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情景关系琐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5960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中的情景关系琐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词中的情景关系琐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词中的情景关系琐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词中的情景关系琐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词中的情景关系琐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中的情景关系琐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中的情景关系琐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中的情景关系琐谈襄阳纪委程元银一、总说以景写情是诗词最常见最主要的抒情手法。关于情与景,在古人今人的诗话、词话及文艺批评中,所使用的概念有:意与境、神与形、意与言、味与韵、旨与象、虚与实、我与物、内容与形式等。这每组词语的含义,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定的思想感情要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反映。诗词中的情景关系同哲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绘画理论等多种学科密切关联,本文试图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一些观点来讨论这一问题。窃以为,情与景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看作哲学上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客观世界对主观世界起决定性作用,一定的主观情趣是对一定的客观物境的反应,同时思想感情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反作用。本文所指的景,泛指诗

2、词中描写的各种物境,它属客观存在,形象、具体、鲜明;所谓的情,泛指诗歌中透漏出来的诗人的各种心理感受,属于主观意识,它抽象、概括、虚化。二、情随景走与景跟情来1、情随景走情随景走,也叫做“因景生情” ,就是先写景后抒情,所写之景为引发所抒之情。这里景和情是先后关系或因果联系。关于情随景走,有的是诗词的前半部分侧重写景后半部分侧重抒情,有的上一句写景下一句抒情,有的一句诗里前半是景后半是情。李白的静夜思是最典型的先景后情诗。因为看到“床前明月光” ,而自己客居在外,孤单悲怆,由是 产生凉意,以为地上结了一层霜;抬头望见明月,马上想到这轮明月同样照临家乡,则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里,诗人的感情由周围

3、的景物刺激而产生。虽然这种情感早已潜藏着,但从客观上即从诗的内容来说,毕竟是先景后情,景是因,情是果,情是对景的反应(当然不是消极的,或者仅仅是生理上的反应),景的状况决定情的性质。2、景跟情来景跟情来,也叫做“移情入景” 或“缘情设景”,即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加诸景物之上,使“物皆著我之色彩” ,它在时间上或者文字表述上是先情后景。柳永的雨霖铃即是这样:“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虽然诗词的抒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为了写景,但景跟情来之景是因为上文所抒之情而引发的,故在形式上可以说情是因景是果,情决定景,景受制于情。这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反过来影响了

4、他所描摹的自然景物,对客观物境起的反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诗人根据个人需要而自由地驾御景物,使之人格化,使其为自己的诗作服务。三、触景生情与借景表情1、触景生情触景生情之景是亲目所睹、亲耳所闻、亲身所历之物境,而不能是其他什么。触景生情是诗歌最常见的一种抒情方式。有诗故乡行曰:“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彭总 在那个特殊年代,目睹广大农村的凄凉景象,痛感极“左” 思潮的危害性,而 发出忧国忧民的强烈呼喊。2、借景表情相对于由所见闻所经历的真实景物而引起情感的触景生情,借景表情的景则非实有,而是从别处“借” 来的。有想象之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

5、借想象的景物来抒情,王国维称之为“ 造境” ,是用浪漫主 义创作方法来制造物境。有联想之景。诗人对过去接触过、感知过的物境产生回想,描写那时的景物来抒发目下的感受。一些怀人、怀古、咏史诗多如此,比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比方之景。有些事,诗人不便或不能直接说出,就借助另一件事来打比方。像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秦观的“落红万点愁如海” 即如此。有的代人言。仅从文字上看,诗人不是写的自己,而是写他人的生活感受。像东汉人徐干的室思、唐人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即如此。有的只写物件。此类诗好像完全是在描写花鸟草虫、锅碗瓢盆之类,而不露出任何直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字眼。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陆游的咏梅词即如此。以上

