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在明清时期的流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79015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索寓言在明清时期的流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伊索寓言在明清时期的流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伊索寓言在明清时期的流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伊索寓言在明清时期的流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伊索寓言在明清时期的流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索寓言在明清时期的流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索寓言在明清时期的流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索寓言在明清时期的流传纪有志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 2010 年 10 月 3 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应在希腊议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出对古希腊文明的浓厚兴趣,并多次引述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阐释自己的观点。这是中国总理 24 年来首次访问希腊。3 日上午,温家宝应邀在希腊议会就中希、中欧关系发表演讲。 “希腊确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访问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国家,是我多年的宿愿。”温家宝说,“ 虽然这是我首次踏上贵国的土地,但我对希腊并不陌生,小时候就读过许多古希腊的故事,从那时候起,我就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的久远与辉煌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令人神往。” 温总理在希腊议会上发表演讲温家宝说,恢弘神奇

2、的克诺索斯迷宫、壮美粗犷的迈钖尼遗址、雄伟精致的雅典卫城这些都是古希腊文明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深邃的古希腊哲学思想、壮阔的荷马史诗、不朽的希腊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给人类以智慧和启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光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每一个对世界文明起源有所了解的人,都会为希腊民族创造的灿烂的文化所折服而敬仰。 古希腊文学是古希腊文明中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抒情诗、 伊索寓言、古希腊悲剧、古希腊喜剧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寓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如果从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后来对世界影响而言,古代希腊的寓言是寓言中的珍品,其代表就是伊

3、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由伊索创作,再由后人收集成书。也有人认为并无伊索其人,只是古人假托其名将一些民间故事结集成书。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对欧洲的寓言文学影响很大,拉封丹著名的寓言诗即以伊索寓言为主要素材。相传伊索是公元前世纪上半叶的一个获释的奴隶,聪明绝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主要是通过一些动物的言行来寄寓道德教谕,著名的故事包括“狮子和老鼠” 、“狐狸和仙鹤”、“披着羊皮的狼”和“ 狐狸和葡萄”等。伊索寓言通常短小精悍,思想性颇强,体现了古代希腊人的智慧,对后世全世界的文学都产生了影响。一、利玛窦是在中国第一个翻译介绍伊索寓言的人伊索的名字和他的寓言最初在什么时候被翻译介绍到我

4、国来的呢 ? 据已发现的史料 , 我们知道早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 , 也就是明代万历和天启年间 , 从西欧来我国宣传天主教的耶稣会士就曾经把伊索寓言译成中文。 利玛窦他 , 就是利玛窦。远在三百七十多年以前 , 利玛窦用中文介绍了伊索寓言。 原名马太利奇,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州马切拉塔城的一个官员家庭 , 生于 1552 年 1O 月 6 日。年轻时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1571 年加人耶稣会, 1582 年到我国广东香山澳 ( 今澳门 ), 利玛窦到澳门后 , 又转赴广东肇庆 , 在那里住了七年 , 学习汉文和汉语 , 适应汉族的风俗习惯 , 阅读了不少中国书籍 ,成了个 中国通 。 1

5、583 年 8 月离肇庆前往韶州 ( 今韶关 ) 。 1595 年 9 月到达南京。 1600 年与耶稣会士庞迪我由南京前往北京。并将天主圣像、圣母圣像、天主经、珍珠镶嵌十字架、自鸣钟、万国图志、西琴等呈献给万历皇帝。皇帝召见他,并在北京宣武门内东首赐第住住。他在北京住了将近十年之久 , 专心从事著作和传教 ,1610 年 5 月 11 日在北京世 , 享年五十七岁。今年是利玛窦逝世400 周年。 他的译著甚多。其中的有天学实义、畸人十篇、几何原本等书。 在畸人十篇中 , 利玛窦最初翻译介绍了伊索的言行和他的几则寓言。 君子希言而欲无言是在畸人十篇中较长的文章。就在这一篇中 , 利玛窦最初介绍

