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哲中一曲“周仁”成绝唱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93028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3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哲中一曲“周仁”成绝唱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任哲中一曲“周仁”成绝唱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任哲中一曲“周仁”成绝唱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任哲中一曲“周仁”成绝唱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任哲中一曲“周仁”成绝唱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哲中一曲“周仁”成绝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哲中一曲“周仁”成绝唱(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哲中:一曲“周仁”成绝唱陕西日报 2007-05-11任哲中扮演的周仁12 年前,任哲中先生患肝癌住进医院。当医生把处于昏迷状态的他叫醒时,奇迹出现了。他有板有眼、一字不漏地大声唱完了“见嫂嫂她直哭得悲哀伤痛”这一板自己毕生最喜欢的唱段,唱得在场的人个个潸然泪下。这是他最后留给人间的绝唱。任哲中一生塑造了数以百计的艺术形象,其享誉最高、脍炙人口的,要算周仁回府了,向有“活周仁”之美称,被誉为“秦腔小生泰斗”。他开创的任派艺术,成为秦腔艺术的一枝奇葩。任哲中先生于 1995 年去世,享年 70 岁。出生于书香门第,本名任甲荣,与秦腔结缘后改名任哲中,秦腔周仁回府,让任哲中的名字家喻户晓4 月里

2、的一天下午,我们采访了任哲中的小儿子任晓路和儿媳雷萍,了解了先生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任晓路首先更正说,父亲出生在永寿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本名任甲荣,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出身书香门第的任先生是如何爱上秦腔的?任晓路说,父亲从小就爱看戏,且十分聪明,听过一两遍,就可以模仿得像模像样。1939年,兴民剧社在永寿演出五典坡。散场后,只有十多岁的父亲悄悄溜到后台,站在扮演王宝钏的班主晁天民身后,唱道“前容儿未曾瞧得见,后影儿好像奴夫还”,喜得晁天民当下便收父亲为徒,专攻小旦,并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兴华。后来他接受名小生施学易的建议,改习生角。当时父亲学戏家人不同意,曾多次被家人抓回让他继续上学

3、读书。执意要唱戏的父亲,后又考入了乾县晓钟学社,师从封至模、刘毓中等。当时,在该社的著名剧作家范紫东先生给父亲改名为任哲钟(即钟字辈演员)。从此父亲就使用了任哲钟这个艺名,习惯地写成任哲中。加入晓钟学社,任哲中就排练了范紫东写的盗虎符、软玉屏等十多出戏,表演技巧提高很快,受到范紫东等人的赏识。1941年西安易俗社上演周仁回府,晓钟学社派人到西安观摩学习,回去后排演该剧时,范紫东先生提议,由任哲中扮演周仁,首场演出便轰动乾县县城,连演不衰,“活周仁”的美称便传播开来。1945 年晓钟学社进了西安,刘毓中亲自为任哲中重排周仁回府,使他的表演技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此周仁回府成了任哲中先生的看家戏,

4、而任哲中与周仁回府也成了一对孪生兄弟,剧团无论走到哪里,有任哲中,必有周仁回府。那时任哲中走到哪里,只要被人认出,住宿、吃饭都不要钱,非要听他唱两句周仁回府。进入省戏曲研究院,其唱腔和表演更加炉火纯青,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任派艺术1954 年任哲中被调进省戏曲研究院。此后,先生的唱腔和表演更加炉火纯青。在艺术实践中,先生把生旦的唱法,中、西路的唱腔以及山西梆子、歌剧等特点,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表演上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任派艺术,并把周仁回府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专家和戏迷这样评价道,周仁回府中的悔路、回府、夜逃、哭墓堪称秦腔经典中的经典,特别是悔路一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任

5、哲中在这段戏中的表演细腻、生动,身段洒脱自然,时而顿步凝思,时而恍然若悟,把一个处于两难境地的周仁刻画得活灵活现。夜逃一场,是广大戏迷最喜欢的唱段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唱腔沧桑中透出一丝激昂,悲愤中流露出一丝眷恋,尤其是鼻音的托腔,使人回味不尽。全段一气呵成,完成了由悔路的细腻向悲愤、粗旷的转变,犹如澎湃的感情脱缰而出,有流水东去不复返的气势,再加上他沙哑的唱腔特点,把一个中年的周仁表演得淋漓尽致。哭墓一场,任哲中以抽泣性虚字润腔,唱大段哭音乱弹,如流水呜咽,娓娓动听,委婉凄凉中不乏气势,有动人心魄之感!除周仁回府外,先生还以其娴熟的演技,深厚的文化内涵,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花亭

