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67950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研究”课题自申报审批以来,我们将其确定为全校的主线研究课题,以此课题研究来引领全校各项课题及广大师生的良好发展。实践中我们融课堂、课外、家庭与社会教育三维教育于一体,广泛了解和调查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分析形成原因,研究矫正措施和方法,落实好常规管理和教育工作,扎实开展“矫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系列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调查初中生各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表现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是许多教师上课中经常遇到的,它不仅影响课堂纪律,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老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校四百名学生的调查问卷情况看,我校学生在课堂上确实存在着

2、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习惯。下面将着重列举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习惯的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其矫正方法。(一)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1、显性不良行为。主要包括课堂上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相互争吵等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顶撞教师、违反课堂规则等盲目反抗的行为等。2、隐性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精神不集中、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做小动作、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不会预习、不会复习、课堂思维不能紧跟老师走、不善于发现问题、不积极解决问题、不完成作业、不及时纠错、对学习没有兴趣等行为。(二)课外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卫生、学习、文明礼貌、品德行为习

3、惯都有所欠缺,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目的性还不明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违反校纪,没有正确的走姿、坐姿和站相,满嘴脏话、粗话、庸俗话;买饭不排队;考试作弊;课间在厕所内吸烟,偷窃别人财物等不良行为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突出问题有:1、说谎中学生说谎中比较普遍的是没有完成作业编出各种理由欺骗教师,有的同学犯了错误后,编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是死也不肯承认,即使是证据确凿。有的同学课外疯打闹被老师发现后,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别人,有的同学谎称学校要交费,从家中骗取钱财。2、纪律观念淡薄(1)损害公物。最典型的是在书桌、椅子上用刀、用笔刻划“留言” ,用涂改液等在上面乱写乱画,在教室的

4、墙壁上涂抹。上面写出的内容大都是消极颓废、甚至是思想不健康的语言垃圾。这不但破坏了公物,也污染了我们学生的视觉及心灵。 (2)个别同学在教学楼道甚至在教室内大声喧哗,互相打闹,破坏了教学环境应有的宁静与和谐。 (3)做操排队时嬉笑打闹(4)打饭不排队,拥挤。3、言行不得体,讲脏话课间休息时,同学间的谈话经常是脏话连篇,特别是男同学,而且他们说脏话很自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不文明的行为。一些同学当别人意见与自己不同时,尤其是当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受到制止时,往往恶语伤人,庸俗不堪。 4、劳动意识淡薄在打扫教室卫生或防区卫生时,有的同学总是以各种借口逃避,或者敷衍了事,或者和同伴说笑打闹,小小防区收

5、拾了半天,还是没有打扫干净。5、偷窃有些同学有小偷小摸现象,偷窃的对象一般是本班学生;偷窃的物品往往是钱、生活及学习用品,数额较小。6、校园暴力当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时,他们不是请老师解决,而是拉帮结派,恐吓威胁对方并大打出手;或让自己的亲戚如表哥、表姐帮忙打架;或打电话通知父母来学校对对方大打出手。7、课外活动行为懒散到了参加课外小组的时间他们总是迟到早退,训练的时候心不在焉,或做些与活动无关的事情,双休日训练的时候,他们总是找借口不到(三)家庭与社会方面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据调查:能在公车上为别人让座的只占 22%看见老人小孩摔倒去扶的占 40%经常对父母发脾气的占 30%,从没向父母发脾气的只

6、占 12%经常给父母洗衣服占总人数的 1097%,在同学之间是否议论感激老师教育之恩的一项调查中,表示从不议论的占 5683%在细节方面,染发的占 5%,经常丢垃圾的占 41%,上课迟到的占 30.7%,看见老师不问声好的占 83.6%,每天都收看新闻或关心国家大事的占 19.8%,乱花钱买名牌高档产品的占49%,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占 20%,很少惹父母生气并能为父母分忧解难的占 10%,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锻炼的占 16.7%等等。可以看到摆在面前的这一组组数据是令人惊叹的!二、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一)课堂不良习惯的成因分析 1、教师方面(1)教学中的不良

7、影响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上课时断时续,常看备课本,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枯燥、乏味,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吸引力,教学方法落后、陈旧,程序机械,缺乏灵活多变,教学组织能力有所欠缺,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2)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教师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在课堂中,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做人的教育。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撒手不管,对不良的行为不制止不批评,对良好的行为不彰明不表扬,从而导致不良课堂行为的蔓延。(3)要求标准低对课堂纪律要求过严或过宽都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如果要求过严,会专断地严惩学生以维护纪律

8、,使学生感到紧张、压抑,造成师生之间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而有的教师对学生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不冒犯教师,一概不管。有时也可能被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所激怒,在“惩一儆百”之后,仍一如既往,放任自流。这样的课堂纪律必然涣散,则会导致学生放纵,无视规章制度。(4)管理无方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容易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而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随意,没有一套课堂规则,一进教室不作组织教学,便急冲冲地上课。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管理那些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大量关注那些出现行为过