6、了古希腊寓言家呃琐伯(即伊索)的名字和事迹。他这样写道 : 上古明士 , 不幸本国被伐 , 身为俘虏 , 鬻于藏德氏 (注 : 藏德氏是萨摩斯岛的一位哲学家 , 伊索曾在他家当过奴仆 ), 时之闻人先达也 , 其门下弟子以计 。接着利玛窦就引出了伊索对舌头的佳话与丑的一番辩论。利玛窦在畸人十篇中还引用了伊索寓言肚账的狐狸、两猎犬、狮子和狐狸、两树木、马和驴等。当年耶稣会士自西欧来东方传教时 , 都带有伊索寓言一书 , 并经常引用其中的寓言作教诲、训诫之用。裴化行写的利玛窦传一书中就这样记载 : 有一位官员见了一本讲述救世主事迹的小册子 , 竟看得出神 , 我便说这是我们教中的书籍 , 不能相赠

7、 ,. .却送给他一本伊索寄言 , 他欣然受下 ,.”二、庞迪我翻译介绍伊索寓言庞迪我是继利玛赛之后最早翻译介绍伊索寓言的人,他是利玛窦的得力的助手。他于 1571 出生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巳尔德莫拉城。 1599 年到达澳门 , 奉命前往南京 , 协助利玛窦传教。 1618 年正月逝世澳门 , 葬于香山澳。 于 1614 年出版的七克 , 共七卷 , 是庞迪我的主要著作。此书屡经复印。此书于 1857 年转译官话 , 称为七克真训 。 庞迪我出版的一书 庞迪我故乡大教堂墙壁上有他诞生 400 周年而立的石碑庞迪我在七克和七克真训中引用了伊索寓言。如大鸦和狐狸、树木橄榄树、孔雀足丑、贫人鬻酒、兔子

8、和青蛙、狮子、狼和狐、胃和脚等。今将七克引用伊索寓言中的狮子、狼和狐抄引如下 :“ 有一贤者说一方圳人 , 说狮子乃百兽之王 , 一日大病 , 众兽都来叩安 , 惟狐狸末到。豺狼就在狮子面前毁谤狐狸 , 说 : 大王有病 , 我们都来请安 , 惟独狐狸轻慢大王 ,不来叩安 , 此真可恨 ! 不久狐狸精到了 , 又知悉豺狼毁谤他 , 走到狮子面前叩安 , 狮子大怒 , 问曰 : 你为何如今才到呢 ? 狐答说 : 小狐非敢来迟 , 但因大王有病 ,百兽都空手来问安 , 并不想法子治大王的病。但小狐遍走好多地方 , 问过多少医生 , 求 良方 , 为治主王的病 , 故 此才到 。问曰 :4 有何良方

9、 ? 答曰 6 要剥下活狼的皮 , 趁热披在大王身上 , 立刻就好了 。狮子说 : 现有一狼 , 才告了你 , 就把他的皮剥下来 , 披在我身上 . 果然这样 了 , 病也好了 三、金尼阁、张赓合译的伊索寓言一一况义 公元 1625 年 ( 明天启五年 ), 在陕西省西安府出版了伊索寓言的中文译本 , 书名叫 况义 , 共有二十二则寓言。况义 , 比也 , 有比喻的意思。作者是金尼阁、张庚合译 , 由金尼阁口述 , 张赓笔录。 . 金尼阁 , 法国人。 1577 年 3 月 3 日生于多奈城 , 他曾在 教会学校担任讲师达八年之久 , 后被耶稣会派往东方传教。 1610 年到澳门,第二年被派到

10、南京。此后来往于杭州、北京、韶州之间 。1614 年返回罗马述职。 1620 年 7 月抵达澳门 , 第二次来华传教 , 足迹遍于南昌、韶关、杭州、河南、 山西等。著有基督教远征中国记、西儒耳目资等。 1628 年 11 月 14 日 , 金尼阁在杭州逝世。金尼阁 金尼阁著作 况义 的笔录者张赓,福建泉州人。 1597 年成为举人, 1619 年离任平湘教。1621 年 ( 天启元年 ) 时 , 己五十余年,己信天主教。就在这一年金尼阁因各地发生仇杀之事而避居杭州 , 可能他当年同张赓相识。 1623 年张庚授中州教渝( 河南开封一带 ) 。金尼阁在此年到开封传教 , 第二年经山西 , 继又赴

