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鲁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743592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鲁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跨越百年的美丽班级 姓名 一、解释下列词语。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隐退 乏力 荣誉 头衔 里程碑 人声鼎沸 卓有成效 二、给下列词语注音。1.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 )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 )、分析( )。而所谓( )的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2.玛丽终日在烟熏( )火燎( )中搅( )拌( )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溶液的点点烧痕。3.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零点一克镭( )。三、阅读理解。(一)秋2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

2、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 ,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

3、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

4、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1.本文通过对_的描绘,抒发了_的情怀。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_ 3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

5、句来具体阐释。 “兼容四季”: “自己的个性” : (二)智力测验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的拾音棒,单等看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

6、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地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冷场半分钟后,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是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了,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O!英文字母的 O!”班主任瞪

7、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回答得很好!” 4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

8、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3.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4.文中结尾写道:“智力测验圆满结束。”为什么是“圆满结束”? 5.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请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象力丧失的原因。 (三)走进天堂的门票有一对长相酷似性格各异的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默无语,弟弟关

9、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 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个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弟弟去读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 哥哥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的身旁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的上面。” 5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么?” 哥哥答:“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 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 开学了,弟弟背着行囊走进大都市的高等学府。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镇办水泥厂回家养病,自己顶上,站在碎石机旁,拿起了沉重的钢钎 碎石机上,有斑斑血迹。这台机子上,曾有多少名工人轧断了手指,哥哥打走上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

10、个美丽的梦。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机身进行了技术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质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厂长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烧成车间灰雾弥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殚精竭虑,苦心钻研,改善了车间的环保措施。厂长把他调进了科研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他博览群书,多次到名厂求经问道,反复实验,提炼新的化学元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验,使水泥质量大大提高,为厂里打出了新的品牌产品,产品畅销华南几省。再之后,他便成为全市建材工业界的名人 弟弟进了大学后,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也写过几封信问老爸的病;第二年,认识了一个大款的女儿,就又坠入爱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包,整整两年他没向家

11、中要过一分钱,却通身脱土变洋,“帅呆了”“酷毙了”。进入大四后,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便整个儿陷入了“青春苦闷期”,泡吧,上网,无心读书,考试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他像一只苍蝇飞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家乡所在市求职。他还有那么一点羞耻感,不愿在落魄的时候回家见父母。经市人才中心介绍,他到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应聘,好不容易闯过了三关,最后是在公司老总办公室里答辩。轮到他答辩时,老总迟迟不露面。最后秘书来了,告诉他已被录用。不过,必须先到烧成车间当工人。 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见老总。秘书送给他一张纸条,他展开一看,上书八个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一抬头,猛见哥哥走了进来,端坐在老总的

12、位子上,他的脸顿时烧灼得发痛。 1文中“天公无眼识良才”的意思是_,表现了弟弟_。 2说说“欲上天堂,先下地狱”的含义。 _ 63弟弟的所作所为并非偶然,是他思想发展的必然。根据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_ 4谈谈你读本文的感想。(限 50 字以内) (四)一只手套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欢快的舞蹈,寒风在四处流浪。受天气影响,一家小百货商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女店主无所事事的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修了修指甲,又涂了红色的指甲油,然后望着漂亮白皙的手陶醉了。 这时,店门上厚重的棉门帘被掀开,一股寒流裹着一位妇女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进入店里,他们身上陈旧且笨重的衣服上堆了不少的积雪,看上去是一对母子。女店主从自己修

13、长的手指甲上移开目光,热情的迎向她大半天才等来的第一批顾客。 母亲问有没有手套卖。女店主说有,便热情的介绍有羊皮的、绒线的、针织的。母亲说拿几双男式手套看看。女店主很快把几种男式手套摆在了他们面前。母亲和少年左挑右选,逐一问明价格。好一会儿,少年说:“妈,就买一双绒线的吧,便宜些。”母亲说:“天这么冷,你的手都冻裂了,还是买羊皮的吧,羊皮的既暖和又好看。”她选了几款羊皮手套一一给儿子的左手戴上,看了看款式,试了试大小,惟有一款不大不小正好合适,母亲便说:“挺好,就买它了。”一问价钱,146 元一双。母亲便解开上衣衣扣,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摞零钞,先是 10 元,后 5 元,再 2 元、1 元,直到硬币一一点给女店主,结果钱不够。母亲说:“姑娘,我还差 5 元钱,能不能便宜一点儿,这 5 块钱就算了?” 女店主一口回绝说:“不行,一双手套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我一上午才等来你们这么一个买主,你再少给 5 元,我今天吃什么?”面对这位母亲几近哀求的游说,女店主始终无动于衷,一分钱也不肯让。儿子见母亲为难,说:“妈,就买绒线的吧,还能省好几十块钱。” 母亲固执地说:“不,我不能委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