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94602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衡水中学 20112012 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一调考试高 二 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涂卡时请按照题目的顺序依次来涂。第卷(共 67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

2、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 。刘勰突出了“人文” 、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 。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 ,就按国人对待;如果

3、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 。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 “礼”是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 ,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然而中

4、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 2 -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 到 70 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 ,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渎经热” 、 “古董热” 、 “收藏热” ,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

5、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 、 “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

6、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 ,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D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3下列

7、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B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C上个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3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8 分)(一)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 ”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

8、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司

9、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生口:指俘虏。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

10、的一项是(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考:考察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按:查办 C.帝感悟,即报许 报:报告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遮:遮蔽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4 -A.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遂见用于小邑B.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D.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

11、百多家得以出狱。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 (3 分)译文: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4 分) 译文: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

12、首所能上报。 (3 分)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 11 分)临江仙晁补之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问药臼竹问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注)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注:指杜鹃,传说杜鹃的叫声犹人言“不如归去”8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5 分)9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6 分)- 5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8 分 一空一分)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3)此情可待成追忆, 。(4)外无期功强

13、近之亲, 。 ,形影相吊。(5)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共 21 分)另一片天空韩少功一片落叶是千里山脉,或者万里沙原。如果手中镜片有足够的放大功能,我们还可以看到奇妙的细胞结构,雪花状的或蜂窝状的,水晶状的或胞胎状的。我们还可能看到分子以及原子结构,看到行星(电子)绕着恒星(原子核)飞旋的太阳系,看到一颗微尘里缓缓推移和熠熠闪光的星云。但人们不习惯凝视,总是长于奔走和张望。我曾从乡村进入城市,从湖南迁至海南,还眼睁睁看着不少朋友去了北京或上海,德国或南非。我的机会也来了。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有人找我谈话,动员我去中国作协工作。两位已入

14、仕途的文学界朋友,也在宾馆里私下劝我直至深夜,说如果你不到北京,不到某个位置,很多东西没法看到,岂不有点可惜?我相信朋友的好意,相信自己一旦错过了北京,会确实错过很多见识。但那又怎么样?我还没有到过南极洲,没有到过月亮,没有到过火星,没有到过银河系以外的空间。我也不可能看到22世纪以及往后更远的年代,看到儿童们在幼儿园里耍弄基因玩具,看到妇人们在杂货店购买核子炊具,看到太空旅游的星际列车和激光天梯,看到人类用药片或芯片改变人性那样的世界会不会像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同样把我吓晕?从这一点看,即使进入京城,我仍然是一井底之蛙,反过来说,即便我能够风光活上三辈子乃至三十辈子,同样难以做到无所不至和无

15、所不知。我仍然不可能走出自己近乎逼仄和速朽的身体,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前面仍有地平线和太平间的冷冷拦截。旅游是对履历的一种弥补,旅游业鼓励人们对世界展开足迹扩张和镜头攻略,引导人们朝远看和朝外看。但旅游者的看,不过是把大多数已经出现在媒体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核对和印证;不过是把已被他人用眼光品尝过的场景,再来一次残渣咀嚼和旧货收买。其一般过程,是交出一笔钱以后,被交通工具规定了观察线路,被旅游设施规定了观察方位,被讲解员规定了观察时的联想,还有“到此一游”的摆拍地点以及固定的笑容。旅游者于是心- 6 -满意足:天下第一峰呵,举世无双呵,不虚此行呵,诸如此类。他们离世界越来越远。我是个不可救药的旅者,连黄山、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