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勇善教授:花生高产关键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198839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6.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勇善教授:花生高产关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万勇善教授:花生高产关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万勇善教授:花生高产关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万勇善教授:花生高产关键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万勇善教授:花生高产关键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勇善教授:花生高产关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勇善教授:花生高产关键技术(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生高产关键技术,山东农业大学 万勇善,2009年11月25日,在全省花生生产技术座谈会上,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总结专家发言时提出了花生“四大关键八项改革”技术。,四大关键,深耕翻 广覆膜 增密度 防早衰,八项改革,改长期自留种为定期更新品种 改速效化肥一次施用为控释肥精准施用 改早播早收为适当晚播晚收 改人工播种收获为机械化作业 改双粒播种为单粒精播 改花生套种为夏直播 改普通病虫防治为绿色防控 改一次集中化控为多次灵活化控,一、四大关键技术,(一)深耕翻,我省花生主要分布在丘陵旱地,占全省花生面积60左右。由于土层薄,肥力低,抗旱能力差,严重制约花生产量的提高。目前,很多地方不冬耕,只在春季

2、浅耕或旋耕。因此,结合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深耕翻,加厚活土层,创造深、活、松的高产土体。不仅是中低产田花生增产的有效措施,也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技术要点:,深耕以秋末冬初进行为好,一般耕深以25-30厘米为宜。深耕要结合增施肥料,冬深耕后要耙平耙细,以防风蚀,并注意早春顶凌耙地保墒。深耕翻要因地制宜,冬耕宜深,春耕宜浅;机犁深耕带松土铲的宜深(40厘米以上),不带松土铲的宜浅。春耕要随耕随耙,以免透风跑墒。为了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土体构造和土层结构,可采取深浅轮耕的措施。,(二)广覆膜,地膜覆盖可以增温、保墒、控水防涝、提高土壤通透性、释放土壤养分,提高了花生光合效率,促进了花生生长,增强

3、了花生的抗旱耐涝能力,促进根系和果针入土结实,促进果大果饱。因此,地膜覆盖既是提高播种质量的关键措施,也是确保花生合理生育进程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比露地栽培增产35%以上,是花生高产最重要的栽培技术。鲁东、鲁东南地区地膜覆盖早已普及,成为常规措施,但鲁西、鲁中发展比较慢。鲁西麦套花生区要逐步改为夏直播,采用地膜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发展地膜覆盖一是要扩大应用面积,二是要花生覆膜栽培技术水平。,技术要点:,1、选用适宜的品种。土壤肥沃、水浇条件好,应选用丰产性能好的中、晚熟大果品种。2、选用适宜的地膜。选用常规聚乙烯地膜,宽度90厘米,厚度不低于0.004毫米,夏花生可选用黑色地膜或配色地膜。,3

4、、精细整地,增施肥料。深耕翻,并结合增施肥料将地面耙平耢细,清除残余根茬、石块等杂物。要配方施肥,注意多施有机肥,并配合施用微量元素肥料。4、规格覆膜,足墒播种。要按覆膜要点,严格覆膜质量。播种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在适期内保证足墒播种,或抗旱播种。,(三)增密度,我省花生产量300公斤以下的中低产田占全省花生面积的60%以上,很多地方种植密度较低,春花生只有5000-6000墩/亩,夏花生6000- 8000墩/亩,距高产密度每亩相差2000- 3000墩。因此,增加密度是我省花生高产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根据品种特性、栽培条件和气候条件,合理增加种植密度。低产田宜密,高产田可稍稀。

5、,技术要点:,1、春花生。早熟中果品种,以11.2万墩/ 亩(双粒/墩),中晚熟大果品种,以0.70.9万墩/ 亩(双粒/墩)。2、夏花生。夏花生密度要大于春花生,一般要达到1万墩/亩。,3、机播覆膜播种规格。垄距为85厘米,垄面宽为55厘米,垄面种两行花生,垄沟为30厘米,小行距为35厘米,大行距50厘米,穴距16.5厘米,每亩9500墩(双粒/墩)。,(四)防早衰,花生生产普遍存在早衰问题,叶斑病加重,叶片早衰脱落,保叶性能差,导致子仁充实差,饱果率低,有的饱果率不足50%。通过防早衰增产的潜力非常大。,早衰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1、花生品种特性决定的。当前推广的多数品种经济系数较高,结果

