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0210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 2007-2008 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 文 试 题命题: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时量:12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省识(xng) 臭名昭著(zh) 帐簿(p) 味同嚼蜡(jio)B耆艾(i) 模棱两可(lng) 敕令(ch) 气息奄奄(yn)C铿锵(qing) 掷地有声(zh) 赏赉(li ) 个中三昧(wi)D扇风(shn) 哄抬物价(hng) 缧绁(li xi) 岿然不动(ku)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国庆火车票还没开卖就已告罄,铁路部门提醒市民,较好的出行办法是错

2、开人流高峰外出,如果确实需要在高峰时段外出,应该尽量提前预订车票。B地球上的资源容不得我们肆意挥霍,暴殄天物从来就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我们需要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摈弃畸形的消费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C我们的梦想很多,生命的决择也很多,我们常常为了保护自己的翅膀而迟疑不决,丧失了抵达对岸的时机。由此看来,破釜沉舟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勇气和智慧!D有些人挂着主编的头衔剽窃别人的成果,以批评的名义诽谤有成就的作家,这类行径固然可以使自己成为新闻人物,但若因此便以著名学者或批评家自居,到处赴宴会,出风头,就未免滑稽。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通常人们认为以一当十是兵家的策略,言简

3、意赅是文学语言的高标准。其实,对绘画创作来说,这何尝不也是人们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B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政府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2 -C今天是大熊猫团团的生日,动物园为它准备了丰盛的生日大餐,那个精美的蛋糕一推上来,团团和伙伴们就不顾风度,大快朵颐地吃了起来。D一些“爱心人士”把被资助者抬到公众面前,拨开他们的苦难,践踏他们的自尊,然后从他们的感恩戴德中获得施与者高高在上的虚荣与满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建民指出, “黄金周”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中国人休假的办

4、法,只是当时国家为拉动内需消费而匆忙出台的替代措施。B多年来,诺贝尔基金会拓宽了和平奖所涵盖的领域,从以前防止纷争及和解,到增加人权、环境以及对抗贫穷问题等,这些现都列入和平奖的范围内。C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D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次翻看罗德列克的画册,我总会产生这样的思考:生命真正的桂冠到底是什么呢?是做一个正常的人而与草

5、木同朽,还是在挫折之后从灵魂的最深处出发而获得永恒的声名?B在那艰难的日子里,继母供我们吃、供我们穿、供我们上学,让我们干净体面、充满自信地活着,她自己却在长年累月的操劳中衰老了青春的容颜。C女孩对电话那头说的一句:“哥,天凉了,你要多穿点衣服。 ”唤醒了劫匪最后的一点良知,让他感受到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爱,也挽救了多条无辜的生命。D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于 1933 年写成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描写了中国藏区一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意思是心中的日月 ),从此香格里拉成为了人们寻觅的 “世外桃源”的象征。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6、成 69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3 -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新生儿(初出生不久的) 对自己的身体和外界事物也分不清,他吮吸自己的手就像吮吸母亲的乳头或奶嘴一样。这时,他只有各自孤立的简单感觉,还没有意识,当然也谈不上自我意识。婴儿只是在逐渐成长并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逐渐开始分清自身与外界事物。例如由于偶然抓住外物,并拉或推它,外物在他的视觉中的形象就会产生接近自己或远离自己的变化。多次这样反复地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个体才开始分清自己与外界事物不是一回事。更重要的,个体与他人交往(最初是婴儿与照料他的成人特别是母亲交往) ,产生了“非说些什么不可”

7、的必要,再加上成人有意地教他,经过一段时间,婴儿逐渐开始学会最初咿咿呀呀地与成人“对话” ,进而学会说话。正是个体与外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与他人进行语言的交往,才使婴儿能体验到把外界事物和自己区别开,为个体的自我意识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很明显这个把外界和自己区别开是在同一时间同一过程中实现的,不应有先后之分,也不能有先后之别的。可是前面提到的不同意我们对自我意识的理解的人,却说“幼儿最早产生的意识只能是自我意识” , “能意识到自己,才能意识到别的客体” ,甚至还认为“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看,也要求优先产生自我意识,使更有利于有机体的生存” 。这不是颠倒了自我意识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且把自我意识的产生看

