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文言文测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56793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文言文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文言文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文言文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文言文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文言文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文言文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文言文测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文言文测试本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一、古诗词默写填空。 ( 每 空 0.5 分 , 共 28 分 本试卷满分 120 分)1 “今夜月明人尽望, ”是唐代诗人 十五夜望月中的。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 , ”;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 ”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咏月名句。3 代诗人 的赤壁中“ , ”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 , ”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4

2、浣溪沙是北宋文学家 写的一首词。词中“ ? !”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论语中“ , 。 ” 两句告诉我们向他人学习时,应名优劣,善于选择。6.唐代文学家 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其中 “ , ”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 “ , ” 。7.南宋爱国词人 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 ” 。8.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9.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 , , ,则不复也。”孔子的这些话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10一首律诗可分四联,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11.迢迢牵牛星想像丰富,把天上的两颗星星写得像人间的恋人一样,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终日不成章, ”“盈盈一水间, ”。12.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是 、 、 。诗人 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

4、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 , 。 ”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13.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采用比喻手法表现早春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二、诗句赏析(2 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 三、文言文阅读(此大题共 70 分)(一) 、阅读幼时记趣 ,完成文后问题。 (此题共 16 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5、,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1 分)于土墙凹凸处( 在 ) 神游其中 ( 想像 )项为之强 ( 僵硬 ) 留蚊于素帐中 (朴素的)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鞭数十(鞭子)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7 分)之: 时有物外之趣(

6、 ), 昂首观之( ),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 。观:昂首观之( ) 作青云白鹤观( )以:徐喷以烟 ( ) 以丛草为林( )为 :项为之强 ( ) 以虫蚁为兽( )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温故而知新( )其: 常蹲其身 ( ) 神游其中(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3 分)(1)明察秋毫:_。(2 怡然自得:_。(3)庞然大物:_。4翻译下列句子(2 分)(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句:_。班级_姓名_考号_-密-封-线-(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译句:_ 。5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 _。(只用 4 个

7、字)(1 分)6什么是“物外之趣”?(1 分)答: 。7“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1 分)(二)、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此题共 5 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 履( ) 操( ) 度( ) 宁(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1 分)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 分)答:(三)、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此题共 9 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8、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涉( ) 遽( )是( ) 求(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1 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3 分)A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之:B 至之市,而忘操之。 之:C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之做代词,代物的:( )做动词用的:(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1 分)译文: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 分)答: 。(四)、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此题共 17 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9、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3 分)略无阙处 ( )夏水襄陵 ( )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 ) 沿溯阻绝( ) 飞漱其间( )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2 分)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长: 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3翻译下列句子。(3 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2 分)答: 。 5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1 分)6文章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2 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