9、失的学生,反而对那些行为良好的学生并没有施加关注,或者那些经常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在做出一些良好行为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加以关注和表扬,就会让学生觉得只有做出不良行为才能获得老师的关注。2、学生方面(1)传统考试评价机制的限制使学生只重视成绩,忽视其他方面。传统的教育评价是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因而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自己学习好就可以了,对纪律、品德等方面满不在乎,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注重学习知识,对课堂纪律却置若罔闻。(2)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不足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或者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学生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如:敲打作响,

10、随便说话,胡写乱涂等。大部分注意涣散的行为,由厌烦而产生。(3)渴望获得别人关注人总是不愿被人遗忘的,总是希望得到人家的关注。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位置。如:发出怪声,做鬼脸等。(4)缺乏自信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积极进取,上课时不集中精神听讲,逐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5)各方面的压力过大学生学业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有的学生连遭挫折,面临

11、失败的威胁;有的学生家庭发生不幸,遭到打击,这些挫折打击都会使学生紧张,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如:不服从指挥故意违反纪律等。(二)课外不良习惯的成因分析1、父母自身素质较差,家风不正学校有 10%的学生来自外地,有 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导致道德普遍滑坡现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影响很大,外地借读生和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不少家长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偏差,滥交不良朋友,说话做事不注意场合身份,作风不正,行为不轨,这往往是孩子形成不良品行的温床和染缸,家风不正还表现在对孩子不良行为的默

12、许,支持,甚至唆使孩子犯错误,促使孩子不良品质进一步发展。 2、学校教育的缺失(1)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顽症。 。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孩子成为人才,成为科学家,成为领导者,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就是废才,就是蠢才,就没有光宗耀祖,就是失败的人生。学校教育教条化、考试化、知识化的道德教育,急功近利思想泛滥。学校的道德教育,已经被魔化成为学生赚取分数手段,让学生能够踏进大学校园的脚踏板。同时,学校的道德教育也只不是一些过时了条条框框,老师的教学在这样的指挥棒下,也只能是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渗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判断一个学生的好与坏也只能是从学习的好坏来分辨了

13、。 (2) 其次当今学校教育注重“说教” ,很少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解决问题,正是这样,我们成年后,我们知识的大部分来自社会实际,而来自学校教育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显然当今的学校教育是失败的,学校对学生做了大部分的无用功。 (3)学校自身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片面、简单,学校教育往往重“治标”轻“治本” ,重“堵塞” ,轻“疏导” ,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未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不能有效地发挥学校的作用,也是一个原因。3、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是活动课,而活动课往往是学生接受班主任思想品德教育的时间,或者对个别出现不良行

14、为的学生进行教育的时间,这些参加活动的同学就会失去接受品德教育的机会,而辅导教师只注重对他们的特长训练,忽视了对他们的道德教育。4、内在不良心理因素的诱发也是造成当代中学生课外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1) 自我心理以自我为中心,反对劝教和批评,无视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2)自卑心理来源有二,一是成长环境的不利,如父母离异,单亲,父母无知、粗暴,家庭贫困等,二是对自身条件不满,如残疾,智力水平低,体弱多病等,自卑感往往伴随着羞耻感。 (3)逆反心理如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其父母和师长时时谴责、惩罚他们,时时压制他们,使学生遭受屈辱和挫折。正当、合理的要求亦得不到满足,则未成年人会本能地产生愤恨

15、、仇视,反叛的心理,抗拒长辈,抗拒社会群体。 (4)模仿心理受好奇心,好胜心,模仿心,从众心理等驱使,使道德观还不成熟的学生对什么都想跃跃欲试,都想亲自“实践”一下,从而可能对某些不良行为也盲目模仿,进而成为一种难于摆脱的恶习。(5)侥幸心理有些青少年学生看到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屡屡得手却未受到应有的惩罚,便铤而走险,明知故犯。(6)炫耀心理这是自卑心理的扭曲表现。之所以要炫耀自己的所有,是因为自己曾经没有。(7)嫉妒心理嫉妒心理的产生是对比自己优越的人和事的一种不满。(三)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良影响1、家庭教育方面(1)重视学习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培养孩子回家家长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次考了多

16、少分?” ,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不让孩子参加课外阅读,不准参加文体活动,不让参加家务劳动,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2)教育方法单一,重言教,轻身教一是发现孩子有不规行为,即打骂齐下,信奉“棒头出孝子” 。二是溺爱孩子,给钱给物,使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称王成霸的恶习。三是放任不管,推向社会。随着社会发展,离婚率上升,离异父母子女增多,这些少年受到继父母冷落与歧视,个别的会被遗弃,使他们游荡街头,无家可归,失去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在坏人的教唆下,很可能走向歧途。(3)对子女期望过高不少家长观念陈旧,以家长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达到规定目的,殊不知当孩子的能力,自身愿望达不到家长“定式”时,就反过来影响学习,行为上更出现偏差。(4)重“物质投资”轻“精神投入”相当一部分家长重视孩子的身体营养健康,往往忽视孩子的精神健康,缺乏富有新意的,适应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的教育,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物质超前,心理滞后”的后果。(5)过分依赖学校许多家庭父母只顾外出打工挣钱,缺少对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