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江南的冬景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63697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江南的冬景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江南的冬景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江南的冬景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江南的冬景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江南的冬景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江南的冬景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江南的冬景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 1. 学习文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2.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 3. 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预习思考 1 扫清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字形。 煮茗() 蛰居() 曝背() 亘古() 涮羊肉() 赭色() 绿林豪客( ) 正月() 乌桕() 恣意() 谛听( ) 剥削()槎桠() 丰腴() 剥花生( ) 夹层() 间或() 中间() 夹衣( ) 铭记在心 ()月晕() 晕头转向() 搁下() 搁不住() 2作家作品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 年 12 月 7 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

2、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 ,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 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 年 8 月 29 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

3、952 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 1935 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 1936 年 1 月 1 日文学第 6 卷第 1 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 1936 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合作讨论 1理清江南的冬景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 节)总写 与 的不同之处,突出 的可爱。第二部分(39 节)具体描写 。第三部分:(10 节)亲身感受 。2 思考讨论题:(1)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

4、者作了哪些比较?(2)通过比较,作者写了江南冬天什么样的特征?(3)每个人对自己所经历的冬天总有独到的体验和喜爱,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冬天是什么样子。课后作业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煊(xun)赫 剥(bo)花生 疲惫(bèi ) 濒临绝境(bn)B、曝(b ào)晒 赭(zh)色 包庇(bì) 瞠目结舌(chng)C、海滨(b n) 润(rùn)泽 畸形(j) 破绽百出(zhàn)D、甘霖(lín) 深邃(suì) 贮藏(zhù) 心潮澎湃(pài)2下列各项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煮茗蜇居

5、恣意曝背谈天B铭刻篱落丰腴无事生非C悠闲冬霖胸襟好高骛远D愚劣逍遥天籁 一塌糊涂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A因为这当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B “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 ”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C草色顶多成了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D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场来势凶猛的“技术革命运动”,自 80 年代中期开始,年年方兴未艾,直到九三年后才式微渐止。B我有一个梦

6、想,在州长仍就仲裁及拒绝执行联邦政府法令大放厥词的阿拉巴马,有一天,黑人男孩女孩,和白人男孩女孩,可以无拘无束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7 题。(每小题 6 分)我和玫瑰花 冰心我和玫瑰花接触,是从青年时 代开始的。记得在童年时代,在烟台父亲 的花园里,只看到有江西腊梅、秋海棠和菊花等等。在福州祖父的花园里,看到的尽是莲 花和兰花。兰花有一种清香,但很 娇贵,剪花时要用竹剪子。还很怕蚂蚁,花盆架子的四条腿子, 还得垫上四只水杯,阻止 蚂蚁爬上去。用的肥

7、料,是浸 过黑豆的臭水。差不多与此同时,我就开始看 红楼梦,看到小厮 兴儿对尤三姐形容探春,形容得很传神的句子,他说:“ 三姑娘的混名儿叫 玫瑰花儿,又 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我就对这种既浓艳又有风骨的花,十分向往,但我那 时还没有具体领 略到她的色香,和那尖锐的刺。直到一九一八的秋季,我进了大学,那时协和女大的校址,是在北京灯市口佟府夹道(后改同福夹道)。这本是清朝佟王的府邸,女大的大礼堂就是这 王府的大厅堂三间打通改成的。厅前的台阶很高,走廊也很长,廓前台阶两旁就种着一行猩红的玫瑰。 这玫瑰真是“又红又香,无人不爱”,而且花朵也大到像一只碟子!我 们同学们都爱摘下一朵 含苞的花蕊

8、,插在髻上。当然我们在攀摘时也很小心花枝上的尖刺。记得我还写了一首诗 ,叫做 玫瑰的荫下。因为那一行玫瑰的确又高又大,枝叶浓密,我们总喜欢坐在花下草地上,在香气氤 氲中读书。等到我出国后,在美国或欧洲,到处都可以看到品种繁多的玫瑰,而且玫瑰的声价,也可与我们的梅、兰、竹、菊相比!玫瑰园之多,到处都是,在印度的秦 姬陵,我就惊喜地参观了陵畔五色缤纷、香气四溢的玫瑰园。一九二九年以后,我自己有了家,便在我家廊前,种了两行德国种的白玫瑰,花也开得很大,而且不断地开花,从阴历 的三月三,一直开到九月九,使得我家的花瓶里,繁花不断。我不但自己享受,也把它送给朋友,或是送给在学校医院里养病的学生。抗战军兴