6、的借景抒情,其所写之景突出的表现是“虚” ,再就是所抒发的感情比较曲折、含蓄,不易把握。四、景情同步与景情异步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对于比较类似的物境所引起的诗人的心理感受应该大体上是一致的。 文赋说“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就是 说诗人的心理反 应应该有相同的一面。或者说, “喜气写兰,怒气写竹, ”当 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同 时,则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也大体一致。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壮阔的景象抒发豪放的情怀,以优美的景物来刻画悠闲的情致和细腻的心思等。或者以乐情来造乐景,以哀情来造哀景。此谓之景情同步。反过来,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飞动的景象写平静的心情,以静谧的物境

7、写激荡的心情,则属于景情异步。 诗经中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可谓典型的情景异步之作。五、同景异情与异景同情1、同景异情对于同一景物的描写,不同的诗作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是谓之同景异情。下面看几首描写荷花的诗。王昌龄有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中写荷叶色彩鲜艳,写采莲女活泼可爱,表抒了诗人乐观开朗的胸怀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李商隐有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诗 中 赞美荷花与荷叶同甘苦共患难的品格,表述诗人与所恋之人生死与共、忠贞不二的

8、爱情。杜牧在齐安君偶题中说:“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诗 中写荷叶意志坚强,受到挫折也不苟合,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元人刘秉忠有散曲臃肿:“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梦,寂寞在秋江上。 ”诗中浩叹暮秋时荷叶的干瘪、无色、无味,流露的是文士悲秋的情绪。以上四首诗同是写的荷,但表述的情思却如此不同。还有同写夕阳、菊花的诗词,也可以说明同景表现了异情。同景为什么不同情呢?本文以为,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处在不同历史时代、不同阶级地位和不同民族区域的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有差异,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也大抵如此。一是人们的审美情趣是带有历史烙印的

9、,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前人喜 爱或者厌恶的事物,后人不一定如此。二是因身份地位不同而思想意识有差异。作为封建士大夫的陆游和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毛泽东,他们在歌咏梅花时所反映的风格及情趣则迥然不同。三是民族风俗习惯对诗人有一定影响。 “喜气写兰,怒气写竹”,是汉民族 诗歌的一大特色,少数民族或外国诗歌就不一定这样了。第二,诗词重在抒情,所以诗人的主观因素能影响其描写的客观物境。诗人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为基础来写诗,其社会阅历、审美意识、知识修养等给予诗歌创作以积极影响,所以视同一物境,可以为轩,也可以为轾;甚至同一诗人在不同情况下对同一物境也会见仁见智。比如有人慨叹:“悲哉,秋

10、之 为气!” 有人则歌唱:“我言秋日胜春潮。 ”再入登第前的孟郊面 对长 安街而叹息:“ 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中 举后则放言:“ 春风 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第三,客观事物也是发展变化的。比如同是荷花,早晚有区别,春夏也不同,雨前雨后更是两样。不同诗人所取不同,那么所表之情也就两样。由此来看,所谓的景同其实只是大同,其间仍有小不同的,那么所谓异情,仍是由异景引起的。这符合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第四,用景来写情,这景只是一种媒介,或者说是用来寄托用来打比方的。而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只要有某一点本质相似或者现象相同就可以了。哲学上认为任一事物都有多种质的规定性,而每一种质又有许多外部

11、现象来体现,并且每一现象又可以细分为更多更小的方面,即又有许多特点。如此类推下去,每层又各有许多部分,每部分又有这一纵一横,纵中又横,横中又纵,若用乘法来计算,应该是十、百、千即如荷吧,从生物学上看,它有根有茎有叶有花有果实;从物理学上分,它的根是枝节的,茎是直的,叶是圆的,并且根是白的,叶是绿的,花则红白相杂;从使用价值上看,它的根可食用,莲子可药用,荷叶可以遮荫等等。这许多质及其不同的属性,可真是纷纭复杂,难以数计。那么在诗词创作中,诗人甲取与他心境相似的 A 点,诗人乙取 B 点,诗人丙则可能取 C 点等,所取不同,则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不同。所以说同景只是大同,而其中则有千千万万的差异,