8、成不依赖于客观世界,看成和个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完全割裂开的吗?并且只是为了有利于机体生存,还把人看成和动物没什么区别。这样来理解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生,难道能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吗?我们认为自我意识的萌芽、发生只能在个体与客观外界相互作用,及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使自己与客观世界事物分别开,并且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与认识到外物的存在是同时实现的。当幼小儿童学会用“我”称呼自己,用别的词表示其他事物时,正标志他已经开始能意识到自己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特点和结果。个体的自我意识的最初萌芽和发生的过程就是这样开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所参与的生活和实践的复杂化,意识和自我

9、意识也不断发展。儿童期的自我意识还比较简单。就幼小的儿童自己说,他认为“我就是我”再明白不过了,再没有别的什么可说。但尽管如此,由于有能觉察、体验和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也就是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儿童就越来越明显地把自己看作主体,通过其行动作用于外界,而与外界互相作用,并使自我意识不断得到发展。这样直至青年期之前为止,他们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主要还是指向外界事物,即以外- 4 -界事物作为认识的对象。其自我意识所起的作用,主要在于区别自己与外界,认识客观事物以及认识外界事物与自己的关系,还不是以自己本身作为自己认识的对象,因此还不善于认识自己。越小的儿童越是如此。少年虽然已与儿童有些不同,但仍处

10、于向青年发展的过渡阶段,其自我意识的主要性质还是属于以外界事物为认识对象时所意识到的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结果、内容和特点。总的说,其“眼光”是朝向外界以及外界事物与自己的关系。青年期之前自我意识的上述发展,向教育工作者指出如何对待这时期的受教育者的问题即进行教育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首先,必须把受教育者看作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即他是能意识到自己心理活动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纯粹被动的任他人摆布的人,所以必须对他持尊重的态度,并采取符合受教育者心理发展所达到的水平的特点进行教育。其次,受教育者这时期的“眼光” ,主要的还是朝向外界事物及其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所以教育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使他们正确地意识

11、到外界事物以及外界事物与受教育者的正确关系上。第三,要十分注意维护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的积极能动性。能这样进行教育才能促进其自我意识健康发展,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不是使受教育者对外界事物产生错误的主观认识,就是使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能动性受到压抑,逐渐失去接受教育的动力。特别应该指出,有自我意识的受教育者,当他的自我意识朝向外界及外界事物与自己的关系时,他是作为主体以非常积极的方式去认识外界及它和自己的关系的,这是接受教育的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如果施教者无视这一点(即不能把受教育者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看待) ,而采取任何强制的方法对待他,他就会消极地对待所给予他的教育,甚至产生对抗情绪,离开

12、人们对他提出的教育要求,自行去寻找没有压力的外界其他事物而且积极地去探索它,这就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选自论大学生心理6下列对文章主要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阐述个体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发展规律。B阐述青年期之前个体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C阐述青年期之前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其教育问题。D阐述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问题。- 5 -7根据文意,下列对“个体自我意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B儿童的自我意识比较简单,由于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儿童就越来越明显地把自己看作主体。C少年的自我意识的主要性质还是显示以外界事物为认识对象时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的特点。

13、D个体自我意识的产生有一个必要的过程,只有意识到自己,才能意识到别的客体。8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新生儿尽管对自己的身体和外界事物还分不清楚,但已经具有各自独立的简单感觉和意识。B个体的自我意识产生的条件之一,是个体与外物的相互作用。C个体自我意识在其产生的过程中,把外界和自己区别开并非在同一时间同一过程内实现。D青少年时期,人们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主要还是指向外界事物,即以外界事物作为认识对象。9根据原文的信息,以下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生儿最初对自己的身体和外界事物也分不清楚,只是在逐渐成长并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开始分清楚自身与外界事物。B有人认为, “幼儿最早的意识只能是

14、自我意识 ”,以此来理解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这是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相违背的。C只要把受教育者看作是自我意识的主体,对于那些消极对待教育,对抗情绪严重的学生适当采取强制教育的办法也并无不可。D个体的自我意识产生于个体与客观外界的相互作用以及与他人进行的交往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所参与的生活和实践的复杂化,意识和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发展。三、文言文阅读(2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9 分,简答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墨 竹 赋苏 辙与可 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客见而惊焉,日:“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 6 -春而萌芽,夏

15、而解弛,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 ,曲直横斜,秾纤庳 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耶?”与可听然而笑曰:“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 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 以终日。笋含箨 而将坠,根

16、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亿。至若丛薄之余,斤斧所施,山石犖埆 ,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 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 ,亦何以异于兹焉?”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与可曰:“唯唯。 ”【注释】与可,即文与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萧骚,风吹动树木的声音。庳,bi,低。猗猗,y,美盛的样子。掩冉,草丛被风吹拂的样子。箨,tu,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