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化疗引起的皮肤过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25031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缓解化疗引起的皮肤过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缓解化疗引起的皮肤过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缓解化疗引起的皮肤过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缓解化疗引起的皮肤过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缓解化疗引起的皮肤过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缓解化疗引起的皮肤过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缓解化疗引起的皮肤过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许多抗癌药物能对皮肤产生毒害作用,引起全身性或局部的 毒性反应。般而言,抗癌药物的皮肤毒性为可逆性,对患者的影响程度较小,但某些严 重的反应如药物过敏、皮肤剝脱性溃癀等会给临床医师带来很大麻烦,甚至威胁患者的生 命。抗癌药物的皮肤毒性表现多种多样,并与某些特殊的药物有关。一 、 过 敏 反 应1.有关药物及临床表现 18i:最常见表现为一过性红斑和荨麻疹,通常可分为局部 和全身性两种。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出现,持续数小时后消失。有时也可在用药数天后发 生,表现为迟发性过敏反应症状,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多数抗癌药物均可导致皮肤过 敏性症状,常见药物主要有:(1)博莱霉素(BL

2、M):是引起皮肤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其临床表现为多样化,注 射后 0.53 小时,可见麻疹样皮瘆、荨麻疹、红斑、浮肿或瘙痒,常见部位为膝部、肘部、手 指尖、肩胛部等受压部位。持续用药则出现皮肤色素沉着、过度角化等。累积量超过 400mg 者,皮肤反应的发生率髙达 70%。阿霉素(ADM) :主 要 表 现 为 全 身 性 或 沿 用 药 的 暴 疹 , 有 时 用 药局 部 出 现片状红斑或面部潮红。(3) L-门冬酰胺酶(L-ASP):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生率 20%30%。一般在治 疗初期发生率低,而重复用药时则很常见。如果患者对大肠杆菌属来源的 L-ASP 过敏, 可以用欧文菌属的

3、L-ASP 代替,两者无交叉反应性。但有时患者对欧文菌属来源的 L -ASP 也可发生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荨麻疹、寒战、发热、低血压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用药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4) 光辉霉素(MTH):表现为面部和眼眶周围不明显的红斑,可发展成斑点状或出现 面部水肿。缓解化疗引起的皮肤过敏。(5) 氮芥(HN 2):表面用药时可出现全身性红斑和荨麻疹。(6) 甲基苄肼(PCZ):有时可致腿部点状红斑疹、荨麻疹及瘙痒性皮肤反应。有报告 静脉注射 PCZ 后饮酒可发生“潮红综合征”,出现短暂而明显的面部红斑,其原因是 PCZ 阻止了酒精代谢,导致乙醛体内堆积而致。(7) 紫杉醇(Taxol):

4、是一种新的抗癌药物,静脉输注时可发生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 主 要 症 状 为 面 部 潮 红 、 皮 疹 、 低 血 压 、 呼 吸 困 难 、 心 动报 告 402 例 n 期临床 试验的结果,(8) 同时服用禾存富硒麦芽粉,补硒可以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缓解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2.防治对策(9) 首先要加强对抗肿瘤药物导致过敏反应的认识,与其他可能引起红斑和/或荨麻 疹的因素相区别,如带状疱疹、细菌或真菌感染、皮肤转移灶、其他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及 寄生虫感染等。(10) 在应用过敏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高的抗癌药物之前,做必要的皮肤过敏试 验,主要药物有山-ASP 和 BLM,皮试方法为:在

5、应用 ASP 之前,皮内注射 50U,观察 3 小时,如果局部出现红斑、皮疹等反应,则不能应用;在应用 BLM 之前,肌内注射 1 2U,如果 4 小时内无急性反应发生方可用药。(11) 旦出现过敏反应,则根据过敏反应的类型及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或立即 停止用药。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5Omg 静脉注射;抗组织 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 50mg,每天 2 次 U 服;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低血压、支气管痉挛、 咽喉痉挛等,则立即静脉缓慢注射肾 h 腺素 13ml(浓度 1:10 000)。二、皮肤色素沉着许多抗癌药物可引起皮肤颜色加深,表现为仅局限于甲床、口腔黏膜或在用药静脉

