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篇(教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5971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篇(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篇(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篇(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篇(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篇(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篇(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篇(教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鉴赏诗歌之鉴赏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包括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以及各种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板块一抒情手法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抒情等。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一味投降、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二、间接抒情1即景抒情即景抒情是指遇到

2、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诗人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2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水乡魂牵梦绕般的深情。3寓情于景(移情于景)寓情于景(移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或转移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晚唐张泌的边上写到:“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 ”“暮烟” 、 “秋草”是没有感情的,所谓“愁” “恨”是诗人感情寄寓或转移到了所写景物上。4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

3、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这首诗借咏梅花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品格。5即事抒情即事抒情又叫借事抒情、叙事抒情,是指通过交代有关情况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三、技巧点拨:鉴赏抒情手法的答题模式是怎样?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2提问变体:这首诗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情的?3解答分析: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因概念

4、较多,没必要都能准确分析,只了解常见抒情手法即可。4答题步骤:(1)指出诗歌抒情手法的显著特点;(2)结合诗句阐释抒情手法如何运用;(3)简析抒情手法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5答题示例: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2元张可久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分析“绿柳匆匆去马”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_ 【答案】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步骤一)。借沿湖千丝万缕的青青柳枝来表现自己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充满惜别之苦(步骤二、三)。6、习题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

5、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_ 【答案】答案要点: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满川风月替人愁”一句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_ 【答案】这句诗采用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使那本来很美的“满川风月”也是一派愁容。这一江风月的悲愁,正是诗人愁情的外射。(

6、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元丰中作者用边帅高遵裕,管勾机宜,从军守灵州,因赞画无功,3作诗讥讪,于元丰五年冬十月,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南行途经岳阳。阳关: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 ,又名阳关曲 。此词开头和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任选一处试作赏析。_【解析】解题时,首先应明确该句写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很明显,词的开头与结尾都写景,这样就可以确定答案应该与写景有关,考生分析与写景有关的表现手法,得

7、出借景抒情的手法并不难。其次,结合词句进行具体分析,即明确作者借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开头和结尾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开头呈现的是一幅萧疏的画面: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洞庭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茫茫无际。表达了作者失意惆怅的情感。结尾处,作者回首远望,夕阳西下,天边一片残红。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眷恋。板块二修辞手法一、修辞手法1比喻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说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例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2比拟比拟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

8、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加点四字通过比拟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3借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例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4排比排比是把

9、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行香子)5夸张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例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4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6对比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喜恶或憎悯。例如:“朱门酒肉

10、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饿殍塞道,对比何等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7对偶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浑圆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8双关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

11、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例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 , “爱你”之意。9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既是秦时明月秦时关,又是汉时明月汉时关,也是今时明月今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的悲剧。二、技巧点拨:鉴赏修辞手法答题模式是怎样的?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修辞手

12、法?2提问变体:这几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解答分析: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互文等。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准确判定这些修辞格是解题的第一步。4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格;(2)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格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格的艺术效果等。5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注韩元吉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注:蛾眉亭:据安徽通志载,蛾眉亭在当涂县北二十里,据牛

13、渚绝壁。前直二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然。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简要赏析。_ 5【解析】上片由景生情,起句“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气势不凡。作者先是抬头仰视,只觉峭壁插云,好似倚天挺立一般。待登上峰顶的蛾眉亭后,低头俯瞰,只觉悬崖千尺,直逼江渚。这开头两句,一仰一俯,一下一上,雄伟壮丽,极富立体感。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作者骋目四望,由近及远,又见东、西梁山似两弯蛾眉,横亘西南天际,仿佛凝聚着无限的忧愁与怨恨。由此作者想到金兵进逼,故土沦陷。 “几时极”三字,用时间的无穷不尽,状心事的浩茫广漠。下片融情入景。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前句写江潮。潮因风急,拍岸惊涛,加上暮色苍茫,更使江潮呈现出雄浑沉郁的景象,这样就为下文抒情渲染了气氛。后句写酒后闻笛。作者借酒浇愁之后,听到远处传来的悲凉笛声,更使人感到格外辛酸、痛苦。 “试问谪仙何处?”作者想到李白一生怀着“济苍生”和“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但他壮志难酬,最后病死在当涂。自己虽然身任官职,但投降派得势掌权,自己的理想也无法实现。读者从虚无缥缈的远烟中,已能充分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