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文化语境的现代诗歌教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59840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现代文化语境的现代诗歌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后现代文化语境的现代诗歌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后现代文化语境的现代诗歌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后现代文化语境的现代诗歌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后现代文化语境的现代诗歌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后现代文化语境的现代诗歌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现代文化语境的现代诗歌教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后现代文化语境的现代诗歌教学李伟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我国,给我们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反映在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视剧中的无厘头、穿越剧、肥皂剧等,娱乐节目的功利化、低俗化,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享乐主义以及社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异化、消亡,无不存在着后现代主义的影子。青少年学生正是伴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我国的传播成长起来的,他们无疑受到的影响更深更重。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现代诗歌有很大一部分,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宣扬爱国主义精神,而后现代主义思潮则存在对于宏大主题进行解构的特征,它放逐一切具有深度的确定性,削平深度模式,进而造成历史意识的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表

2、现深刻主题的现代诗歌教学就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索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认识后现代主义的问题。对于这样一种起源西方的思潮,我们应抱着“拿来主义”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后现代主义已为很多人所接受,完全消除其影响已无可能,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因势利导。发挥它的优势为我所用,尽力消减其不良影响。一、后现代主义重视个人的民主参与,尊重不同的话语权,主张消除学科中心,强调学科融合。现代诗歌的创作均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而后现代主义则历史意识淡漠。进行现代诗歌教学,就需要消除它的这一缺点。针对于此,现代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如进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便可以引导学生去熟知抗

3、日战争的资料,去预知日本侵华战争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的灾难。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相互补充,相互影响,进而完成不同成果的合理建构。这样的提前预习,还一个好处,那便是符合后现代主义去“学科中心”的主张,预习的过程,学生会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学科的融合、创新也有莫大的好处。二、后现代主义批判理性,主张非理性,强调感官认知。后现代主义前调非理性,而诗歌教学的第一步是强调感知,在这一点上二者是契合的。因此,现代诗歌教学的第一步,便是以不同的手法调动学生感观,强调他们的第一手感触。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教师教师范读,名家朗读或是试听结合的配乐朗诵甚至是影视达到

4、目的。在学生观看、聆听的过程中,不需要他们思索,只要求他们去感悟。之后,让学生去谈谈他们的视听感受。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在听完配乐朗诵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是乐于回答的,没有对错,只是针对于自己的感受,可以有个性、自我的体验。但整首诗苦痛、压抑的氛围,是学生所无法回避的,也是能给学生以强烈感触的。通过不同体验的融合,由表及里,逐步将学生引入诗歌境界。三、后现代主义反“宏大叙事” ,重微观分析。英国诗人勃莱克说过“作概论就是傻瓜” ,这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如出一辙,他们反对宏观论述,反对同一性。而这一点对于诗歌教学同样重要。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

5、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因此,诗歌教学应重视细节分析,让学生主动去思索,去品味。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我们可引导学生分析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何会选择“雪”这个意象,而不是其它。思索这样的问题,可让学生讨论,互动生成,进而达到对这一问题的多元理解。那么为何选择“雪”呢?一是写实;二是用雪表现天气的严寒;三是以雪的颜色进而表现心头的寒冷;四是雪有动有静表示已有和正在发生的苦难;五是落雪似雾让人压抑且产生迷惘;六是表示苦痛、悲伤。活跃的思维,思想的碰撞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历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他们发

6、现新问题的兴趣,进而达到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目标。而像类似的可供思索的问题,在文中还有很多。如,这首诗的最后一段“ 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作者再次究竟要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这一问题,学生的讨论研究,往往会让教师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确实成了教学相长的过程。四、后现代主义强调生活化的体验。每个人都会依照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解决问题,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也不能忽略这一点,利用好它,有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第二节,诗人将风比成老妇,叙述“风”的行为,如何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我们不妨设置一个情境。北风呼啸的夜晚,你一人独自外出,四野寂

7、静,这时突然出现一个老妇,伸出长着很长指甲的枯手,想要抓住你,并一刻不停的叙说你根本听不懂的话语。然后,让学生去想象,去体味,去感受诗中阴森、恐怖、压抑的氛围,从而明白诗中诗人对于“风”的态度。另外,在诗歌第五节,诗人写到“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 。作者在这里强调“我”与农夫的同一性,为何他要强调这一点呢?这里我们可以联系一下学生已学的雨巷 , 雨巷中有这样的诗句“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雨巷 中,作者强调“ 一样” ,是为了寻求同伴,得到心灵的慰藉。那么,这里诗人又是为什么呢?借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进过讨论思索,学生就容易明白作者的用意。

8、诗人要表现对于农夫艰苦命运的感同身受,以自己的处境、苦痛,给农夫以激励。后现代主义利弊参半,对我们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只要借彼之长,补己之短,就可以将学生引入诗境,启发他们主动思索,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体味我们民族曾有的苦痛,增强爱国的精神。我们的现代诗歌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要有“精神”的。后现代主义有很多诸如多元、民主等先进的理念,但它对于民族、国家精神以及责任感的解构则是我们必须反对的,个人主义必将走入泥淖,我们应将学生引向“伟大 ”。参考文献:谢文新论后现代语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2009.1.15语文教学与研究2、张应强、赵军后现代主义与我国的教育研究2006.6.30教育研究3、陈利民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审视2003.8.15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