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94204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付庄中心小学 李辉上课的时候,我们会接触到这样的例子,在英语中,当别人夸赞你漂亮的时候应该说“Thank you”而不是中国人习惯说的“哪里哪里” 。很多学生习惯用中国人的思维去进行交际,而不理解语言中所蕴涵的文化差异。拉多(Lado1964)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 一、何为跨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载不同的文化,反向推理出不同的文化架构起不同的语言。 在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下,我们都知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的这点也可以

2、运用到语言教学中,说具体点,就是小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众所周知,中国人深谙中庸之道,含蓄内敛,陈述事实引经据典,表达感情九曲十八弯,看中国多少诗词歌赋散文杂文表达国人之喜之怒之哀之乐便知。比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非叫人挖空心思,搜肠刮肚,设身处地体验当中情感不可。而英美国家的人直接奔放,想念就是“I miss you”,好久不见就是一个 big hug 还有贴面吻。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就能想象的到从小浸染中华五千年文化,熟背“满招损、谦受益”的孩子们面对英文中理所当然接受别人的夸赞还说出“Thank you”的疑惑了。中西方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区别:中国人推崇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

3、为人民服务”是国人的口头语, “学习雷锋好榜样”更是唱遍大江南北,深入人心,所以这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就架构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比如“毛泽东思想” 、比如“科学发展观” 、比如“和谐社会” 。而英美文化强调“个体” ,强调自信自立、自我实践、自我承担责任,这点从阿甘正传 2012等电影中所体现的个人行为改变世界命运的“个人英雄主义”中可窥一二。因此在语文课本中多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故事,而在英语课本中我们学习最多的是个人坦率的表达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感情,如 I like.Im sad.等等以上两点我们浅白点说,就是汉语和英语的区别,升华点说,这就是跨文化!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进行听,说,读,写的

4、训练,认为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考试得 A 就万事大吉,而实际上孩子们不了解汉英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没有跨文化意识,而盲目的记忆单词,背诵句子和语法,无异于一台输入命令就行动的机器人,所学到的知识时刻操控在别人手中,只有在老师或者试卷的调控下能够重现七八成。放任孩子这样不知深浅的进行学习,如同放任孩子在不知水深的湖里练习游泳,后果可想而知。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正确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就成为外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跨文化意识 成人的世界都理解英美国家的人见面从来不问“吃了没?”也不能对人家进行婚姻、年龄、收

5、入、宗教信仰等查户口式的询问,可是我们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这些问题?第一 学生自己摸索 打个比方,把学习游泳的孩子扔进湖里先扑腾两下,试试里边深浅,学习和这个是同样的道理,得先让孩子自己摸索,发现问题,之后才是老师的引导。教材是学生能够摸索的第一手资料,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挖掘出来各种各样的差异,使学生意识到我们在吃穿住行等各方面与国外是不同的,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爱因斯坦说过,解决问题不算什么,关键是提出问题。比如在进行三年级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英国人见面问好通常用“Hello” 、 “Hi”、 “Good morning”、 “How are y

6、ou?”等等。而我们中国人见面通常用 “忙吗?” 、 “吃了吗?”等等表示友好的问候,并不关心答语的实质内容。这在英国人看来,这些问题是非常奇怪的,也容易产生歧义甚至于文化冲突。 学习万圣节和圣诞节的时候,我让学生联想下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是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意识到这些差异。学习fish,beef,noodles,vegetable,juice,tea,coffee,bread,milk,chicken,hotdog,hamburger”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时让学生自己观察中西方在食品、用餐工具方面的不同之处,最后进行小结:Im Chinese.

7、I use chopsticks。Id like some rice, some fish, some vegetables and some soup.”“Im English. use knives and forks。Id like some hamburgers, some chicken and milk.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在中国当别人问你想吃什么的时候你也是这么直率的说出心中所想么?学生就能理解中英的区别在哪,也就能在交际中注意这些问题,避免汉语交际思维了。第二 教师授业解惑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理解的这些差异,教师稍加诱导学生就能明白,可是有些文化差异是学生自己摸

8、索不出来的,就需要教师授业解惑了。这里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教授三年级问候语 How old are you?这个主句型时,教师可请一名学生配合,由生问师答,当学生问完 How old are you?后,教师只是说:Oh,its a secret.此时,教师便可以问学生:Why do I say its a secret?这个极其简单又极富挑战性的问题,立刻就把学生引人积极思考的状态为何教师不直接回 Im . 而是用 Ah,its a secret 代替,其中有何特殊含义。最后学生在教师更为具体明确的解释中了解到:在英美国家,人们非常忌讳别人问及他们的年龄、工资以及个人活动等私事。在这里,I

9、ts a secret 便是一种回避的方法。所以,当与外国人交谈时,除非他们毫不介意,否则最好不要问如 Are you married? 等这类令他们非常尴尬的问题。取而代之的应是如 A nice day, isnt it? 等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唤起了学生对课文文化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的求知欲。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 W.E.Lambet 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

10、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再如学习“How many gifts?”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延伸下: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人的面拆开礼物;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在学习数字类和星期类单词的时候,老师可以延伸教学,告诉学生: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人们把“13”和“星期五”都看作不吉利的,认为是大祸临头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竭力回避“十三”这个数字。如门牌号、旅馆房间号、座位号、餐桌号等很少有“13”号的。

11、第三 师生共同学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英语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自己也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意识交际教学的要求。教师可根据班上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室设置英语角,贴出名言警句、英语诗歌和儿歌等,也可以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或者师生定时观看电影、参加课本剧排练等。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讨论中英文化的不同。三 求同存异 既不固步自封 也绝不崇洋媚外培养孩子们的跨文化意识不是让学生有民族中心主义态度,也不是让孩子们崇洋媚外。而是让孩子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学会公平对待各种文化,在比较文化差异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理解,融入

12、“世界村”这个大环境中,与国际接轨。 总之,正如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所说, “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 。 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鉴于“文化意识”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及英语的学习意味着要去理解和接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和习惯,因此在以英语为主要语种的小学教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树立学生的文化意识并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