6、性能强,库容大,导致源库比失调,营养生长相对较弱。2、花生营养特性决定的。花生对N、P营养的需求量大,并且60%以上积累在种子,在产量形成期需求强度大,需要把前期积累在茎叶中的N、P撤出、转运到荚果中,造成叶片早衰。,3、土壤瘠薄地,由于一次性施肥(基肥),且有机肥施用数量不足或不施,土壤保肥性差,后期营养供应不足造成早衰落。4、化控过度、干旱、没有很好防治叶斑病等原因造成早衰。 因此,早衰是我省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技术要点:,1、选用晚衰型品种。选用丰花1号、山花9号、花育22号等抗病性强,后期落叶慢的晚衰型品种。2、增施缓释肥。增施有机肥、控释肥等缓释肥料,确保花生生育中后

7、期有较好的矿质营养供应,不脱肥。,3、叶面喷肥。花生生育后期,施叶面喷1%-2%尿素或0.2%-0.4%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富含NPK及多微元素的叶面肥2-3次,间隔1周左右。4、灵活化控。根据花生长势进行23次化控。一般花生田和丘陵旱地花生每次可用壮饱安510克/亩,喷12次即可,此类地块不宜施用多效唑。5、加强叶斑病的防治。田间病叶率达到6%-8%时开始喷药,每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二、八项改革,(一)改长期自留种为定期更新品种,一年购种多年使用是我省花生生产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海花1号、白沙1016等一些老品种已连续使用近三十年,鲁花14、鲁花11、花17等品种使用二十余年,目

8、前推广的丰花1号、花育22号等新品种基本上也是一年购种多年使用,品种混杂、退化严重,造成产量降低。另外,生产上还存在着盲目引种现象,导致一个县种植品种可多达20余个,严重影响品种区域化布局。,选用良种要改长期自留种为定期更新品种,加大专用型高产花生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力度。,高产品种具备株型紧凑,叶片较小、叶厚,叶片上冲性好,叶片运动调节性能好,冠层光分布合理,耐密植的特性。株高一般不宜过高,生长稳健,不易倒伏,主茎高一般4045cm为宜。,选择综合性状好产量潜力高的品种,选用品种的原则,结果性能好: 果多、果大、结果集中、整齐,成熟饱满度高。生育期较长。休眠期长,收获期不发芽、不烂果。抗叶斑病,

9、后期保叶性能好,落叶慢、不早衰,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当前主推品种: 丰花系列、山花系列 花育系列 潍花系列 青花系列,当前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 丰花1号、花育22号、丰花3号、花育19、丰花5号当前推广面积上升较快的品种 山花7号、山花9号、花育25,十五以来审定品种27个2007年大花生:山花7号 、花育25号 、临花6号 小花生:山花8号 、花育26号2008年大花生:日花1号、科花1号小花生:花育28号、花育27号、潍花9号2009年大花生:山花9号、花育31号、花育30号、临花5号、潍花10号小花生:花育32号、山花10号2010年大花生:山花11号 、青花7号 、花育33号小花生:青

10、花6号 、花育34号 、山花12号 2011年:大花生3个,小花生1个,丰花1号,丰花1号目前推广面积大,抗病、抗旱、耐瘠性突出,抗倒伏,耐密植,熟性为中熟,适应性广,稳产性好,高产潜力大。近两年高产创建多用丰花1号,较容易达到亩产600公斤以上高产。,山花7号,2007年审定的高产优质大花生新品种。在2004-2005年山东省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全省平均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仁10.5%、果12.0%;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全省平均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果11.7%、仁12.3%。均居大花生组第一位。创出亩产650公斤以上高产,具有较大的高产潜力。,丰花9号,2009年审定的高产抗病大花生品种