6、相会的高文举,软玉屏中的丁守梅,和氏璧中的张仪,紫金冠中的吕布,双蝴蝶中的梁山伯,血泪仇中的王东才,祝福中的贺老六,十五贯中的熊友兰等,其唱腔同样是精彩绝伦的,长期以来,在广大戏迷中广为传唱。演戏严谨,待人却宽厚,常说的一句名言是“让人都活着”任晓路和妻子雷萍回忆说,父亲一生做戏十分严谨,每天早上都要坚持练唱,尽管那些唱段对父亲来说已经烂熟于心。不管什么戏,不管大小角色,不管什么场合,只要让父亲演,父亲都认真对待,而且是第一个到化妆室,提前一个小时做准备。有一次父亲下乡演出,赶上下大雨,剧团决定砍掉一部分戏,但是我父亲并没有那么做,他加快了唱速和表演,20 分钟演完全折悔路。任晓路感叹道,“这

7、是父亲长期练就的功夫,父亲一直认为,演员演戏一定要对得起观众,这是一名演员最基本的品德”。在秦腔界,有很多小生演员都想拜先生为师,但先生收徒严格是有名的。他要求演员不仅演戏好,人也要好。因此,先生一生只收了一个徒弟,就是胡屯胜。胡屯胜原是礼泉县剧团的优秀演员,被任哲中看重,收为徒弟,精心培育,无私传授。任晓路说,父亲不光教他学戏做人,还要照顾他的生活。他们衣食住行在一起,师徒情比我们的父子情还重。退休后,父亲每天早晨都要到省戏曲研究院督促弟子早起练功。问及任晓路及哥哥任晓愚为何没有和父亲学戏,任晓路说,父亲认为我们兄弟俩不是那块料,坚决不给我俩教。提起父亲的为人,任晓路和雷萍都说,父亲一生做戏

8、严谨,对待他人却宽厚善良。父亲常说的一句口头语是“让人都活着”。他们回忆说,一次父亲受聘去宝鸡排戏,当天雨大路滑,车到武功县境内,有一骑车人突然冲上路面,小车躲闪不及,就翻倒在路下的稀泥里。父亲当时锁骨骨折,可是并没有怪罪那个骑车人,反而问他有没有伤着,并带他去医院检查,检查没有问题后,就让他走了。父亲常说,人活在世上不容易,要让人都活着。在其生命行将终结时,放不下的依然是秦腔,依然是周仁任哲中先生的晚年更是与秦腔紧密相连,他不仅参加各种演出,还编写出版了任哲中演出剧目集,用先生的话说是“给后人多留点东西”。更令人震撼的是,先生在其生命行将终结时,放不下的依然是秦腔,依然是周仁。任晓路说,19

9、95 年父亲患肝癌住进空军医院,1 月 30 日父亲完全处于昏迷状态,几乎没有什么意识。当从四医大请来的教授问父亲叫什么、干什么时,奇迹出现了。父亲微微睁开眼说,我叫任甲荣,是唱戏的。接着父亲有板有眼一字不漏地大声唱完了“见嫂嫂她直哭得悲哀伤痛,冷凄凄荒郊外哭妻几声”这一板他毕生最喜欢的唱段,唱得在场的人个个潸然泪下。这应该说是父亲留给人间的绝唱。有人感叹,是什么力量促使了这段奇迹的发生?是任先生将自己对秦腔的热爱之情渗透到了灵魂深处的每一个细胞,只要一息尚存,这些细胞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1995 年 2 月 7 日凌晨 5 时,任哲中先生带着对秦腔、对周仁的情与爱走了。任哲中逝世后,

10、我省各界人士上万人前来吊唁,众多戏迷从各地赶来为他送行,咸阳还自发组织了吊唁队伍,从咸阳赶到西安。这正是:谁家唱腔放悲声,情满丝路动古城。一曲“周仁”千年恨,何人不识任哲中?有人还以任哲中演过的代表性剧目撰写了一幅长联,以示对先生的怀念,也是对先生艺术成就的集中写照:早岁艰难学艺,几多辛酸凝聚血泪仇,看尽世态炎凉,演绝苏秦激友,纵怀祝福情,何来吃鱼乐,翘首春秋配时,软玉屏写就翰墨缘,宁可舍生取义抱妆盒,魂牵梦绕意在香山还愿,壮秦腔声威,续梨园新篇,荣戴紫金冠;晚年磨砺精粹,一腔热忱攀登骆驼岭,饱尝人生冷暖,唱红周仁回府,屈为卧虎令,如临坐窑苦,期待人月圆日,和氏璧完归玉镜台,甘愿杀身成仁斩经堂