12、只是差异较小而已。然而文艺创作正在于发掘那些细微的他人不易察觉的没有体会过的东西,描绘出新的艺术形象,赋予全新的含义。以上四个方面,第一可看作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作用,第二是诗人的主观因素,第三第四是具体的客观物境。只有具备其中之一,那么同景就不会同情。2、异景同情同景异情的对立面是异景同情。我们来看不同诗人是如何选取不同景物来表述相同的忧愁悲伤之情。李清照曰:“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辛弃疾道:“郁孤台下清江水,中 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李煜说:“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13、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无名氏哀叹:“五 张机,横文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仇恨,不言憔悴,只凭寄相思。 ”以上同是抒发愁苦的情怀,但是用作寄托的景物却千差万别。这是因为:第一,条条大路通北京。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件事物都可以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被拉上“关系” ,这就是诗词中可以用不同景物来分别寄寓同一情感的哲学依据。以景写情,则情景二者之间只要取某一个相似点就可以沟通了。可见,对景物的借用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诗人尽可以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景物,塑造不同艺术形象,来表达同一种心理感受。第二,所谓的同一情感其实还是同中有异的。黑格尔有言:对于同一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人之口和出自天真稚气的

14、孩提之口,其中含义是迥然不同的。不同诗人对同一感情的说明与表露,其采取的表达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如一首爱情诗这样描写:玫瑰说“爱 情是一瓶香水 ”,池塘的水说 “爱情是喃喃细语”,和风说“ 爱情是一声 叹 息” ,阳光说“爱情是一团烈焰”,恋人说“ 爱情是一滴眼泪” 。以上所谓的池塘、和风等,是代表对爱情有不同体会的各种人。可见,审美主体不同,对同一种美的理解也不同。当把这种感受抒发出来时,则必然会选取不同景物来寄托。有时还有这种情形,诗人的内心情感积郁很久,必欲吐之而后快时,又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 ”眼前无适当景物可以凭寄,无奈何,只得委屈一下,随便就任一物境借用一下,不能顾及许多了。由此看来

15、,对景物的借用有较大的灵活性,虽然这只是一种特殊现象。同前文说的同景一样,同情也仅仅是大同,如若细加分析,仍然有不少相异之处。即如前面四首同写愁情的诗,李清照词表现的是生活孤冷寂寞之愁,辛弃疾词表现的是忧国忧民之愁,李煜词表现的是亡国之君不得意之愁,无名氏词表现的是思恋丈夫之愁。所有这些大同中的小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不同景物引发的。3、小结如同过河一样,可以泅渡,可以乘船,可以穿桥,也可以坐飞机横越。对同一景物,不管它能寄托什么,只要能为诗人所用并且用得得体就达到目的了;或者对同一感情,不管选取何种景物,只要能寄托感情并且寄托得恰到好处就功德圆满了。六、结语(关于景与情的联系,还可以成双成对地列

16、举,如景胜于情与情胜于景、以景结情与以情结景、景中之情与景外之情等。为篇幅所限,这里从略。 )1、情和景的区别与联系其区别:景是诗中写景的部分,或指整首诗的语言文字;情是诗中抒情的部分,即带有喜怒哀乐等字眼的词句,或指整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其联系:凡诗都应该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二者和谐统一。情景的区别是相对的,而联系是绝对的。它们“ 离之 则双伤,合之 则两美” ,情和景可以交融,而且必 须融通在一起。2、情和景的虚与实分析一首诗,从分析艺术形象入手来归纳其思想意义,这里,景是实的,情是虚的,虚化的感情是对实在的景物的反映;但从诗人的创作动机看,写景只是为抒情服务的,景的选取要由情的需要来决定,即写景是诗人的虚意所在,表情才是实在用心。如此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这就是文学艺术的辩证法,也是它区别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3、情和景的主与宾诗人的创作过程一般是这样的:先有了某种感受,后受到某种物境的触发,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