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复习提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57248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复习提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纲要1七年级下册复习纲要 姓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生字:菜畦 q 皂荚 ji 班蝥 mo 系 j 一条长绳 拗 o 过去臃肿 yng zhng 攒 cun 成 秕 b 谷 盔甲 ku 锡箔 b 桑葚 shn 人声鼎 dng 沸脑髓 su 确凿 zo 蝉蜕 tu 倜傥 ttng 宿 s 儒 收敛 lin 2、重点句子背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

2、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文学常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4、对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三味书屋习字画画读课文,别有情趣。4、重点段落:课文第二段:中心句(最能概括百草园特点的句子):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四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写吃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美女蛇的传说的作用:增添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和无限情趣,突出百草园是乐园。少年鲁迅把百草园看成乐园的原因: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本段文字

3、写景顺序:由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中“这里”是指: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小标题:五彩缤纷的乐园。仿写文句。课文第七段:小标题:雪地捕鸟。段意:写冬天雪地捕鸟的乐趣。表达方式:记叙、议论。写作特点:欲扬先抑(作用:突出孩子们爱玩的心理)。下雪后“只好来捕鸟”的原因:拍雪人和塑雪罗汉无人鉴赏。词语解释:鉴赏(鉴定和欣赏)、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秕谷(长得不饱满的谷粒)、两样(不一样)、不相宜(不合适,不适合)爸爸的花儿落了1、生字:鸡毛掸 dn 子 骊 l 歌 花圃 p 抽屉 t 徘徊 pi hui2、重点句子背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

4、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3、文学常识: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海音。4、线索:主线是爸爸爱花,副线是毕业典礼。4、重点段从“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到课文结尾:文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与下文“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相照应。爸爸是一个严厉而不失爱心的人。“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既指夹竹桃的败落,又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花(夹竹桃)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写弟弟妹

5、妹在玩是为了反衬“我”已经长大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原因:A 这里就属你大了;B 爸爸的花儿落了。“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景物描写,烘托出悲凉气氛,为下文交代爸爸去世做铺垫。“爸爸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原因: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我变得成熟而且坚强。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丑小鸭”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字词:讪 shn 笑 嫉 j 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纲要2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

6、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要求默写);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自然界道路象征人生道路,告诉我们:要慎重作出人生选择。字词:怀恋 lin 伫 zh 立伤仲永1、熟练掌握课文翻译。2、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 。3、字词:谒 y 称 chn前时之闻 泯 mn然 4、通假字 :“扳”通“攀” ,牵,引。5、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父异焉(对感到惊异) ;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 ;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日扳仲永(每天)6、古今异义: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

7、句方面的条理)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众人(古义: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7、重要词语:伤仲永(哀伤、叹息)世隶耕(属于)未尝识书具(曾经)乞之(求取)自为其名(题上)养父母(赡养)收族(团结)立就(完成)称前时之闻(相当)得为众人(能够)彼其受之天也(他)受于人者(被)泯然(消失;泯,消失;然,的样子)通悟(通达智慧)贤于材人(贤,胜过;于,比;材人,有才能的人)受之天(先天得到的,天资;受,承受)旁近(附近,邻居)自是(从此)环谒(四处拜访)8、节奏:仲永/生五年,未尝/ 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父/利其然也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 久。 9、阅读理解: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阶段:才华初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是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全文寄托了对仲永哀伤和惋惜之情。开头写方仲永身世,意在突出:仲永没受过诗书的熏陶,也为下文“父利其然也”埋下伏笔。写仲永才华初露是为下文做铺垫。结尾议论,画龙点睛,深化中心,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学习有关。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仲永生五年明道中又七年。我们可从本文提取观点

9、:A方仲永事件说明了后天教育的作用大于先天的智力;B 方仲永事件说明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至关重要。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以颂歌的形式塑造了黄河形象,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字词:澎湃 png pi 狂澜 ln 哺 b 育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作者是李大钊,这是一篇用杂文(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的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字词:崎 q 岖 q 阻抑 y 一泻 xi 万里土地的誓言即“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作者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人称变换:由第一段的“她”变成第