11、陕西。可以推测 , 金尼阁可能在开封又同张赓相见 , 他们合作翻译伊索寓言 , 可能是这个时期的事。书成后于 1825 年用况义 的书名在西安问世。译书 况义已不易见 , 今据周作人明译伊索寓言一文所引况义二则及跋文 , 转录如下 : 况义 一一日形体积交疑乱也 , 相告语曰 , 我何繁不休 ? 首主思虑 , 察以目 , 听以耳 , 论宣以舌 , 吃哜以齿 , 挥握奔走以手足 ; 如是 , 各司形役 , 但彼腹中脾肚 , 受享晏如 , 胡为乎宜 ? 逐与誓盟 , 勿再奉之 , 绝其饮食。不日肢体渐惫 , 莫觉其故也 : 首运,目瞀耳聩 , 舌稿齿摇 , 手氈足寔。于是腹乃吁曰 : 慎局勿乖哉

12、, 谓予无用 ; 大脾源也 , 血脉流派 , 全体一家。 抑脾疱也 , 尔饔尔餐 , 和合饱满 , 具咸宁矣。义曰 : 天下一体 , 君元首 , 臣为腹 , 其五司肢皆民也。君疑臣则 , 尔靡大官俸 ; 愚民亦日 , 后我也为。不思相养相安 , 物各有酬 , 不则相伤 , 元民之国无腹之体而已。 况义 六一犬噬肉而跑 , 缘木梁渡河 , 下顾水中肉影 , 又复云肉也 , 急贪属啖 , 口不能噤 , 而噬者獒坠。河上群儿为之拍掌大笑。义曰 : 其欲逐逐 , 丧所怀来 , 尤可使忘影哉 !跋 况义余既得张先生况义矣 , 问先生曰 , 况之为况何取 ?先生 , 盖言比也。余乃规则然若失 , 知先生之

13、善立言焉。凡立言者 , 其言粹然 , 其言凛然 , 莫不归之于中 , 至于多方诱劝 , 则比之为用居多 ; 是故或和而庄 , 或宽而密 , 或罕譬而喻 , 能使读之者迁善远罪而不自。是故宜吾耳者十九 , 宜吾心者十丸 , 至于宜耳不宜心者十不二三焉。张先生悯世人之懵懵也 , 西海金公口授之旨 , 而讽切之 , 须直指其意义之所在 , 多方开陈之 , 颜之曰况义 , 所称宽而密 , 须罕譬而喻者则非耶。且夫义者宜也 , 义者意也 , 师其意矣 , 须知其宜 , 虽偶比一事 , 触一物 , 皆可得悟 , 况于讽说之昭昭者乎? 然则余之与先生之与世人 , 其于所谓义一也 , 何必况义 , 伺不况义哉

14、 ! 后有读者取其意而悟之 , 其于先生立言之旨思过半矣。鹫山谢懋明跋。况义出书不久 , 就出现了模仿其写作手法的寓言著作 , 这部寓言著作便是福建宁化李世熊的物感。李世熊 (1602 ), 字元仲 , 号寒支 , 晚号愧庵。清史稿称他 少负奇气 , 植大节 , 更危险 , 死生弗渝。 著有寒支初集等。 物感 是目前见到我国最早受到伊索寓言影响的一本寓言故事。物感受到况义影响 , 在艺术突出表现广泛采用动物题材与拟人化手法。全书二十篇 , 有十九篇是动物故事。四、意拾蒙引一一伊索寓言的英汉译本清朝 ,1848 年出版 伊索寓言英汉对照本 , 即意拾蒙引 , 是由广东报发表 , 共收伊索寓言八十

15、一则。后来又由广东学会 ( 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出版机构 ) 增订刊行署名蒙昧先生著 , 门人懒惰生编译。实为英国人罗伯特汤姆所编。这个版本曾流传到日本。据周作人自己的园地 文集 ( 岳麓书社 1987 年出版 )149 页写道 : 在东京上野图书馆见到 1840 年在广东出版的意拾蒙引 , 现在只记得这是一本英汉对照的洋书 , 至于左边的一面究竟是英文或是罗马字拼写的汉音 , 也记不清了。 五、海国妙喻和伊沙菩喻言 1888 年 ( 光绪十四年 ) 海国妙喻出版 , 共收寓言七 十则 , 为天津时报馆代印的线装本 , 译者为张赤山 , 又称赤 山畸士。 1906 年谅书又出了明达社本。 1903 年香港文裕堂出版博文居士翻译的伊沙菩喻言 收寓言七十三则 , 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藏有线装本伊沙菩喻言 , 书中有伊沙菩喻言叙及小引 , 今抄录如下: 余著是书 , 非以笔墨取常 , 盖以中西文字悬殊 , 凡诸西人欲习华文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