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56779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论文关键词】纳洛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38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应用纳洛酮,初始剂量为 0.1mg/kg,静脉滴注,23 次/d ,共 3d;3d 后,静脉滴注 0.1mg/kg,1 次/d,连用 7d;10d 为 1 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38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经 10d 治疗,显效率57.89,总有效率 89.47。结论纳洛酮作用快,用药方便,无严重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药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

2、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死亡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将是儿科工作者的追求目标。我院于2002 年 1 月2008 年 1 月,在常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 38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我院儿科于 2002 年 1 月2008 年 1 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8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2 例,治疗组 38 例。根据 1996 年杭州会议制定的标准进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分度2。所有的患儿都有明

3、显的围生期缺氧、窒息病史,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过度兴奋、反应迟钝、嗜睡、惊厥、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生后 25d 头颅检查异常。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常规给予支持和对症治疗,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充分的通气以避免并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必要时面罩吸氧,使用人工呼吸器;维持心率、血压和组织灌注;维持正常血糖和电解质平衡;控制惊厥,防治脑水肿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 38 例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用纳洛酮,初始剂量为每次 0.1mg/kg,静脉滴注,23次/d,共 3d;3d 后,静脉滴注每次 0.1mg/kg,1 次/d

4、,连用7d,10d 为 1 个疗程。 1.3 两组比较两组患儿出生体重、性别、胎龄、出生时Apgar 评分及母亲年龄等情况类似。两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布情况比较如下:治疗组 38 例中,轻度 16 例,中度 14 例,重度 8例;对照组 42 例中,轻度 18 例,中度 16 例,重度 8 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中病变程度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 。 1.4 疗效标准显效:用药 3d 患儿呼吸、心率稳定,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原始反射恢复。有效:用药 7d 内基本恢复者。无效:3用药 7d 以上仍不恢复或死亡者。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组显效 22 例,有效 12 例,无效 4 例。对

5、照组显效 16 例,有效 14 例,无效 12 例。治疗组显效率 57.89,总有效率 89.47。对照组显效率 38,总有效率 69.0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 。 2.2 药物不良反应纳洛酮不良反应很少,个别出现轻度嗜睡、恶心、呕吐、烦躁及心动过速。但都能坚持疗程结束,停药后症状消失,所有患儿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多种病理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起机体代谢障碍、组织损伤、脑血流减少、脑水肿及神经坏死等病理改变。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氧、缺血,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缺氧后体内 -内

6、啡肽浓度极度升高,因缺氧能直接作用于延髓的吸气神经元或间接作用于脑桥区等神经中枢,使-内啡肽释放。-内啡肽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加重脑损伤及脑水肿:降低脑局部血流量;影响兴奋性氨基酸受体 N-甲基 D-天门冬氨酸通过兴奋性氨基酸系统加重脑损伤;刺激白细胞产生自由基而损伤脑细胞,加重脑水肿;抗利尿作用,加重脑水肿3。纳洛酮是 20 世纪 60 年代合成的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能有效地阻断阿片样物质所4介导的各种效应。纳洛酮能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减轻脑水肿,还能使缺氧后脑血流量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流供应;纳洛酮能明显增加新生儿呼吸频率,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通气障碍,纠正呼吸抑制;纳洛酮还能增加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博出量,使脑灌注压增加4。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20 2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 1997,35(2):99 3 罗星照纳洛酮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实用儿科杂志,1988,3(5):273 4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1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