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5508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1.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 , 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军城早秋严武咋夜秋风入汉关 , 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 , 莫遣沙场匹马还。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 分 )答 :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4 分 ) 答 :1. 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 明写景物 , 暗写外敌人侵 , 战云密布。 (2 分。 两个要点中 , 一个要点 1 分 ) 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 刚毅果断的气魄 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4 分。三个要点中学生答出其中一点得 2 分 , 答两点即可得 4 分 )绵阳市高中 2005 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4.阅读下面一首宋

2、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如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诗中哪一句是转入抒情的关键句子?为什么?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4.(6 分)“何事吟余忽惆怅”是关键句。(1 分)因为它引出了下面的答案:“村桥原树似吾乡”,点出了“惆怅”之因。(1 分)起头两句突出“行”,于动态中写美景,中间的四句着力渲染大自然的美,最后两句抒情。作者由眼前的美景感到如此熟悉

3、和亲切,原来这美景正是故乡风物的再现啊!于是,由游之野兴顿时转为乡思,再由此又想到贬官在外,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更是忧愁感叹。抒写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及不得志的惆怅之情。(划线处 2 分,分析 2 分。)2005 届河北省重点中学联考试题语 文 试 题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 分) 江 楼 感 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2(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 分)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4 分) 5 答:(1): (2): (6 分)表达

4、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2 分) 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3 分)描写了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1 分) 北京市东城区 2005 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2005 年黄冈市、荆州市高三联考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漫书司空图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有人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山”,一个“恨”字,出人意表,“无理之极”。你同意吗?试作简要分析。答:_9看似无理,实在情中。诗人恨鸟不改“乡音”,就是恨人改了“乡音”,就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把听不到“乡音”之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使所抒之情

5、更深更曲,出人意表。读来颇有神奇之感。(6 分)2005 年高考重庆地区信息试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早 梅齐 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 分)(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 分)10(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2)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2005 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6、问题。(6 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2 分)3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4 分)11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2005 年江苏省通州市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 分)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7、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注: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评论家说此诗末二句“艺术地写出了悲壮之情”,请作出赏析。简析“悲壮”: 评赏“艺术”: 12末二句写花落。北陂落花随流水而去,花魂无玷。而南陌杏花将被车轮碾碎,变作尘土,其悲可见。作者借杏花抒写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甚是悲壮。末二句托物言志,状物时运用了比喻(“雪”喻落花)、衬托(南阳杏花反衬北陂杏花)等修辞,生动、深刻地表达了心志。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2005 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15. 阅

8、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寒食注孟云卿(唐)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日献郡守张友正(唐)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1)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 分)答:_4(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4 分)答:_15. (1)两首诗分别借“他乡堪悲”、“贫居无烟”和“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

9、的不满。(有分析 1 分,答出情感 1 分)(2)孟诗从“花满枝”写起,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张诗“三径苔荒一钓船”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中不乏幽默诙谐。(4 分。手法各 1 分,语言各 1 分)2005 年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北陂杏花(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陂(bi),池。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1)诗的首句怎样写出杏花的可爱?(2)三、四两句表达了

10、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22(1)首句通过一个“绕”字,写出了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情景,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2 分)(点出“绕”字,1 分;分析到“侧面表现杏花的可爱”,1 分;大意对即可)(2)诗人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4 分)(点出悲壮的情感和坚持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2 分;能作简要分析,2 分;大意对即可)北京市丰台区 2005 年高三一模统一练习23.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9 分)(甲)凉州词 (乙)从军行

11、王翰 王昌龄葡萄美酒夜光杯, 琵琶起舞换新声,欲饮琵琶马上催。 总是关山旧别情。醉卧沙场君莫笑, 撩乱边愁弹不尽,古来征战几人回! 高高秋月下长城。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诗。但是,它们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5_,乙诗_。(3 分)这两首诗都是多角度地描写场面,请说出其中的两点。(2 分)“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乙诗“高高秋月下长城”一句,谈谈你的认识。(4 分)23. (9 分)(3 分)边塞 昂扬悲壮(意气昂扬) 沉郁哀愁(情结沉郁)(2 分)要点:声音 动态 色彩(答出其中两点,语意明白即可)(4 分)作者描写的是“月照长城”的壮阔而悲凉的景象,表达了无限的乡愁与对现实的忧怨。(意近即可

12、)辽宁省沈阳市 2005 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2005 届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刘长卿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这首诗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试结合作品内容简析其作用。27(6 分)首联写出了山村荒凉、夕阳惨淡、黄叶飘飞的景象(2 分)。在这萧索落寞的环境里,作者的心情是孤寂消沉的,为下文突然见到朋友来访而产生意外惊喜做了铺垫,创设了意境(4 分)。(意思对即可)2005 年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

13、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本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 ,就内容而言属于 。诗贵凝练含蓄,试品味“两地秋”的内涵。答: 诗的三四两句情景交融,写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试简要分析。答: 28七言绝句;送别诗。答: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诗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答:“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6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 湖北八校 20042005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16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