中、小学美术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210137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美术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小学美术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小学美术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小学美术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小学美术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美术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美术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美 术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一、填空题1、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 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 合 探索。2、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创作倾向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欣赏 偏重于内化知识。3、美国的费德门教授提出美术欣赏的顺序是简单描述、形式分析、意 义解释、价值评价。4、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二、简答题1、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 展学生的感

2、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形成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2、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什么?答: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 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3、美术教育?答: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

3、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和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 、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4、各学段的“综合探索” 教学活 动应如何进行?答:一、二年级的阶段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展示。三、四年级的阶段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 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览,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运用自然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 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 术与环境的关系。七九年级的阶段目标: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

4、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共通的原理和规律。5、美术欣赏课怎样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答:欣赏课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分析美术作品时不单要讲技能,更要从美 术文化上进行分心,把美术作品放到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去学习。二、分析美术作品的技能要和表达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和感情,以及作品是怎样表达的这种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并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特征、代表作品。三、引导学生欣赏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和身边的一些典型的美术现象。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讨论和评论,加深 对美术作品的体验。6、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答: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

5、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和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 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7、“造型”与“表现” 的关系是什么?答:造型和表现可以看成该学习领域中的两个维度,造型是指与视觉造型有关的一切活动,表现是指与造型活动有关的全部过程。造型是“ 点”,表现则是” 线”,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则是造型的过程。造型与表现在本学习领域中是一体两面。比如说学生进行一次玩泥巴的活动,泥巴是造型的材料,采用什么方法,想要表达什么感受,实际上在 动手前就有所考虑,就已经开始了表现的过程。在整个造型活动的过程中,也 许中间想法会有所改变,但活动本身并不会停止。 这说明表现始于造型之初,造型 贯穿于表现的

6、全过程。8、如何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答: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 ,也可以采用 评语与等 级相结合的方式, 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9、“综合探索” 学习领域的学 习,学生应达到什么目 标?答:第一、了解美术发展趋势以及美感的多样性,拓展想象的空间, 综合运用丰富多样的美术媒材、形式、技能表达自己的创意,美化环境与生活。第二、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的关联,能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 综合性美术活动,形成 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

7、创造精神。第三、以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综合美术活动,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 探究、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激 发美术学习 的兴趣。三、论述题1、“设计”和”应用” 之间的关系是怎 样的?答:课程标准在“ 设计. 应用 ”学习领域中指出,本学习领域中的“ 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而“ 应用”一词,则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 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系学习系统的知识技能并不重要,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和趣味性,不断地积累学习方

8、法,才是学 习活动持续正常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和着眼点进行本领域的学习又必将有助于丰富和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 的学习,形成了一个双向助益的关系。(2) 知识学习与操作实践的关系“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习领域,操作实践是将所学习知识加以强化并加深理解的过程。没有实践基础的理性知识,不会得到巩固,因而也体现不出其价值;而实践与操作行为,没有理性知识的支持,也是盲目的,效率低下的。(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各种内容互为补充的关系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美术中实际包括了许多的实用设计门类,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陶瓷 设计等

9、等,其本身就是设计思维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过程,相互之间是不能割裂的。因此,其互 为补充、相互结合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2、谈谈对“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认识?答:第一,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考虑,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第二,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角度考虑,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取得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第三,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度来考虑,它可以帮助学生用历 史唯物之一的观点看待历史上的一些问题。总之,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国 际上是基于多元文化理论的影响,基于对文化的多样化而提出

10、的。我国本次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这一新理念,是基于从根本上扭转把美术学科仅仅做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的观念,而是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来看待的理念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对世界多元文化的 宽容和尊重。2009 年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各科必看)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 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 如下: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

11、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 言交流。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 强交流效果。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 规律,认识交流本质。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 统, 结束交流。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 顺利进行。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

12、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13、律的一代新人。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 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 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 导学生主动参

14、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时间的功能。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八、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1、服务。 2、调控。3、反思。4、合作。九、新课程下如何备课?1、备教材的利用

15、价值。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 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 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 说 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 的,也

16、不要全 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 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 发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 习的效率。十一、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 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 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 点”,落实到“点” ,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