11、。在2006-2007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全省平均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3.0%和12.2%居大花生组第一位;2008年生产试验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10.2%,居大花生组第一位。,丰花9号,蛋白质含量高达到29.4%,品质突出。株高适中,耐肥抗倒伏,高产潜力大,适合高产栽培。已创亩产650公斤高产典型。,花生每生产100kg荚果,需肥量为纯N 5.45kg、P2O5 1.04kg、K2O 2.615kg、CaO能力22.5kg。N、P 60%以上积累在种子,随着产量的提高每生产100kg荚果需要的N、P是提高的。,1、花生矿质营养特点,(二)改速效化肥一次施用为控释肥精准施用,

12、饱果成熟期N、P主要积累在荚量,若土壤供肥能力差或根系吸收能力弱,茎叶的N、P加速向荚果运转,会造成脱肥早衰。花生对氮的需求量大,是谷类作物的两倍。花生产量对磷的反应非常敏感,增施磷肥的效果显著,土壤磷素含量是决定花生产量水平的重要因素。,2、施肥量的确定方法,(1)产量目标养分平衡法,花生产量的形成,要由土壤、肥料和根瘤菌供给养分,根据这一原理计算肥料施用量。,肥料需要量(花生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0.15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式中:花生单位产量吸收量目标产量花生吸收养分的总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土壤养分测定值以mg/kg表示,

13、0.15是土壤耕层养分测定值换算成每亩土壤养分含量的系数(换算系数)。校正系数,也称土壤养分的利用率或利用系数,花生一般采用0.55,有时亦会高于该值,甚至高于1。,由于花生的氮素约60来自根瘤菌固氮,故实际施氮量按计算所得数字的50即可,即每亩施用尿素为17.5kg。同理可求出所需磷、钾肥量。该法的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缺点是土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因为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中,还要通过实验取得校正系数,变异性较大,很难准确。,(2)养分丰缺指标法,在土壤全氮含量低于450mg/kg时,合理施用氮肥,荚果可增产15以上;土壤全氮含量450650mg/kg时,合理施氮可增产1015;土壤全氮

14、含量高于650mg/kg时,施氮增产不明显。 据此,人们可根据土壤化验资料及花生的原产量水平,确定合理的氮肥用量。若花生亩产低于250kg的地块,氮肥的最佳用量为4.5kg纯N;亩产250350kg,应亩施N4.55.5kg;亩产350kg以上,应施N5.56kg。,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低于27mg/kg时,为极缺磷,施磷增产率大于15;土壤中速效磷含量2730mg/kg时,为缺磷,施磷可增产1015,这两种情况必须施磷;土壤中速效磷含量3033mg/kg时,为较缺磷,施磷增产仅为510,应酌情施磷。 如果以原来的花生荚果产量定,当亩产低于250kg时,应施P2O5 4kg;亩产250350kg时

15、应施P2O5 5kg;亩高于350kg,应施P2O5 7.5kg。,土壤中速效钾含量高于90mg/kg时,基本不缺钾; 速效钾含量低于67mg/kg时,为严重缺钾; 速效钾含量介于6790mg/kg之间,为缺钾。,在缺钾及严重缺钾土壤,每亩K2O用量少于7.5kg时。花生荚果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增产率为515,K2O用量超过10kg时,花生荚果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3)试验法,山东农业大学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获得高产夏直播覆膜花生有机肥、N、P、K施肥模型。,Y=346.7142+5.6875X1+3.6875X2+8.0625X3+4.104167X4+0.34

16、375X1X2+6.65625X1X3+1.15625X1X4+3.15625X2X3+1.40625X2X4-2.4062X3X43.2983X126.2983X223.4233X323.86X42,试验范围为每亩施有机肥03000kg(X1)、硫酸铵530kg(X2)、过磷酸钙2050kg(X3)、硫酸钾515kg(X4),式中X为编码值,y为产量(kg/亩)。 通过对模型模拟仿真、频次分析确定,在试验条件下单产400kg/亩的优化施肥量为每亩施有机肥2617.33049.4kg、硫酸铵22.928.7kg、过磷酸钙46.150.5kg、硫酸钾13.715.1kg。,(4)优化施肥方案的推广,上述施肥模型及其优化施肥量适用于与试验地条件相似的地块推广,与试验地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块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加以调整。山东农业大学研究提出了校正方程,其方程的推导原理是保证决策地块的肥料总供给量(土壤含有量+施肥量)与试验地总供给量相等,肥料利用率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