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1821487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意象)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结合以前的知识储备能说出答景物形象题的要点。 2、训练巩固,通过组内合作能学习迁移,会解此类题。3、通过训练能归纳概括答此类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明确概念1、意象:指蕴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情意+物象=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诗人赋予了这些事物某种特定的、较为稳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诗歌景物形象安排的一般方式有三种:(1)一组意象这类诗歌往往摄取一组自然物象,和谐统一的组成自然生活图景。这图景传达着一种气氛或情调,或就是抒情主体个人感情的载体。这组物象被赋予了深厚

2、的诗意内涵,并构成了意象群。它反过来不断强化抒情主体的情绪体验。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通过一组物象描绘了一幅苍凉萧瑟的秋景图,强化了诗人孤寂痛楚、凄怆欲绝的思乡情感。(2)一个中心意象这类诗歌往往通篇运用隐喻象征或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集中笔墨描绘一个中心意象。这类意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有人格化的物,它既体现出客观物象的特殊性,传达物象的精髓内蕴,也能抒发抒情主体的主观情思,它或者是某种理想人格的象征,或者直接是抒情主体的化身。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写梅花风雨侵袭的处境、卓然不群的风骨,象征了词人不同流合污,虽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的可贵人格。(3)叙述片段、生活场景成为意象 这类诗歌通过具体的生活

3、片段、细节场景来表现抒情主体的无限情思或微妙的心理。即使有个别的客观物象,但那仅仅是为抒情主体设置的背景。如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通过“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这些叙述,反映作者心情的安然自乐,农村生活的恬静闲适,同时给读者留下大幅度的想象空间。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凄凉悲愁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美人 神女 灵修: 国君 杜鹃 磁针: 坚贞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音信、书信 白雪 玉壶 冰心: 高洁2、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4、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 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象境情 3、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二、典例精析 示例一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用四个字概括本诗的意境特点。 典例分析 第一步:找景物月、乌、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客船第二步:分析

5、景物特点月、霜冷,乌啼、钟声静,江枫渔火昏暗第三步:分析意境 孤寂、清冷由意境分析情感:客船羁旅之人,思乡,孤独,寂寞凄清之情。示例二双调 清江引 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首元曲的最后三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用意?解析曲的最后三句描写了大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景物,都是秋天典型的意象。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深浓的秋意。作者因收到万里之外的家信,正做着回家的梦,但大雁的啼鸣、芭蕉叶上的雨声惊醒了美梦,于是倍感思家的愁情和归家无期的惆怅。答案诗中选取啼雁、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烘

6、托出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三、答题步骤答题要领 由浅入深三步法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概括形象意境特点; 剖析作者思想情感。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景 ):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

7、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喜爱之情、仰慕之情、向往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四、课堂练习 练习一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8、) 。练习二南歌子 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1)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 (2)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3)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练习三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9、 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几度:这里指几年。翻:反而。第三联用了“孤灯” “寒雨” “湿竹” “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案孤灯、寒雨、浮烟、湿竹,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练习四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答案诗中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

10、、翠竹、碧莲等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幽清、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的秋景图,表现了作者对安静、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回顾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分析表达诗人的情感,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记空洞,要回答具体。分析意象时要注意两点1、意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具体的诗篇中,诗人往往借助一系列的意象来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活图景,只有整体把握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颇。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由

11、于诗人的情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表达风格不同,再加上意象自身的多义性,鉴赏诗歌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仔细分辨、掌握分寸。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南宋 吴文英唐多令惜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五、瞭望高考(2012 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 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12、。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 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作者简介晁补之(10531110),宋代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 (今属山东)人。元丰(宋神宗年号,10781085)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等职。 17 岁时至杭州,著有钱塘七述 ,为苏轼所称道。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散文流畅,亦工诗词。有鸡肋集 、 晁氏琴趣外篇 。参考赏析“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

13、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晃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簸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是整首诗的线索。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

14、,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吴松,即“吴淞” ,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诗中的“天寒” 、 “叶飘” 、 “雁声急” 、 “岁晚” 、 “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

15、,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 ,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 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