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专题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78266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专题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专题练习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 石 潭 记专题 练 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该文选自 ,作者 ,唐朝著名 。2、注音:篁( ) 洌( ) 翕( )邃 ( ) 坻( )3、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 ;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 。4、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幽邃: )隶而从者 (隶: )6、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7、文

2、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8、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 、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却又无处不在写 9、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 (多选)、闻水声,如鸣佩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10、解释下列多义词:环:如鸣佩环( ) 四面竹树环合( )清:水尤清洌( ) 以其境过清 (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11、摘出有关写“ 鱼” 的句子:写鱼静态的句子:_

3、写鱼动态的句子:_写鱼情态的句子:_12、作者坐潭上感到“ 凄神寒骨 ”的原因是( )、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阅读理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_14、回答下边的问题。“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

4、理解。15、 “若”、 “似”、 “如” 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闻水声,如鸣佩环 _皆若空游无所依 _似与游者相乐 _16、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段的段意。一段:_ 二段:_三段:_17、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参考答案一、 1、柳河东集;柳宗元;文学家2、(huang2) (lie4) ( xi1) (sui4) (chi2 )3、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4、5、向西凭借,依靠像狗的牙齿那样寂静得使人忧伤跟随6、愉悦;抑郁忧伤7、潭中鱼可百许头往来翕忽8、游鱼、阳光、影子、水、水9、10、玉制的装饰品;环绕;

5、清澈;凄清;大约;可以,能11、日光不动;俶尔翕忽;似与游者相乐12、 二、13、潭中大约有鱼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游鱼) 忽然间向 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 轻 快敏捷。14、上文“斗折蛇行”是指溪说的;下文“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指溪岸说的,这就是“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的根据。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意近即可)15、“鸣佩环”比喻“水声”

6、的嘹亮。 “空”,意 为 空中,比喻水的透明度。不是比喻, “似”表示作者的猜想。16、一段:写潭中游鱼的情趣。二段:写潭的水源。三段:写潭四周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17、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字子瞻,号_,是_朝的_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 ,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之中。2.填空: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3.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庭下如积

7、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 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的心境。7.月色入户意思是_ ,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8.文中表现兴奋

8、和喜悦的句子是_,它与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 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_10.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托物言志、即景生情、类比象征、以物喻人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_。这是一首赞咏_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_,实际上是用_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_。写作你是否注意观察了月夜的景色,请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一段月景二阅读理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9、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_2.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_3.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 _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比作,把比作。5.“月色入户”一句中“ 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_-6.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相与步于中庭7.文中念无与乐者 念 的结果是_ 。8.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描绘了一个_的美妙境界。9.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_;_。10.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2分)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1.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12.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_13.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 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