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9203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2014 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即将开始,河南教师资格网根据历年河南教师资格真题,帮助广大考生备考,更多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重要考点请登录河南教师资格网。中学生的情绪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情绪的概述;2.情绪理论;3.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4.中学生的情绪特点;5.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高频考点速记】一、情绪的概述(一)情绪的概念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二)情绪的分类1.情绪的基本分类我国古代有喜、怒、忧、思、

2、悲、恐、惊的七情说。但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1)快乐快乐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2)愤怒愤怒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3)恐惧恐惧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4)悲哀悲哀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2.情绪状态分类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1)心境心境是一

3、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心境的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2)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人们在生活中的狂喜、狂怒、深重的悲痛和异常的恐惧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和心境相比,激情在强度上更大,但维持的时间一般较短暂。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同时伴随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当激情到来的时候,大量心理能量在短时间内积聚而出,如疾风骤雨,使得当事人失去了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人在应激状态

4、下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这是因为个体在意外刺激作用下必须调动体内全部的能量以应付紧急事件和重大变故。二、情绪理论情绪理论主要试图解释情绪体验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关系。(一)詹姆士一兰格理论该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即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二)坎农一巴德学说坎农认为,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他们都受丘脑的控制。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之为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

5、三)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一兴奋说,强调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主要有三个主要观点: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第一,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情境的评估,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境一评估一情绪。第二,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第三,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

6、,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四)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事实上,情绪状态是通过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整合作用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当前情景的评估,来自这几个方面的信

7、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经验。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理论。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五)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和自身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的判断;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

8、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行为。拉扎勒斯还强调这种评价通常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六)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该理论主要以伊扎德为代表,他的情绪动机一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伊扎德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它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绪体验是情绪系统与人格的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成分,对形成系统间的稳定和特定的联结起重要作用。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遗传是某种情绪的阈限特征和强度水平的决定因素。每种具体情绪都有其发生的根源,都有特定的意识品质和适应功能。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

9、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一)忧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忧郁情绪是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消极情绪表现。长期的忧郁会使人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生活。(二)恐惧在中学生常见的恐惧情绪有社交恐惧和学校恐惧。社交恐惧表现在怕与人打交道,遇生人特别是异性时面红耳赤、神经紧张,严重时拒绝与任何人接触,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很大的妨碍;学校恐惧表现为对环境不适应,紧张、焦虑,害怕去学校。这种紧张情绪有时会导致一些诸如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出汗发抖、腹痛泻等症状,个别严重者会演变成情绪障碍

10、。(三)孤独孤独感是青春期中一种常见的情绪感受,是自然正常的,它标志着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长期孤独会使人变得消沉、脆弱、萎靡不振、痛苦,进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四)愤怒中学生由于思维片面、偏激,控制冲动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愤怒情绪。愤怒会使人的神经系统出现紊乱,容易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神经衰弱等症状。暴怒会使人丧失理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这四大情绪问题,对有的中学生来说,是极容易出现的,一旦出现,要及时地进行调控,避免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四、中学生的情绪特点青春期是“疾风怒涛”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这时期的青少年情绪体验跌宕起伏、剧

11、烈波动,情感活动广泛且丰富多彩,表现出很明显的心理年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1.爆发性和冲动性;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五、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一)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良好情绪有如下几条标准:1.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的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3.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良好的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二)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调节和控制情绪一般可以从以

12、下方面进行:1.敏锐觉察情绪敏锐地觉察情绪就是能够自我觉察、了解自己当时的主要情绪,并能予以命名,且大概知道各种感受的前因后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自己的情绪:(1)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2)了解自身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3)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生命中的一切的情绪印象都有它该有的意义。以平和地心态接纳发生在生命中的一切。负性情绪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绪,不苛求自己、不过于追求完美,以平常心来面对自己的情绪上的波动。3.正确调整情绪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其中包括能够保持一个正确的理性认知;善于采用多种方式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在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能够积极地自我

13、暗示;或使自己的情感升华。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包括:(1)宣泄: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把人的情绪体验充分表达出来。如放松训练、气功、瑜伽等。(2)转移:从主观上努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的自我调节方法。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3)调节认知功能:主要是运用艾利斯 ABC 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改变认知。对自己习惯化的思维方式进行重解,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以更宽广的视角理解自己和他人。(4)积极的自我暗示: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4.有效表达情绪学会正确表达、合理宣泄情绪。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不要把情绪隐藏在心里,情绪不会因为压抑而消失,累积的情绪越多,心里的压力就越大,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有效表达包括:(1)选择恰当的方式;(2)进行完整客观的情绪表达。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陶冶性情的艺术类兴趣爱好、身体锻炼、创造愉快的生活环境等来保持和创造积极快乐的情绪。(三)指导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