11、,心驰神往但求花厅相会,创任派风韵,留千秋绝唱,痛失玉虎坠!令人惋惜的是,任哲中去世 70 天后,他的嫡传弟子胡屯胜也因患肝癌随其师而去。周仁回府剧情简介:明时,严嵩专权,朝臣杜鸾遭诬陷下狱,严之干子严年,垂涎杜文学之妻,遂将杜文学流放岭南。文学临行,将妻子跪托义弟周仁。文学门客奉承东告密,严年将周仁骗去,赐以官职,令献其嫂,并告知周若能献嫂可救兄不死。周仁以己妻伪装嫂嫂献于严年,周妻行刺严年未遂,自刎身亡。周携嫂夜逃,后杜文学冤明荣归,误以为周仁将嫂嫂献于贼人,初见周仁痛打一顿,周满腹委屈哭奔妻坟茔诉冤。后杜见己妻,说明原委,始知真相,夫妇一同前往周妻坟前祭奠周妻亡灵。(本报记者 王淑玲 实

12、习生 郑欢 王静波)自成一派 独树一帜 袁克勤演唱秦腔斩李广赏析 2008-04-24 21:45http:/ ”之美誉。后世对他也非常推崇,有诗称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 在秦腔传统戏中,除范紫东依据史料编写的李广射虎外,另有本戏李刚打朝,其中一折为斩李广。写周厉王(姬胡) 时,李广征番凯旋,厉王摆宴庆功;国舅马联不服,遂与李广相斗。李之三弟李刚醉打马联,马因恼羞成怒,便伙同其妹马妃进谗言于周厉王,以致李广被斩。 此剧情节与李广本事相去甚远。西汉李广是在汉武帝元狩四年( 前 119 年)随大将军卫青进攻匈奴时,以迷失道路被责而自杀,实际上他是为了尊严蒙冤而

13、死,以致所部将士和天下百姓都为他而流泪。但斩李广戏中所说周厉,是周朝一个出了名的暴君,公元前841 年在国人暴动的怒潮中被赶下台,仓惶中逃往外地,过着狼狈不堪的流亡生活,直到公元前 828 年死去。算起来,西汉李广与周厉王要相隔 709 年,显然,这是根本对不上号的事。出现这种情况,无非两种可能,要么是编戏的人托李广之名,混淆历史在演绎虚构的故事;要么就是周朝另有一名李广,但史料中并无其人与周厉王之间的记载。然而,戏却一直这样演着,忽悠了唱戏的,也忽悠了看戏的,现在依然在忽悠,谁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而且戏迷们对斩李广还津津乐道,无非是喜欢它的唱腔,只要听起来过瘾就行。这种情况在传统戏中并不少见

14、。 说起斩李广,自然想到秦腔木偶戏演唱艺术家袁克勤。他是长安镐京人,1914 年出生。16 岁进正俗社学须生,18 岁改入鸿喜社木偶班,师从民间艺人王敏。1942 年为西安乐育社木偶班领班。1953 年 4 月 1 日参加“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第五团”赴朝演出,回国后于同年 9 月成立民营长安木偶剧社。从此袁克勤的名字传遍三秦乃至西北。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长安木偶剧社被国家接收,相继更名为陕西省木偶剧团、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袁克勤一生奋进跋涉,钻研技艺,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演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剧目,如斩李广斩黄袍下河东金沙滩打镇台孙膑坐洞屯土山大报仇南北会等。他以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

15、创造了自成一家的“袁派” 声腔艺术,为秦腔剧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令人深感惋惜的是,在那场“史无前例” 的政治灾难中,袁克勤遭受迫害,心力交瘁,于 1970 年含恨逝世,终年 56 岁。现在我们还能听到他的演唱录音,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斩李广是袁克勤向汉调二黄前辈艺人赵安子学习移植,并付出心血汗水而打造的看家戏。全剧一唱到底,长达 120 多句,他以超凡的唱功艺术,展现了 “袁派”声腔的四个特点: 其一,深得秦腔韵律要领,基本功力扎实过硬。袁克勤根据自身嗓音条件,另辟蹊径,独具匠心,形成了有别于任何一位须生前辈名家的演唱风格。他高音洪亮,中音宽广,低音厚实,气息通畅饱和,长于润腔装饰,拖音行腔多以“咹”“ 嗳”“噢”等虚字衬垫,且又运用开口字韵,本声本腔,满宫满调,显得苍劲雄浑,高旷奔放、浩荡激扬,但又不失凝重深沉。尤其是垫板慢板的唱法,在使用本嗓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胸腔、鼻腔共鸣和喉腔颤音技巧,产生了“一口三腔”的特殊效果,即在一句唱腔中根据唱词赋予人物的思想感情,灵活改变发声位置,唱出不同音区的腔韵来。如果不提演员姓名的话,戏迷们打开广播,对别的“把式” 演唱,往往要听上几句才能大致分辨其人;而袁克勤的唱腔极具个性,只要前三个字出口,你就立马知道他是谁。 其二,立足传统借鉴出新,突破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