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0907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学习分析人物形象,能理解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3、学习品味“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学习重点】1、学习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学习细节描写的作用。3、学习“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学习难点】 学会理解周瑜的“三笑”“三大笑”的含义。【学习时数】5 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罗贯中,名本,字 ,号 , 时期小说家,代表作是。2、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 小说,全书共 回。在思想立场方面,“ ”的倾向十分鲜明,这是封建正统观念的反映。3

2、、赤壁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正是这一战役的结果,使曹操自杀两个内行的水军都督,毫无疑问,对战役决战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不仅是大战的前奏,而且因主帅的神机妙算,情节的曲折动人,早已为人们喜闻乐道了。二、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1)更不开看:(2)拈弓搭箭:(3)中箭着炮:(4)强弓硬弩:(5)便宜用事:(6)迤逦:(7)橹棹:(8)不胜酒力:(9)抵足:(10)和衣卧倒:(11)省悟:【合作探究】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周瑜、蒋干、曹操、其他人)2、你知道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吗?3、依据故事情节,说说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课后作业】1、下列加

3、点字读音有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马齐喑 黯淡 谙习 B巾帻 沙碛 油渍 C偏裨将校 睥睨 稗官野史 D交契 提纲挈领 锲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交契:叙礼:觥筹交错:巾帻:3、对全文的理解,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节选自清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情节却相对完整。故事以“定计” “用计”“中计”为线索,叙述十分清楚,但情节的展开曲折跌宕,富于戏剧性,引人入胜。 B 小说着重描写各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突出地刻画了周瑜、蒋干和曹操这三个人物。 C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和蒋干共寝一室一节,写得极为精彩。周瑜假呼,是明知其诈睡;“蒋干只妆睡着”,是不知其诈呼。周瑜之醉,醉却是醒;

4、蒋干之醒,醒却是梦。一“醉”一“醒”,一智一愚,可见一斑。 D 本文历来为人所称道,是三国演义中极为精彩的一节,堪称“妙文”。它妙在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妙在一封天衣无缝的书信,妙在周瑜梦中呼子翼,醒来忘却呼子翼,妙在“听不真实”,可谓妙不可言。2第二课时【学习重点】 研读第一部分【预习导学】1、熟读课文。2、简要概括各段主要内容。【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2、第 1 段作者写周瑜毁书斩使,目的是什么?3、“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但周瑜却违反两国交兵的惯例,采取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毁书斩使,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斩使以示威”。请问: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即周瑜毁书斩使的原因是什么?)

5、4、第 2 段写三江口曹操折兵,挽败局重用蔡、张。三江口水战这一情节,在故事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即与上下文有何内在联系?)5、周瑜夜窥敌军水寨后有何反应?6、这种反应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又是什么?7、周瑜“暗窥水寨”后,最大的心病是什么?这一细节在文中起何作用?8、从第 3 段内容可知,魏吴矛盾斗争的焦点在哪里?9、从矛盾焦点看,文章完全可以从周瑜暗窥敌寨写起,那文中为什么要先写毁书斩使何三江口水战?【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2、练习册基础知识。第三课时【学习重点】 研读第二部分【预习导学】1、熟读课文。2、概括各段主要内容。3、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3【合作

6、探究】1、朗读课文。2、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 3、蒋干到来后,文中写到周瑜有“三笑”和“三大笑”,各含有什么含义?4、这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5、相比之下,蒋干的反应是“昂然而来”“愕然”“惊愕不敢多言”“面如土色”,这说明蒋干是一个怎样的人?6、文中写周瑜说:“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作为一个都督,应该会喝些酒,但又为什么要这么说?7、蒋干前来劝降,周瑜却根本没让他说出口,这正如孙子兵法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请问:周瑜采用了哪些做法,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8、在施行反间计的过程中,那封假信举足轻重。请问:那封信妙在何处?【课堂测评】1 蒋干一见面,即主动

7、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 2、蒋干反应如何?【课后作业】1、在曹操、周瑜面前蒋干有哪些言辞、举止?这些言辞举止说明蒋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2、蒋干自荐去说降周瑜,向曹操夸下海口,说“凭三寸不烂之舌”,“必要成功”。这些话与故事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关系?4第四课时【学习重点】1、研读第三部分。2、分析人物形象。【预习导学】1、熟读课文。2、古代纪时法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特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日 日中 日昃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五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一更 二更现代时间23-1 1-3 3-5 5-

8、7 7-9 9-11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注:昃指太阳偏西。晡时指申时。3、小说写周瑜有哪些主要情节?这些情节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合作探究】一、研读第三部分1、朗读课文。2、周瑜用反间计的结果是什么?3、为什么曹操一见假信却信以为真?4、曹操唤蔡、张二人进帐时为什么不向二人核实信上内容的真伪,却说“我欲使汝二人进兵”?5、这表明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6、曹操中计后不肯认错,却说“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这表明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7、从第 9 段内容可知,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醒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8、曹操杀掉蔡、张二人后,“群英会蒋干

