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课标及案例解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738890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员课标及案例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研员课标及案例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研员课标及案例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研员课标及案例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研员课标及案例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研员课标及案例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员课标及案例解读(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对话 2011 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案例式解读)一个教研员的视角(一)一、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只有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才能把握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课程标准中时这么说的,请大家用 10 秒钟时间把它背诵下来,“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什么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或者运用文章的运用包括哪些?原来是正确理解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现在把理解去掉了,直接改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是不是就把语文等同于语言文字运用。什么是语言文字运用呢?它不单包括生活中工作中的听说读写活动,自然还包括学习中的以及文学活动,不单包括实用的工具的语言文字运用,还包括文学的,审美的语言文字

2、的运用,它的本质就是利用语言文字这个信息载体来帮助我们交流,获得信息,来体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存在。理解为什么去掉呢?我们原先提出的理解,它不仅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和意义,还包括理解作者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是不是等同于语言文字?不是,这里的语文不等于语言文字,不等同于语言文学,不等同于语言文章,不等同于语言文化,而是语文课程是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为什么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我们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把语文教学分解成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把它分解成多少个知识点能力点,我们按照这样的知识点能力点去训练,慢慢的语文教学就演变成了应试的工具,这条路

3、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为什么我们提语文实践而不是提语文训练?我想,基于我们对语文教学整体的方向性的把握。第很显然他们把语文教学等同于文化教学,这条路似乎也是行不通的。第三条道路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实践的这条道路,语文课程标准试图在开篇就明确了这条道路,这条道路指向语言文字的功能,指向语言文字的实践,在语言文字实践的过程中,那些情感的思想的都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去实践。一个案例:他为什么失语了?作文课一张珍贵的照片,课前兴高采烈,生:这张照片是我给爸爸拍的,那天是爸爸的生日,爸爸工作很认真,生活却很潦草。老师们想想,用潦草比喻爸爸的生活,孩子的语言是鲜活的。那天一大早爸爸就出去了

4、,我和妈妈就忙开了,准备生日蛋糕啦,饭菜啦。好容易等到晚上,咚咚咚敲门声响了,打开门一看,啊,爸爸回来了。爸爸看看满桌子丰盛的菜肴和点燃的生日蜡烛,惊讶的啊的一声叫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我给爸爸拍下了这张照片。说着,这个小男孩做了一个蹲马步的动作。我说,你就好好说啊。一会开始上课了,老师说,这节课我们上作文,题目是一张珍贵的照片。为了让大家写得很,老师要教给大家一个秘诀,想不想听呢,就是要抓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没写之前,谁先来说一说?坐在我旁边的小男生很兴奋,半站着举起了手。他说,这张照片是我给爸爸拍的。老师说:停!先说时间!这个孩子挠了挠头说,大概是星期五吧。然后老师说,停,再说地点

5、。小男孩说,地点地点在家里呗。这个老师什么时间地点把个小男孩弄得不敢开口了。一开始,这个小男生说的非常好,后来在老师高强度的训练下,不会说话了。老师们想想,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不会说话了呢? 分析:以成人的思维遮蔽了学生的思维,以成人的眼光遮蔽了学生的眼光。孩子已经进入到一个话语的情境中,老师偏偏把孩子拉到僵死的套牢当中去。其实,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时候,要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如果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举例:窦桂梅的红楼梦。林黛玉非常爱贾宝玉,但是每次见面都是哭哭啼啼,甚至是骂贾宝玉,在林黛玉的语言环境中,那些骂贾宝玉的话就相当于“我爱你”。那个薛宝钗

6、不爱贾宝玉,他就不说些骂人的话,很客气。王熙凤知道他的老公贾琏在外面有了二奶,非常生气,却说了句“如此正好”。这里“好”就暗藏杀机,在这个语言环境下,就暗藏着杀机。这就是语境,当学生读一篇文章时,完全进入到课文的语境,文本的作者就从文章里跳出来了,文本学生作者三颗心一起跳动起来了。当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进入到一个语境当中,请不能已,欲罢不能,于是语言文字自己就跑出来了,语言文字自己就说话了。偏离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学生是学不好语言文字运用的。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既然课标说,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那么,教研员老师平常要考虑得更深一步,语言文字运用大体上的规律有哪些?适应语境的规律适应律,选