6、区 域。一般在用药后 23 周发生,化疗后持续 1012 周。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 认为,可能的发生机制为:体内黑色素刺激激素(MSH)水平升高;肾功能损害,肾上 腺皮质激素水平下降;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细胞功能不足;抗癌药物及其 代谢产物直接剌激局部黑色素细胞,使黑色素生产量增多。1.有关药物及其临床表现:(12) 阿霉素(ADM):指甲、黏膜或全身皮肤色素沉着。(13) 卡氮芥(BCNU ):表面用药时局部色素沉着。(14) 博莱霉素(BLM):指(趾)甲、关节部位皮肤和躯干部线性的色素沉着,一 般伴有皮肤过度角化。(15) 白消安(BUS):全身性皮肤色素沉着,伴乏力、疲

7、倦、厌食、恶心和体重下降。(16) 环磷酰胺(CTX):指(趾)甲、牙齿、牙龈或全身皮肤色素沉着。(17) 柔红霉素(DNR):指 (趾)甲或全身皮肤色素沉着。(18) 氟尿嘧啶(5-FU ):指(趾)甲、用药静脉区域或全身皮肤色素沉着。(19) 苯丙氨酸氮芥(L-PAM):甲印色素沉着。(20) 异环磷酰胺(IFO): 持续静脉滴注时可出现指甲、手掌、阴囊、足底、牙龈或全身皮 肤色素沉着。有报告发生率达 7i %,可持续到化疗后 6 个月。2.防治对策:皮肤色素沉着通常不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不影响化疗的继续。 -般在化疗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或减轻。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进行明确而详细的解释,

8、 消除患者可能产生的顾虑。三 、 皮 肤 角 化 1 二 12,131博莱霉素对皮肤有着独特的毒性,长期应用可引起皮肤增厚,尤其是手掌、足底、面部 和创伤区域,严重时可妨害容貌及手的功能,并发生肺纤维化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长期 静 脉 输 注 氟 尿 嘧 啶 有 时 可 引 起 “手一 足 综 合 征 ”,表 现 斑 性 脱 皮 和 皲 裂 , 并 伴有疼痛。轻度的皮肤角化不影响化疗的进行,-般在停药后可逐渐恢复,重度角化则必须停 药,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四 、 光 敏 性 增 高某些抗癌药物可引起皮肤对阳光的敏感性增高,稍微接触阳光即可出现急性晒伤和 皮肤颜色加深(晒斑),该反应可在用药期间

9、发生,也可在用药后由于接触阳光而激发。有 关抗癌药物有:更生霉素、氟尿嘧啶、阿霉素、甲氨喋呤、博莱霉素、长春花碱和氮烯咪胺|卜 160防治对策:化疗期间尽量避免阳光照射,对于常暴露的皮肤穿戴保护性的衣服或帽子,也可在皮肤表面涂抹有效的防晒药膏。五 、 放 射 追 忆 反 应 1217过去曾放射治疗并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患者,在应用某些抗癌药物后,原照射部位可再 现类似放射性皮炎的改变,称为“放射回忆”或“放射追忆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水泡形成和湿性脱皮,愈合后存在永久性皮肤色素沉着。引起放射回忆的有关药物 W:更 生 霉 素 、 阿 霉 索 、 酰 胺 、 氟 尿 嘧 啶 、羟 基脲、甲氨喋

10、呤、长春新碱和长春花碱。防治对策:(21) 一般预防措施:应嘱咐患者避免穿紧身的衣服,尽量暴露损伤部位;避免阳光 照射及各种热源;注意保暖,防止接触冷空气和冰袋之类的东西;不能使用除臭剂、香 水或化妆品等局部涂沫,可用温水和软布轻轻地擦洗局部皮肤,保持局部干净。n 期皮肤反应:即出现皮肤炎症反应和干性脱皮。将软膏或羊毛脂如丨%的尿素 脂涂到患部以缓解症状,有皮肤瘙痒者,禁忌抓挠或按摩,此时可局部应用氢化考的松外 涂。3. in 期皮肤反应:即出现炎症反应、水肿和湿性脱皮。采用半强度的过氧化氢和生理 盐水清洗,如果局部渗液过多,应用非粘性的吸水性敷料,并及时更换,尽量暴露出现反应 的部位,注意观察有无感染,对可疑的渗液进行培养检查,选择性地应用抗生素。六 、 其 他博莱霉素和大剂量甲氨喋呤有时可引起全身或局部皮肤浅溃疡,可用 1/4的过氧化 氢及 3/4 的生理盐水清洗,每 46 小时 1 次,并暴露溃疡面,注意避免发生感染。更生霉素有时可致面部红斑,并迅速发展为丘疹、脓疱和开放性粉刺样痤疮,停药后 可逐渐恢复正常。表面应用 BCNU、HN 2破坏局部的毛细血管,引起永久性的毛细血管扩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