9、中计”一事已经有了完整的结局,编者为什么还要选上“细作探知”一段?周瑜为什么会大喜?二、分析人物形象1、你认为文中的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2、你认为文中的蒋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4、你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5【课后作业】一、根据第 4-5 段,回答: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簇拥: 雅意:2、这两段文字中,周瑜有“三笑”,各含有怎样的含义?3、蒋干先是“昂然而来”,后是“愕然”以对,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4、从节选的文字看,周瑜、蒋干各是怎样的人物?5、对划线句子“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顾左右而言他,故意转换话题,以缓和紧张的气氛。B 自

10、谦之词,既不损害朋友的交情,又显示了儒将的风度。C 虽是故交,但各为其主,运用外交辞令,以守为攻,既得体又震慑了对方。D 以师旷作比,风趣幽默,表现了自己的高尚情趣。二、根据第 7-10 段,回答:1、蒋干在与周瑜同榻共寝之际有哪些表现?蒋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曹操之所以中计,周瑜编造的那封假信起了重要作用。说说它妙在哪里?3、为什么曹操一见假信却信以为真?他唤蔡、张二人进帐时为什么不向二人核实信上的真伪,却说“我欲使汝二人进兵”?明知中计,却说“二人怠慢军法”,反映他什么性格?4、最后一段有何作用?5、为什么蒋干对这封假信毫不怀疑,还自以为发现了一个重大机密呢?6、虽说假信编造得十分周密,

11、但才智过人的周瑜又安排了一连串迷惑蒋干的手段。这些迷惑手段有哪些?7、周瑜的反间计,在 7、8 段指哪些内容?6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学习分析人物形象,能理解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3、学习品味“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学习重点】1、学习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学习细节描写的作用。3、学习“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学习难点】 学会理解周瑜的“三笑”“三大笑”的含义。【学习时数】4 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罗贯中,名本,字 本 ,号 湖海散人 , 元末明初时期小说家,代表作是 三国演义。2、三国

12、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 章回体 小说,全书共 120 回。在思想立场方面,“ 尊刘贬曹”的倾向十分鲜明,这是封建正统观念的反映。3、赤壁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正是这一战役的结果,使曹操自杀两个内行的水军都督,毫无疑问,对战役决战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不仅是大战的前奏,而且因主帅的神机妙算,情节的曲折动人,早已为人们喜闻乐道了。二、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1)更不开看( 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2)拈弓搭箭( 用手指拿东西)(3)中箭着炮( 受到炮火轰击)(4)强弓硬弩( 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5)便宜用事( 有

13、利时机)(6)迤逦( 曲折连绵)(7)橹棹( 桨)(8)不胜酒力( 能承受)(9)抵足(脚和脚相接触)(10)和衣卧倒( 穿着衣服)(11)省悟( 觉悟)【合作探究】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周瑜、蒋干、曹操、其他人)2、你知道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吗?设计用计中计3、依据故事情节,说说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3):周瑜夜窥曹操水寨,决心除掉蔡、张。(开端)第二部分(4-8):周瑜巧施反间计,使蒋干中计。(发展、高潮)第三部分(9-10):曹操中计,杀了蔡、张,周瑜解除了心腹之患。(结尾、尾声)【课后作业】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相同的一项是( D ) A 万马齐喑 黯淡 谙习 B

14、 巾帻 沙碛 油渍 C 偏裨将校 睥睨 稗官野史 D 交契 提纲挈领 锲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交契:_交情深厚。(契:情意相投)叙礼:行礼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巾帻:头巾3、对全文的理解,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本文节选自清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情节却相对完整。故事以“定计” “用计”“中计”为线索,叙述十分清楚,但情节的展开曲折跌宕,富于戏剧性,引人入胜。 B小说着重描写各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突出地刻画了周瑜、蒋干和曹操这三个人物。 C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和蒋干共寝一室一节,写得极为精彩。周瑜假呼,是明知其诈睡;“蒋干只妆睡着”,是不知其诈呼。周瑜之醉,醉

15、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一“醉”一“醒”,一智一愚,可见一斑。 D本文历来为人所称道,是三国演义中极为精彩的一节,堪称“妙文”。它妙在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妙在一封天衣无缝的书信,妙在周瑜梦中呼子翼,醒来忘却呼子翼,妙在“听不真实”,可谓妙不可言。7第二课时【学习重点】 研读第一部分【预习导学】1、熟读课文。2、简要概括各段主要内容。毁书斩使(1)夜窥水寨 三江口水战(2)夜窥水寨(3)【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2、第 1 段作者写周瑜毁书斩使,目的是什么?反映周瑜为人骄矜自傲的个性。暗示了周瑜凭借自己有着训练有素的水军,有恃无恐的心理。3、“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但周瑜却违反两国交兵的惯例,采取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毁书斩使,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斩使以示威”。请问: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即周瑜毁书斩使的原因是什么?)周瑜性格骄矜自傲,忍受不了曹操在书信封面上写的“汉大丞相”那种以官大压人的做法。他有恃无恐,凭着长江天险和训练有素的水军,他不怕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曹操的军队。4、第 2 段写三江口曹操折兵,挽败局重用蔡、张。三江口水战这一情节,在故事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即与上下文有何内在联系?)印证周瑜的有恃无恐,曹操的青、徐之军不习水战,的确抵挡不住周瑜的水军。使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