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新课标创新历史总复习第24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1907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新课标创新历史总复习第24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2017新课标创新历史总复习第24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2017新课标创新历史总复习第24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2017新课标创新历史总复习第24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2017新课标创新历史总复习第24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新课标创新历史总复习第24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新课标创新历史总复习第24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第 24 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纲展示:(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热点提示:(1)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影响。考点 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国学初祚1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条件: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2)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

2、化发展的基础。2主要流派(1)早期儒学人物 主张 贡献和地位孔子核心思想是“仁”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主张“克己复礼” ;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创立儒家学派;首创私人讲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尊称为“至圣”孟子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为“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提出“人之性恶”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使儒学体系更完善,更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点拨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

3、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 “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落。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思考孔子在卫国和弟子冉有论政,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的思想。你如何理解这一思想?提示:孔子认为民富国才富,倡导统治者实施“富民”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了“仁” 。(2)其他学派主张 影响老子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道” ,强调要顺应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道家庄子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

4、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道德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法家 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 墨子 “兼爱” “非攻” “尚贤” “节用”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 点拨在治国上,儒家主张行“仁政” ,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行 “法治” ,强调严刑峻法。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思考战国时期,学派众多,百家争鸣。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会接受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理由何在?提示:观点一:接受法家思想

5、。法家主张变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需要。观点二:接受儒家思想。儒家主张“仁”和“礼” ,主张“仁政” ,这有利于防止暴政,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观点三:接受道家思想。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问题 1:探究诸子百家的思想材料一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王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版权所有:

6、中国好课堂 孟子 梁惠王上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材料二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 ,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 “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老子、孟子、韩非子的什么治国理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信息解读 材料一中“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信息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的社会景象,反映了老子

7、主张历史倒退;“省刑罚,薄赋敛” “修其孝悌忠信”是儒家“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体现了法家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材料二中“社会的转变” “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等信息说明,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尝试解答 (1)老子: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孟子:实行仁政。韩非子: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2)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经济基础并存局面。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

8、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阶级: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问题 2:探究儒家的民本思想材料一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 梁惠王上材料二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 王制(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2)材料一、二中体现的思想主要内涵是什么?信息解读 材料一中“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

9、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等信息表明,孟子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本温饱,缓和社会矛盾。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材料二中荀子认为府库充实而百姓贫穷,政权会很危险,反映出荀子认识到解决百姓的基本民生问题对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性。尝试解答 (1)孟子:保民、善待民众。荀子:提倡仁义,反对过度剥削人民。(2)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归纳总结】 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 ,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当国家趋于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思想。(2)法家提倡“法治” ,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

10、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大一统。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思想为宜。2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1)表现: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 “节用而爱人” ;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 为中心的

11、,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1(2016遵义模拟)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在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指出,公元前 800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段时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的转变时期。中国在这一“轴心时代”的表现是()A分封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瓦解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终确立C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思想交相辉映D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解析:选 C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这一时期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思想交相辉映,故

12、选 C 项。2 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 。 ”材料表明春秋一书()A政治立场具有保守性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B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C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D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解析:选 A春秋一书竭力维护周代礼制,体现了孔子政治上的保守性,A 项正确;B 项表述不准确;C 项与题意不符;D 项说法错误。3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下列观点与材料观点属同一思想派别的是()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 “兼相爱,交相利” “以自苦为极 ”C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

13、末,而泰山为小”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解析:选 A题干材料信息反映了荀子的 “礼法并施”主张,荀子是儒家代表。A 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B 项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 C 项是道家庄子的思想,D 项是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故选 A 项。4 “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下列能得到他们推崇的名言是()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C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D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析:选 D“魏晋名士 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符合道家崇尚自然思想。

14、A 项属于儒家荀子思想观点,B 项是尚贤的墨家思想, C 项属于法家思想, D 项属于道家思想。故 D 项正确。5(2016益阳检测)韩非子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见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材料观点( )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AB C D解析:选 B由“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可以看出此观点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正确;由“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可知材料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正确;题干材料是法家思想,是为君

15、主专制出谋划策,正确;君权神授的思想是到汉代董仲舒时期才提出的,与材料不符。故本题选 B 项。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6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但从挂一漏万的历代农民起义残存材料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下列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未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C “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 ”D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解析:选 DA 项说明王侯将相也不是天生的,故体现了平等的思想; B 项认为天下的男子都是兄弟,女子都是姊妹,与墨家的兼爱思想有相似之处;C 项认为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能力,都可以自食其力,与墨家思想有一致之处。D 项强调旧的上天已经死亡,新的天下应当建立起来,与墨家思想无关,符合题目要求。7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由此可知,三者都()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B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认为自然是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