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课堂训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57269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课堂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下课堂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下课堂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下课堂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下课堂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课堂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课堂训练(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长江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斜体字注音。曙 ( ) 哺 育( ) 停 泊 ( ) 浦 ( ) 2、填空:郭风,1918 年生,福建莆田人。他的代表作有: 、 、 、 散文诗集 。3、第四段写到的众多升帆的货舱,鸣笛的汽轮,穿梭的舢板、驳船、钻探船,仓库,堆栈和高楼等等,与前面的描写有没有关系?4、 “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体会文中看似重复的句子有何妙处。 5、 “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 “醒”字在文中重复了好多次,试分析一下它的作用。6、写长江醒来的时候, “车站上的灯还没有熄灭” 。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筏子同步训练一、请根据拼音填写汉字:胆惊心 j tu

2、n 急 惊涛 hi 浪如 l 平 马不停 t 一 xi 千里 安 xing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的游艇上戏弄着微波。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1文

3、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答: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 2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请你用对比写一个片段,表现家人、同学、事物的不同特点。诗歌三首练习题一. 根据拼音写汉字饕 ti zh 鸪 lio 望 tn 然二. 读了这首诗,请以“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的句式写至少两段话,注意要概括出这首诗的至少两个特点。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三、阅读与理解:父亲的那些秘密5 岁那年,镇里来了个马戏团。父亲得到消息,就急忙带着他去看热闹。到了才发现,表演场地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父亲就把他举起来,骑在自己的脖子上

4、。那场马戏,足足演了两个小时。少年的时候,他和一个小混混到镇长家偷东西,被镇长的两个儿子逮住。最后他居然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事后,他得意地夸耀自己混出了名头,连镇长的儿子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他哪里知道,从不在人前弯腰的父亲,在镇长家里, “扑通”一声跪在地上。20 岁那年,他已考入南方一所大学。那年寒假,他没有回家。父亲从北方来看他。他说老师和同学对自己一直很照顾,要请大家吃顿饭。父亲拍拍胸脯说,再穷也不能欠人家的情,这客得请。他选了一个大饭店。结账时,父亲要求将剩饭剩菜打包,他很尴尬。父亲急忙解释说,扔了可惜,家里养了两条狗,拿回去喂狗也是好的。当天晚上,父亲就踏上了回家的列车。他不知道,父亲

5、在饭店结账后,只剩下车票钱。两天两夜的行程,父亲靠那点剩饭剩菜挺到了家。父亲千里迢迢给他背去一袋大米,不巧,他和妻子外出度蜜月。当他们回家,发现父亲正坐在门前的楼梯上,手扶着米袋打瞌睡。那天,父亲把粮食背过来后,待了一会儿就回去了。他还抱怨着,大米多得都吃不了,干啥费力气背这东西来呢?他不知道,年近六旬的老父亲,扶着那袋米在他家门前的楼梯上等了一天一夜。那年“五一”长假,他带着妻儿一起回乡度假。北方的 5 月乍暖还寒,小女儿看到门前的池塘里有小鱼,叫嚷着让他去捉。他犹豫着,正要下水,看到身形佝偻的父亲脱掉鞋,挽起裤腿就下水了,就急忙说:“爸,您快上来,别着凉。 ”父亲笑着说;“没事,不凉不凉。

6、 ”但他一只脚刚伸到水里,一股钻心的刺痛就传遍了全身。他一直不了解父亲,直到自己作了父亲,才发现父亲对自己撒了那么多谎。他不敢想象,父亲这一生,有多少自己未知的秘密。(11)这世界上有一个人,他把所有的卑微、屈辱都藏进自己的心里,然后,以一座山的形象,挺立在我们面前。这个人就是父亲。1、第段中“他居然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的实际原因是什么? (1 分)32、第段中“父亲要将剩饭剩菜打包”时,他为什么感到“尴尬”?(2 分)3、第段中说“直到自己作了父亲,才发现父亲对自己撒了那么多谎” ,根据本文来看,父亲对儿子撒了哪些谎?(4 分)(1) (2) (3) (4) 4、概括出本文记叙“父亲”的五件

7、事。(5 分)(1)_(2)_(3)_(4)_(5)_5、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他” ,现在让你对你的父亲说上几句话,你将会说些什么?(2 分)四、阅读下列歌词文字,回答问题。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 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1)给下列汉字注音。萦( ) 烙( ) 澎( ) 湃( )(2)标题中的“我”指_。(3)句中的“只”应怎样理解。(4)第句中的“我的中

8、国心”的含义是什么?(5)第句中“烙”的作用是什么?“中国印”具体指什么?(6)歌词中用_、_、_、_代表祖国的“河山” ,借代祖国,形式上排列整齐,音律和谐。(7)读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加粗字、词对句意表达的作用。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8)这首歌词的语言有丰富的内涵,其中“重千斤”把不可以用斤两计算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表达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歌词中还有类似的例子,请你找出来进行简单分析。4歌词:_简单分析: 春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酝酿( ) 胳膊( ) 抖擞( ) 应和( ) 支撑( )摇曳( ) 宛转( )傍晚(

9、 ) 抚摸( ) 嘹亮(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n xn rn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鸟儿将 cho ( )安在 fn hu nn y( )当中,高兴起来了, h png yn bn(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 hung yn ( )的光,hng tu ( )片安静平的夜。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 su( )着,戴着 l( ) 。他们的房屋,x x sh sh ( )的,在雨里 jng m( )着。3、 填空。春的作者 原名,号,后改名自清,字。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 1927 年写的 、 都是脍炙

10、人口的名篇。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 ) 、 ( ) 、 ( ) 、 ( ) 、 ( )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 4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生动性: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5 春最后三段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仿照这种句式,以“秋天”为内容,写三个句子。二、同步解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第一段写草,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征?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第一段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C、

12、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3、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4、短文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用成语 来概括。5、描写春花的文字,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6、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7、文中写春花是 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 描写。14、文中的“你”和“我”是指: 。春风1 春一文的作者是_ , 春风一文作者_ 。2按原文填空:春中概写春天景色的一组排比句是 。春中描写春花的一组排比句是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_过山头,_过山梁,_山沟,_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4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两位作者笔下的春天:春:6春风: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1、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瀛州()紫殿()推敲()滹沱()瀼西()2、文章选自_,作者_ ,是我国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