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八次周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01111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八次周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八次周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八次周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八次周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八次周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八次周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八次周练语文试题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赤壁市第二高级中学 2014 届高中毕业生周练试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垂髫 紫貂 韶山冲 年高德劭 B.吩咐 附带 女驸马 涸辙之鲋C.悲怆 寒伧 头等舱 沧海桑田 D.裨益 稗史 臭脾气 纵横捭阖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饰/纹身 辅弼/复辟 变本加利/辩才无碍B.牵扯/牵掣 侥幸/矫形 管中窥豹/管窥蠡测C.熔铸/ 融会 菲薄/ 诽谤 鬼迷心窍/ 诡计多端D.辖制/挟制 屹立/昳丽 烜赫一时/煊赫一时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 ,却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是清澈如

2、玉的香溪河水的 ,才使得昭君有了倾国倾城之貌和 的心灵。 没有香溪河水,中国历史上会不会少去胡汉和亲这一页呢?A.村庄 滋养 秀色可餐 即使 B.乡村 润泽 兰质蕙心 然而C.村落 滋润 冰清玉洁 假如 D.乡井 滋补 秀外慧中 尽管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突然遭遇的一次大考,有无数理由可以让这个新生的国家被这场战争压垮,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和国第一代领袖们围绕以究竟出不出兵为主题反复商讨,最终决定出兵朝鲜,保家卫国。B.百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为莘莘学子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让他们从这里出发,去扬帆远航。C.8 月份以来,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

3、求卷土重来,限购、停贷等措施短期内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市场的“恐慌性心理”有积极作用。D.中国功夫能否勇立世界搏击术的潮头,打遍天下无敌手?多年来,人们一直渴盼得到肯定的答案。在无数影视作品和武林传说提供了足够多的佐证之后,中国功夫无形之中也逐渐走上了神坛。但近年来中泰拳手的较量却提醒着我们中国功夫正逐渐走下神坛。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B晚唐诗坛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

4、为代表。他们感慨盛世之不在,诗中充满迟暮黄昏的情调,极富浓艳幽香之美,预示着一个诗歌创作的伟大时代的结束。C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把水送到他的嘴里,这一举动感化了卡西莫多。小说的最后,当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时,卡西莫多冒着危险将她救走。D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沙之书中的神秘的“沙之书”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它所表达的正是人类面对无限之物时心灵的真实深度。 沙之书证实了虚构作为一种写作方式的有效性。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圭臬 噬啮 妖孽 涅而不缁 摄生养性B鹄立 恍惚 糊弄 囫囵吞枣 醍醐灌顶C亵渎

5、 牛犊 赎罪 买椟还珠 穷兵黩武D女红 躬亲 供销 曲肱而枕 觥筹交错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觊觎 剔除 炉火纯清 戛然而止B煊赫 耿直 沆瀣一气 继往不咎 C青睐 秉承 作茧自缚 佶曲聱牙D题案 溃决 顶礼膜拜 一傅众咻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 “世界船王”包玉刚独闯香港时可谓身无长物,后来,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终于创下了这份庞大的家业。B科研人员要想成功,必须做到静心治学。要耐住寂寞,师心自用,刻苦钻研。正如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 ”C初春的校园,生日晚会正在举行。大家都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

6、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吟诗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D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需要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如果口惠而实不至,则会一事无成,虚度光阴。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显示,在 65.5%被调查的读者中,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举办各种阅读活动来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B.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讲述了主人公杜拉拉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依靠个人的艰苦奋斗最后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是观众备受喜爱的。C一些发达国家“言大于行”的现实告诉我们:真正的“低碳之路”才刚刚起步,很多思路还需要进一步理清,绿色生活的

7、消费模式和低碳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D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环境一号”C 卫星,主要用于对环境和灾害进行全天候动态监测,能为环境保护、紧急救援、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 孟子 庄子等;先秦历史散文以历史题材为主,如左传 国语 战国策等。B 孔孟一文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言行有不同的地方:孔子坦荡悠闲,轻松愉快,孟子则凡事紧张;孔子主张性善论,孟子则以为性恶来自先天;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 。C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 、 水浒传 、西游记 、 金瓶梅与红

8、楼梦等。D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行于 20 世纪 2070 年代,包括表现主义(如卡夫卡的变形记 ) 、意识流(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 、荒诞派(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和魔幻现实主义(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等。二、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3 题 。冷眼看“热闹”“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 、 “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

9、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中国的改革开放自 90 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

10、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热词之所以会“热” ,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 、

11、 “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 、 “被代表”、 “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

12、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1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网络“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B “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C “打酱油” 、 “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1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 ,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

13、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价值容易因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说明人心深处仍存社会良知,但其讽刺意味削弱了反映社会“杯具”现实的

14、力量。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有着中国特色,是网络政治化的具体体现,可能会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6 题。戆子记(清)谢济世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 ”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 ”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

15、:“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主人强颔之。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 ”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