9、,我离开了北京。从此东迁西移,没有一定的住址,也更没有栽花的心绪。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之间,我在重 庆歌乐山下,倒是买了一幢土房,没有 围墙,四周有点空地。但那时蔬菜紧张,我只在山坡上种些瓜菜之类,我记得有一年夏天,我 们光吃南瓜下饭,就吃了三个月!解放后回国来,有了自己的宿舍了,但是我们住的单元,是在楼上,没有土地,而我的幸运也因之而来:在我们楼下,有两家年轻人,都是业余的玫瑰花 爱好者,花圃里栽满了各种各色的玫瑰。这几位年轻人,知道我也喜欢,就在他 们清晨整理花圃的 时候,给我送上来一把一把的鲜艳的带有朝露的玫瑰他们几乎是轮流地给我送花,我在医院时也不例外,从春天开的第一朵直到秋后开的末一

10、朵每天早起,我还在梳洗的时 候,只要听到 轻轻的叩门声,我的喜悦就像泉水似的涌溢了出来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五日文章开篇以一句话独立成段,请从结构安排与内容表达上简要分析其作用。 (4 分)在结构安排上:_在内容表达上:_ “抗战军兴”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更没有栽花的心绪”?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答:_梅、兰、竹、菊自古以来是文人雅士心目中的“四君子” ,而作者却偏偏钟情于玫瑰花,这是为什么?(4 分)答:_江南的冬景学案答案合作讨论答案: (1)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比较,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

11、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 ;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免受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2)江南冬天温暖宜人;明朗;富有生气;让人感到悠闲、洒脱。(3)可作成小作文,也可进行演讲。课后作业答案:1 B(曝应为 pù)2 A(“蜇”应为“蛰”,“姿”应为“恣”)3 B(引号内句末标点应去掉) 4、答案:B(A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意思用对了,但只能指说话

12、时的状态,与“年年”有矛盾。成语出自乡土情结;B 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成语出自我有一个梦想; C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成语出自赤壁赋; D 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开篇简捷入题,领起全文。突出“我”与玫瑰花的情缘始于青年时代,突出时间的久远。 (6 分)因为战争期间度日艰难,作者不得不舍弃自己的所爱;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对战争的憎恶之情和对玫瑰花的难以割舍的情愫。 (意思相近即可。答对第一问第二问各给 3分,文字不通顺扣 1 分)因为玫瑰花是一种既浓郁又有风骨的花。艳与骨,香与刺,构成了玫瑰花的独特的品格。作

13、者喜爱玫瑰花,咏花言志,玫瑰花实际上成了作者人格的象征。 (只要答出玫瑰花的品性与作者的品性之间的联系即可给分,文字不通顺扣 1 分)标点符号使用的“常见病”及其“快速诊断” (一)标点符号有两大类:A.标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和间隔号。B.点号:a. 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b. 句内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一、句末点号使用的常见毛病(一) 应用此句末点号,却误用了彼句末点号。应根据不同的语气使用不同的句末点号。陈述句和一般的祈使句的末尾应使用句号。如:今天是星期天。 (陈述句)你把黑板擦干净。 (祈使句)感叹句和感情强烈的祈使句的末尾应使用感叹号。忘不了你啊,黄山!(感叹句)同志们,冲啊!(祈使句)疑问句的末尾使用问号。但是,有的却致句子的语气于不顾,错误地使用句末点号。非疑问句误用了问号。我不知道 这 条路谁能走通? 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 )请你去 问问 他在哪儿工作?(这是一个祈使句, “他在哪儿工作”是“问问”的宾语,句末应用句号)有些句子虽然用了疑问代词“谁” “什么” “怎么” “哪里”等,或有疑问语气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