7、择语料的规律选择律,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明白课标中一系列的说法,比如,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要熏陶感染,这个熏陶是润物细无声,如果理解了这个道理,课标要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积累,要联系学生的经验理解,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课标讲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而不是把知识超出来讲。把语文的思想情感抄出来而讲,把语文的知识抄出来练之。如果我们喜欢一条鱼,就把它捞出来,举到空中,这就是违背科学的。如果我们把语文这条鱼,举到空中,教学设计就像案例中的老师违背了科学。案例三打白骨精我要教的知识是一波三折。教给一波三折这个知识,不能抄出来。首先,带入文本语境。要带入矛盾冲突的语境中,所以问题 1:白骨精一出现,在

8、唐僧师徒四人的心目中,都是什么样的形象呢?猪八戒:好精彩好漂亮,他整个身心都激动起来了。美貌的村姑。唐僧:善良。小女子给长老送斋来的。很善良。悟空有火眼金睛,他从白骨精的身上看出了假看出了恶看出了丑。沙和尚没有个性,他对女妖怪没有感觉,对男妖怪也没有感觉。但是没有个性正是沙和尚的个性。同一个白骨精,师徒四人不一样的感觉,学生就进入到语言的矛盾冲突当中去。二打白骨精,激烈的情绪就爆发了,唐僧念起了紧箍咒,念紧箍咒的时候,每个人的情感是不一样的。猪八戒的情感,幸灾乐祸,乐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就去书中找。发现:把美女给打死了怜香惜玉,哪怕白骨精真的是个妖怪,陪我老猪说说话也好嘛。第二,猪八戒平时经常受

9、悟空欺负,趁此机会可以刁难下悟空。第三,悟空一被赶走,他就可以做大师兄了,可以夺得领导权了。第四,那罐东西没得吃了。因为猪八戒好吃啊。第五,猪八戒的耳朵里藏着二两银子,随时准备回高老庄当女婿去。理解总是不同的,唐僧愤怒,悟空痛苦,沙和尚这回又没写,就这样学生被引到语境当中去,自然就理解了一波三折,如果悟空一棒打死白骨精,唐僧举起大拇指,好棒好棒,悟空打得好打得好,这个戏就不好看了。三借芭蕉扇,三请诸葛亮,三请周瑜,刘姥姥三进贾府选择语料的规律选择律就是在一定的语言文字环境中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而不是那么说,这是有规律的,学生要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掌握遣词造句的规律。1、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解读关键点

10、,学习语文的关键是在语言文字训练中积累语言。关键词:语文素养养成第一,注意语言的积累,如果没有语言的积累,就谈不上语言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小学语文姓小,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积累,如果把语文素养比作金字塔,那么它的基座就是字字词词组成的。一线老师在积累时喜欢积累优美的词句,四字成语等。不够全面,因为说话写文章要求得体自然老道,而不是强调要有优美的词句,培养小文人,因此,我们在培养优美词句的基础上,还要积累生动的词句,富有哲理的理性的词句。培养语言的积累,要热化字词教学,小学语文是打地基的时候,小学语文是打人生底色的时候,是练童子功的时候,所以字词教学要十分重视,要想办法教的生动些,让字词教学焕发出生

11、命。 案例清平乐村居识字教学细节师:同学们,你们在自己阅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些字的读音是要提醒注意一下的?(教学信息由学生走向老师)生:膝头卧剥莲蓬的剥字容易读错。师:(板:剥)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剥莲蓬)把花生的壳去掉叫(剥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教(剥香蕉)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剥苹果,然后,错了错了,应该是削苹果)师:(板:削)如果用手去把皮去掉叫剥,如果用器具把皮去掉叫削(孩子获得新知识非常高兴)师:孩子们,把黑板上这两个字连起来读读。生:bao,xiao,错了错了,应该是 boxue.师:(告诉学生剥削是什么意思,然后扎扎实实写好这两个字)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但是还不够,还要注意语理(

