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白杨郭秀霞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739954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参赛白杨郭秀霞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部参赛白杨郭秀霞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部参赛白杨郭秀霞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部参赛白杨郭秀霞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部参赛白杨郭秀霞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部参赛白杨郭秀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参赛白杨郭秀霞(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语文白杨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学会本课 6 个生字,理解“戈壁、界限、清晰、表白、陷入、高大挺秀”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感受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高尚品质。 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好学好问能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积累句子并活用句子的能力。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2、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小学五年级课文白杨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这篇课文的学习,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白杨一课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

3、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白杨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一段白杨的录音,课堂放给同学们听,给学生听觉上的直观感受。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白杨的示图,做成 PPT 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的语言含义丰富,人物对话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男生读、女生读等等,让学生经

4、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体会白杨树的特点时,重点指导学生抓住白杨的三个特点来读出它所蕴含的意义。结合“高大挺秀”读出白杨树的“直” ,结合“哪儿哪儿”读出白杨树的“生长范围广” ,结合“不管不管总是”读出白杨树的“生命力强” ,采用抓重点词语、情境体会方法,学生对白杨树的特点便了然于胸了。 五、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第一节教学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高尚品质。教学过程: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 图示白杨图片:这是一棵怎样的树?【百度图片】http:/ 设疑:你去过戈壁滩吗

5、?你见过戈壁滩上的白杨吗?3. 板书课题、交待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百度视频】课文录音 http:/ 界限 清晰 插嘴 分辩 抚摸 介绍 陷入 新疆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指名读。齐读。2.检查重点语句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指名朗读课文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其他生评价。 (评价时注意先评价优点,再提意见。 )师相机纠正不对的地方。(1)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指名读。在读通顺的基础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发言预设:题目是白杨,为什么要

6、写先茫茫的大戈壁呢?戈壁是什么样子的?)【百度视频】新疆戈壁滩 http:/ )找出两组关联词语,找出一组反义词。体会白杨树的内在特点。(3)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范写:疆。学生观察并提醒大家:不要丢“土” 。补充小故事:张作霖雄居东北时,对日本人的各种要求均拒不合作。他对付日本人的办法也别具一格,一次,张作霖出席日本人的酒会,酒过三巡,一位来自日本的名流力请大帅赏字,他知道张作霖出身绿林,识字有限,想当众出他的丑。但张作霖抓过笔就写了个虎字,然后题款,在叫好声中,掷笔回席。那个东洋名流瞅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笑出声来。随从连忙凑近大帅耳边提醒, “大帅写的手墨的墨字,下

7、面少了个土成了黑了。 ”哪知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我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 ”这番话如同给日本人当头一棒。在场的中国人恍然大悟会心而笑,无不扬眉吐气,日本人则目瞪口呆。(4)爸爸楼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行为预设:学生会根据现有认知水平,对“沉思,微笑”等词语提出疑问。可把这个问题留在精读感悟中解决。 )3.带着上述未解决的问题,再读课文4.问题交流:这一回,看到了怎样的白杨树?(学生行为预设:高大挺拔、秀丽、直、生命力强、适应性强)三、感悟白杨树的“形象” 是怎样高大挺秀、生命力旺盛的白杨树呢?默读第

8、 312 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写的。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学生行为预设:学生可能会结合“高大挺秀、本性正直、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等谈白杨树。教师要指导学生重点说一个句子,抓关键词语谈体会。 )2.抓关键词语体会“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学生行为预设:学会可能会从“直”字体会到树的直立,从“大”体会到树的繁茂。指名读,女生读。3.比较句子体会“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出示)(学生行为预设:学生会从“从来”一词谈对白杨树正直品性的理解。可将动作、图画渲染“从来就这么直” 。在此,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对比句的运用。 )句子对比理解体会:原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 (出示)改

9、写句:白杨树这么直。 (出示)问题交流预设:这两句意思变了没有?但读出来的感觉变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课文原句写得精妙,从来,说明它一直这样,从来没有改变过。有了这样的对比,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就更清楚了。语文课上,不仅要读懂词语的意思,还要细细体会词语的精妙。)引导学生读出樟树“直”的味道来。指名读,男生读。4.说话训练“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出示)“粗壮”这一个词看出白杨树的生命力非常强。引读:是呀,茫茫的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茫茫的大戈壁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偏僻的山村需要它,它就在偏僻的山村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繁华

10、的都市需要它,它就在繁华的都市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生接读。问题交流预设:多么顽强的白杨树!“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出示)想象一下,同桌交流交流看法。师总结,引读:正如你们所说,不管是和煦的春风还是火热的盛夏,不管是清冷的深秋还是凛冽的严冬,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暴雨倾盆,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爸爸对儿子和女儿谆谆教导的话吧,再来体会一下它旺盛的生命力。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

11、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男生读,女生读,齐读。背诵。5.白杨树是如此的正直、不择环境,生命力强,难怪,爸爸不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着白杨树,他其实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哪。过渡:爸爸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呢?四、品味白杨树的“精神”自读课文第 1416 自然段,圈点批注自已的体会与不懂的地方。交流预设:1. 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对白杨树情有独衷的原因。了解三个“只知道”的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指名交流。2.爸爸的心愿过渡:虽然孩子还小,不一定能体会到爸爸的工作环境,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来艰苦的地方,但是,爸爸相信,他的

12、儿子和女儿一定能理解他的,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出示句子)边疆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交流这句话的含义。五、体会白杨树与边疆建设者共同的“精神”1.图示白杨树:这就是戈壁滩的白杨树,是爸爸心中最伟大的树。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2.围绕“有许许多多白杨树”品读、感悟、讨论。 交流预设:从树的外形与内在精神方面讨论、交流、总结。 介绍边疆建设者把青春献给边疆的故事。 学生谈对白杨树与边疆建设者的认识。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方法。板书:3 白杨白杨 建

13、设者借物喻人六、教学反思该教案是否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如果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有哪些环节可以继续改进;如果还没有用于教学,原因是什么,计划什么时间用于实际教学。白杨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旅途中一位父亲和子女的谈话,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志向和奉献精神。网上很多教案在训练造句方面展开教学,我认为,针对五年级的学生,抓重点句子体会作者作要表达的感情也许更为有效一点。我重点抓住了白杨树内在品质的那一段进行反复教学,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情,深化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种形式的品味,学生自然对作者流露的感悟了然于胸。本节课,我有点牵着学生的思维,顺着我安

14、排的路子走的嫌疑。说实话,我的学生已经接受我现在的教学方式,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我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哪怕是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后与他们共同搜集资料,查询答案。学生发言时,我要学会认真倾听,引导学生心随所欲,直抒胸臆。为了不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我曾对学生(特别是不善言辞的学生)的回答不加评判。其实,我发现学生的回答也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有的是语言表达不完整,半句话,严格的说是病句;有的在发言时口不从心、说不到点子上,还有的与所提问题简直风马牛不相及。通过这节课,我觉得自己以后一定要用中肯的语言,及时给学生指出,引导他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千万不可为了迎合孩子而丧失及时纠正孩子语病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