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一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1640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复习一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文复习一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文复习一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言文复习一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言文复习一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一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一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复习一: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案例探究案例 1 (2001 年全国高考第 11 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 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解析:此项中“乘”为“登上”之意。答案:C。错解分析:错选 D,不了解“北”的含义。方法技巧:对文言词语意义的推断,一般应结合文章大意及具体语境。从语法来分析,以

2、上四句中 AB 两句加点词前皆有副词(不、未) ,则可初步判断加点词为动词。C 句加点词前为名词,其后亦为名词,则加点词应为句子的谓语,为动词。D 项中“逐”为动词,则加点词可能为名词。从有关知识的联系来说,课本中有比较接近的用法:“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 ,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 , “超乘者三百乘”(殽之战 )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 ) 。从具体内容及情理来分析,让老弱女子上城墙,可虚张声势,可呐喊助威,可迷惑敌人但“巡视”则明显不合适。案例 2 (2002 年全国高考试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专以射为戏

3、,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解析:A 项中“竟死”指“一直到死 ”。B 项中“将兵”意为“统率军队”。C 项中“曲折”指李广行军迷路的实际情况。答案:D。错解分析:错选 B,把“广之将兵”误理解为“李广的将领和士兵”。方法技巧:A 项解释不正确。首先从文章语境来推测: 此词前为“以射为戏”,既为“戏”,死去的可能性即不大;若死,其后却是“广之将兵”,没有能与之直接承接的内容。 B 项句子的主语是李广,若按句后的解释,则后文的主语为“将领和士兵”。

4、C 项“弯曲道路”不符合语句的整体意思。锦囊妙计推断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方法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 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词义理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平时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下面具体介绍四种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1、字形推断法 汉字本是表意性

5、文字,从字形可推知字义。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其形旁为“辶”,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义不符。如“启听淮北取籴”,“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 与“粜”相对,意思当然是买进粮食。 又如:“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句中的“理”,形旁从玉,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我们常见的形旁如:“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 ”与鸟雀有关;“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体有关;“页”与头颅有关等等。

6、掌握它对推断词义很有帮助。 2、语境推断法 语言环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结合它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李白诗中有“烟涛微茫信难求”,“难求”为谓语,而“信”修饰了“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充当,结合语境就可以推断出“信”是“实在”的意思。促织中有“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句,其中“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根据语境可释为“随着,和着”。又如全国卷中有“恐为身祸,每遇

7、人尽礼” 句,“遇”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答案提供的“优待”虽为动词,但从语境来看又译不通,只能推断为“对待”的意思。 06 年北京卷文言题有“委之百姓 ”句,可联系上下文语境, 寻找有关信息:从前文“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可知,齐景公是要把粮食财物“委”之百姓,选项中讲成“任命”显然不通。这实际是一个省略句,“委之”后面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实际是请求晏子把这些粮食财物交给百姓。所以,联系上下文语境“委”在句中应是“交付”“交给”的意思。 3.语法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其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

8、的意义。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语法是谴词造句的规则,借助语法,可以迅速推断出实词的含义。 例如:教材鸿门宴中有“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其中“籍”后跟了“吏民”做宾语,所以“籍”应该是动词,翻译为“登记”。 2001 年北京安徽春招题有 “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 句,“吏袖空牒”缺少了谓语动词,不符合造句规则,“袖”处于谓语动词位置,可以推断出“袖”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袖藏”的意思。 2003 年北京卷文言实词题可用“语法推断法”。该题 A 项中的“哀原之言”的“哀”后带有宾语,属为动用法,即“为原之言而哀”

9、,就是“同情、怜悯邴原的话及其遭遇,” 可以推断出解释为“悲伤”欠妥。 C 项中“博闻强识”的“识”读“zh”,通“志”,意思为记,理解为“见识”错,且语法上与“强”无法搭配。D 项中“君乃舍之”的“乃”是副词,在句中表示做法与事物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应解为“却、反而、竟然”,解为“就”显然是错误的。 2004 年北京卷文言实词题也可用“语法推断法”来解实词含义。D 项中“讼者多两让而止”中的“两”,是“双方,两方”的意思,“两”在句中作状语。全句的意思是“想要打官司的人很多就相互忍让体谅从而停止诉讼”。 4.联想推断法 运用此法可进行两个联想,即联系教材和联想成语。 先讲联系教材:高考文言文

10、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联系教材,以“已知”求“未知”,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05 年文言实词题“崔杼相之”的“相”,在训俭示康中就出现过,“季文子相三君”,解释为“辅佐”是正确的。“始而相与,久而相信”的“与”解释为“结交”也是正确的,在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的“与”就作“结交”讲,如果能熟练地掌握这些课本知识,很容易做出正确判断。 再说联想成语: 学生对成语比较熟悉,解题时可利用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收天下之兵”中的“兵”。我们可借助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解释为“兵器”之意。又如“

1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可联想到“日薄西山”的“薄”是“靠近”的意思。 以上是从分析高考试题入手,介绍文言文实词四种常见的推断方法,在考试过程中,如果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文言实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都能很好作答。但是,方法仅仅是方法而已,真正要做到准确理解,大量的积累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没有文言实词词义的积累,任何方法都是徒劳的。因此,要想学好文言文,必须注重词汇的积累。训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6 题。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

12、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豫州治所 )。数遣军要截石勒,勒镇戍归附者甚多。时赵固、上官已、李矩、敦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上堡固(小城堡,又称“坞

13、”)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河南,使成皋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晋书 祖逖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 遑:闲暇,功夫B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 遇:碰上C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滋:滋长,发展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 报:回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逖率亲党数百家

14、避地淮泗 避地:迁地以避祸患B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部曲:私家军队C遂受逖节度 节度:节度使,官名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 任子:任官的子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又收葬枯骨,为之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逖“收复治理河南”措施的一组是( )中流击楫而誓 数遣军要截石勒逖遣使和解之 逖爱人下士躬自俭约,劝督农桑 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A B C D5下列对祖逖事迹的叙评和分析,正确

15、的一项是( )A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晋室南渡后,他立志澄清中原,与刘琨同被共寝,互相勉励,闻鸡起舞。B祖逖向元帝建议北伐,元帝对他大力支持,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他大批物资、兵器。祖逖率众渡江,中流击楫而誓,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C祖逖克复谯城,多次遣军要截石勒,收编赵固等人,对任子在胡者进行严厉打击。终于使黄河以南尽为晋土。D祖逖爱人下士,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并要子弟参加劳动,因而深得百姓爱戴。他允许与胡人互市,获利十倍,公私丰赡,士马日滋。6.翻译下面语句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子弟耕耘,负担樵薪。附:参考答案1.B遇,应解释为“对,对待”。 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 2.C节度应解释为 “布署,节制调度 ”。 3.C“因起舞 ”中的“因”:于是; “因河为池”中的“因”:依靠,凭借。A 项中的“虽”都解释为“即使”。B 项中的“为”都是介词, “替”。D 项中的“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D注意,这一题的题干中的要求是 “措施”。 5.D6.(参考) 胡人那边有什么特别的谋划,就秘密地将消息使祖逖知道。子弟们都亲自耕田锄草,挑担砍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