12、语言文字规律)的发现,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感和语理的统一。这说明语言是有规律性的。这是关于选择语料的第一点,加强积累,加强字词教学,无论是那节课,都要加强字词教学,这是符合课标精神的。第二,这个语言在一定语境中怎么表现,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而不是那个词语?这个选择语料。案例:咏柳知道这里写得好,到底为什么似剪刀而不说似菜刀?学生比较,如果用菜刀,显得粗俗粗糙,为什么显得粗糙呢?进一步去看作者怎么选择语料的,前面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一个裁字,后面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一个剪字,合在一起就是“裁剪”,春天的美是小姑娘裁剪出来的,这时候学生才会豁然开朗,才会理解。案例:普罗米修斯重点段问题师:同学们,复

13、述这段话的时候,你觉得哪些词特别重要,它刺痛了你的心,讲述的时候是不能够去掉的?学生提出“啄”。一啄一啄用得好。为什么用的好呢?学生就会去明白语言选择的规律。 案例:作文课也是一样的,不要在指导上用的时间你们长,一堂课只要十分钟十五分钟就够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写,去语文实践,实践之后重点在讲评,在讲评过程中明白怎么选择语言更美更得体更恰当更准确。第三,组织语言的规律。课标:体悟语言表达的顺序,就是先表达什么后表达什么紧接着表达什么,以前分段,现在不提倡,可是有些课文还是很有必要分段的。让学生领悟组织话语的规律。语文老师说话要有逻辑性,如果没有条理性,是非常丢人的。第四,切合语体的规律。得体律

14、。说话要得体,写文章要得体。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里边,提到叙事性文章怎么教,说明性文章怎么教,诗歌怎么教,我们在教的时候要注意文体的特点。散文重点是抒情,重点要教文章中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感情的。诗歌的重点是意向,教的时候要抓意向。小说重点要教情节。要有这样的语体意识。重要内容:第三学段提到非连续性文体。Ppt 这就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比如表格、图表,量表。小说散文是连续性文本,图表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文本考查老师数学的思维,新的教科书出来后一定会在第三学段出现非连续性文本。初中和高中考试的时候都有大量的图表,学生考提取信息的题目,最怕的题目就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说明:中国孩子在非连续文本阅读上能

15、力是欠缺的,上海 pisa 阅读考试,全球第一,但是在非连续文本的阅读上,却存在倒数的名次。课标把非连续性文本单独的提出来,很有意义。有老师把表述性的文字也大声有感情的朗读。演讲比赛,做一个交流,有人选择朗诵材料,朗诵是不是演讲呢,不是的。口语交际讲解真诚性,交互性。有人谈“理想”。学生说“城市美容师清洁工”,解放军,课后:你的理想是当个清洁工?生:不是的,课堂上就这么说说的。由此可见,孩子聪明,你想要什么,他就给你什么。第五,创新表达的规律修饰律每一个文体的表达都是有自己的个性的。抓住该文本表达的个性,看看创新表达是怎样的?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语文教学中,有语言趋优的意识。教学中,要领

16、悟有个性化的表达。课堂中,关注作者最精彩语言的欣赏。案例:用生气写诗。生气看得见吗?生气你看到了什么?火焰、公牛、红色的辣椒,怎么会看到呢?生气能看得到吗?生气是可以闻到的。生气是可以摸到的。生气时粗糙的还是细腻的。(ppt)把学生的思路打开。案例:说话课:看到月亮联想到什么?想到小船的举手,想到镰刀的举手,想到圆盘的举手。把想到小船的留下来。常规的想象也可以写的很美。设计目的:选择语言,创新语言。非诚勿扰培养创新意识,百用不厌。案例:三打白骨精转)对话 2011 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案例式解读)下一个教研员的视角(二)2012/5/8 22:12:21 本站原创 我要评论(0) 【字体:大 中 小】二、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品质。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学生的学习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这个问题在课标中有许多相关的描述。这次课标颁布是经过 10 年改革实践,经过专家教研员一线老师的建议的。我们课标的颁布归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