10、二段的“你” ,表达情感的变化;将“土地”比作“母亲” ,更加亲切。字词:炽 ch 痛 嗥 ho 鸣 谰 ln 语 污秽 hu 默契 q 亘 gn 古最后一课1、本文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2、字词:踱 du 步 哽 gng 住 祈 q 祷 do 懊 o 悔 hu 诧 ch 异 3、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待背景。4、人物:小弗朗士作用是贯穿故事情节和深化小说主题;韩麦尔先生是小说的主人公。重点段“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全段:“最美最明白,最精确”三个“最”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热爱。“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

11、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运用比喻,以“监狱”比喻普鲁士侵略者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掌握了祖国语言,就可以激发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可怜的人”中“可怜”既痛心老师被赶走,又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纲要3共同的遭遇表示同情。最后一句中,“恨不得、一下子”烘托了韩麦尔先生急切的心情,突出了他的道德高尚、热爱祖国;“塞”不能改成装和放,因为塞更能表现韩麦尔先生的心情急切。分层。重点段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到文章结尾:“忽然”表示实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选择

12、地宣告了最后一刻的结束,增加了悲哀意味。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和普鲁士兵的号声作用:烘托、铺垫。“惨白”即(面容)苍白,这是韩麦尔先生内心悲痛的表现,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德语将取代法语,这些是对老师的沉重打击。“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是心理描写,因为他被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打动;“但是他哽住了”是因为他非常悲愤;说老师“使出浑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是因为这两个字倾注了他全部的爱国情感,表明他坚信祖国必胜;老师呆在那儿不说话只做了个手势是因为他面对祖国领土被占领的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中。最后一课结束时老师的心情:悲愤、痛苦、沮丧。想象一下,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后教室里的

13、情形(答题要点:教室里一片静寂,大家沉浸在痛苦中,久久不愿离去)木兰诗1、熟练背诵并翻译课文。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3、通假字:帖花黄(帖通“贴” ,粘贴)火伴(火通伙) 。4、字词:机杼 zh 可 k 汗 hn 鞍鞯 jin 辔 pi 头 溅 jin 溅 柝 tu 胡骑 j 云鬓 bn 朔气 shu 5、解释加点字:当户织(当,对着;户,门)惟闻(惟,只)何所忆(忆,思念)军帖(帖,文告)西市(市,集市)但闻(但,只)戎机(战争)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朔气(朔,北方)策勋(记功)百千强(强,有余)不用(用,愿意)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扶

14、将,扶持)著我旧时裳(著,穿)傍地走(傍,并排)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6、出自本文的成语:扑朔迷离、磨刀霍霍 7、阅读理解:木兰出征前准备写“东西南北”四市作用: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井然有序。课文第三段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征途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情形;两组“不闻但闻”写出了宿营地空寂荒凉之苦,表现了木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凄苦孤单的心情。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保家卫国;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第四段略写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略写原因:主要是表现木兰爱亲人爱国家而不是其英勇善战),“赴、度”写出木兰矫健的英姿和英勇善战的女英雄形象。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表现木兰不慕荣华富贵)。第

15、六段写木兰和家人团聚的情形,“开、坐、脱、著、理、帖”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喜不自禁和恢复女装的激情。最后一段议论,以兔为喻,赞扬了木兰的谨慎和机敏。句式:A 顶针句: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B 复沓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 排比句。黄河,母亲河:1、背诵: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漫无边际的黄土地,流出了黄皮肤的群落,流出了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2、毛泽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3、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炎黄二帝的传说;尧舜禹的传说;大禹治水的传说。4、关于黄河的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清,天下宁。5、关于黄河的成语:河清海晏、泾渭分明。6、写黄河的诗句:白居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黄河污染严重,拯救黄河迫在眉睫: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行全河道用水统一调度。8、公益广告:还母亲河洁净的面容!或: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保卫母亲河,奉献赤子心!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是当代作家何为,字词:门槛 kn 重荷 h 深邃 su 磐 pn石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字词: 捋 l胡须 荒谬 mi 义愤填膺 yng孙权劝学1、弄懂课文翻译。2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