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3718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2011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2011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2011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2011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2011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郑州一中 20102011 学年下期期中考试13 届 高一历史科目试题命题人:侯佩锋 审题人:武素琴说明: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2、将第卷的答案代表字母涂在答题卡中。第卷 (选择题,共 7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1、白居易在诗中曾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这主要反映了此时( )A、农村祥和富足的生活 B、农民不承担国家赋役C、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D、农村中没有商业活动 2、中国古代

2、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带有开放性A、 B、 C、 D、3、 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提倡工商皆本4、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5、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

3、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 ,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6、下列言论中属于对工商业者实行惩罚与歧视政策的有:(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A、 B、 高一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C、 D、7、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它反映的实质是( )A、杜绝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设市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

4、的条件8、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 B、商周漆器唐宋陶器 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 D、商周玉器唐宋瓷器 唐宋漆器明清丝织品 明清玻璃9、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农业税相对稳定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商品经济发展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 B、 C、 D、10、春秋后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 400 亩,另辟 300 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 )A、400 亩 B、300 亩 C、700 亩 D、100 亩11、从民

5、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 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A B C D1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 高一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13、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

6、展经济的政策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利推动14、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鸦片战争前 5 000(年平均值) 5 000(年平均值)1846 年 7 010 13 2201850 年 8 919 23 0401854 年 14 122 62 896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5、1850 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7、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16、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17、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右边照片反映了 19531956 年中国农村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就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高一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据资料载:1952年,我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针对这一现

8、状,中央作出的重要决定是 ( )A、重点发展农业 B、轻重工业并举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工农业并举19、新航路开辟活动,给欧洲商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表现有( )欧洲市场上出现了烟草、可可、茶叶等新商品传统商品的交易量迅速增长西欧好多国家在海外建立特权贸易公司商路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 B、 C、 D、20、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珍妮纺纱机 早期机车 早期汽车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C、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初 19 世纪 60 年代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

9、命21、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主要表现在(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A、 B、 C、 D、 22、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 14.8 8.4 7.1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23、澳大利亚向英国输送羊毛和矿石、加拿大向其输送木材、开普敦向其提供钻石和驼毛、印度为其种植棉花。英国则向这些国家

10、输送工业制成品。以上现象说明了( )高一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A、英国资源很匮乏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C、英国与其他各国平等贸易 D、 英国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24、19 世纪晚期,石油工业作为新能源支柱工业开始崛起。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对外掠夺的需要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D、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25、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份申请专利数变化图。它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 (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重视专利保护 已取得“世界工厂”地位A、 B、 C、 D、26、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

11、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的发展 B、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C、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D、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27、以下是 19 世纪 30、40 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中国 英国步枪 射程 100 米、射速 1-2 发/分钟 射程 200 米、射速 3-4 发/分钟火炮 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 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火药 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 标准火药配方(硝 78%、硫 8%、碳 14%)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差距28、

12、19 世纪末,在世界上引起交通工具领域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和轮船 B、电力机车的运转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D、发电机制造成功29、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30、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高一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31、张艺谋的电影中最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应该是在 20 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