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59827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8 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 页,包含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和加试题三部分,第卷三、四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第、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2、题。水墨文字冯骥才兀自 飞行的 鸟儿常常会令我感动。在 绵绵细雨中的峨眉山谷,我看见过一只黑色的孤鸟。它用力扇动着又湿又沉的翅膀,拨 开浓重的雨雾和叠积的烟霭 ,艰难却直线地飞行着。我想,它 这样飞,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目的。它是一只 迟归的鸟儿?迷途的 鸟儿?它为了保护巢中的雏鸟还是寻觅丢失的伙伴?它扇动的翅膀,缓 慢、有力、富于节奏,好像慢镜头里的飞鸟。它身体疲 惫而内心顽强。它像一个昂扬而闪亮的音符在低调的旋律中穿行。我心里忽然涌出一些片段的感觉,一种 类似的感觉;那种身体 劳顿不堪而内心的火犹然熊熊不息的感觉。后来我把这只鸟 ,画在我的一幅画中。所以我 说,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

3、人为的内涵。这也正是文人画的首要的本性。画又是画家作画时的“心电图”。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因为,惟有 线条才是直抒胸臆的。心有柔情,线则缠绵;心有怒气, 线也发狂。心静如水时,一条线从笔尖轻轻吐出,如蚕吐丝,又如一串清幽的音色流出短笛。可是你有情勃发,似 风骤至,不用你去想怎样运腕操笔,一时间,线条里的情感、力度、乃至速度全发生了变化。为此,我最爱画树画枝。在画家眼里 树枝全是线条;在文人眼里,树枝无不带着情感。树枝千姿万态,皆能依情而变。树枝可仰,可俯,可疏,可繁,可争,可倚;惟此,它或 轩昂,或忧郁,或激奋,或适然,或坚韧,或依恋我画一大片木叶凋零而倾倒于泥 泞中的树木时,竟然落下泪来。

4、而每一笔斜拖而下的长长的线,都是 这种伤感的一次宣泄与加深,以致我竟不知最初缘何动笔。至于画中的树,我常常把它们当作一个个人物。它 们或是一大片 肃然站在那里,庄重而阴沉,气势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 态,各不相同,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从画面的森林中发现一棵婆娑而轻盈的小白桦树。它 娇小,宁静,含蓄;那叶子稀少的 树冠是薄薄的衣衫。作画时我并没有着意地刻画它,但此时,它仿佛从森林中走出来了。我忽然很想把一直藏在心里的一个少女写出来。绘画如同文学一样,作品完成后往往与最初的想像全然不同。作品只是创作过程的结果。而这个过程却充满快感,其乐无穷 。这快感包括抒发、宣泄、 发现 、深化与升

5、 华。绘画比起文学更多变数。因为,吸水性极 强的宣纸与含着或 浓或淡水墨的毛笔接触时,充满了意外与偶然。它在控制之中显 露光彩,在控制之外却会 现出神奇。在笔锋扫过的地方,本应该浮现出2一片沉睡在晨雾中的远滩,可是感 觉上却像阳光下摇曳的亮 闪闪的荻花,或是一抹在空中散步的 闲云?有时笔中的水墨过多过浓,天上的云向下流散,压向大地山川,慢慢地将山顶峰尖黑压压地吞没。它叫我感受到,这是天空对大地惊人的 爱!但在动笔之前,并无如此的想像。到底是什么,把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受唤起与激发?是绘 画的偶然性。然而,绘画的偶然必须与我们的心灵碰撞才会转化为一种独特的画面。绘画过程中总是充满了不断的偶然,忽而出

6、 现,忽而消失。就像写作中那些想像的明 灭,都是一种偶然。感受这种偶然是人们的心灵。将 这种偶然变为必然的,是大家敏感又敏锐的心灵。因为 我们是写作人,我们有着过于敏感的内心。人 们的心 还积攒着庞杂无穷的人生感受。无意中的记忆远远多于有意的记忆,深藏心中人生的 积累永远 大于写在稿纸上的有限的素材。但 这些记忆无形地拥满心中,日积月累,重重叠叠,谁知道哪一片意外形态的水墨,会勾出一串曾经牵肠挂肚的昨天?(11)然而,一旦我们捕捉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偶然,绘画的工作就是抓住它不放,将它定格,然后去确定它、加强它、深化它。一句话: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1文章开头从一只兀自飞行的鸟写起,有什么好处?

7、(4 分) 2第段描写了树的各种姿态,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4 分) 3根据文意,试分析文章题目“水墨文字”的两层含意。 (6 分) 4文章最后一句话“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 ,是就绘画艺术而言的,请你结合其他艺术门类,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58 题。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傥任侠。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 所获,将 杀之。允恭曰:“ 苟活我,当助尔。 ”素闻其豪宗,乃释之。阴 结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 以赀,使伺。将害允恭,其子以告,因遁去

8、。内客省使丁德裕 讨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绵、汉招收巡检,平, 补殿前承旨。太平兴国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自南汉之后,海 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 县苦之。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太宗即命为广、连都巡检使。又以海盐盗入岭北,民犯者众,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诏建为南安军,自是冒禁者少。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 袭其首,斩之。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 歼焉。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皆望风奔溃。 又抵漳、泉 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时缘江多,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行及临江军,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所止,夜发军城,三鼓

9、,遇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又趣通州境上蹑海,系众舟, 张幕,发劲弩、短炮。允恭兵刃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赴水死者太半,擒数百人。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先是,三路 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虽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王小波之乱也,李 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多被胁从。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子弟并力破之;又 为王师乡导

10、, 执自荣诣剑门 以献。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八)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允恭以策干之 干:求见3B海子孙相袭 袭:继承C又趣通州境上蹑海 蹑:窥察D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 据:占据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杨允恭能以方略剿的一组是(3 分)阴结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 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 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所止流血及袖,容色弥壮 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出身于豪富之家,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乾德年

11、间,宋朝军队平定蜀地,杨允恭年仅二十,就能凭借智谋成功地从人手中逃离。B姓叶的人聚集了五百多人在海上为寇。叶氏被杨允恭的水军斩杀之后,他的余党弃船逃跑,躲进山中,杨允恭伐木开路,把剩下的叶氏余党全部歼灭了。C杨允恭把三路转运的船只、兵卒和所运物品的数量都做了登记,让各个州选择小吏,把他们聚集起来,杨允恭根据数字交给他们任务,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D杨允恭不但自己擅长剿灭寇,还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王小波作乱的时候,允升和允元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帮助朝廷的军队捉住了李自荣。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1)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所获,将杀之。 (3

12、分) (2)又抵漳、泉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3 分) (3)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 春 感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 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 风光,山中岁月,海上 心情。注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 辇下:京师。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4 分)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

13、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 (2)总角之宴,_ 。_ ,不思其反。 (氓 ) (3)安得广厦千万间,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了却君王天下事,_。 (辛弃疾破阵子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 (韩愈师说 )(6) ,自知者明。 (老子 ) 4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择一道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18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114 题。GDP 测量方法及其局限宋小川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用总产量、 总收入和总支出三种方法 测量。其中 总产量方法,即 GDP 方法最为流行,通常我们谈到一国 经济及其增长率就是指 GDP 及其年变动百分比。GDP 即国内产品总值,按定义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其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这个定义强调了三个要素:第一,通过计算市场价 值,我 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的 测度单位,从而避免了将成千上万种不同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