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35804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精讲“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 B 级,是指依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所谓“常见实词”是指:(1)大纲规定的 120 个实词;(2) 语文课本和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 340 个常用实词。所谓“在文中” ,即指语境。实词考查常有语境的限制,语境限制下的实词意义往往是确定的意义,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考查重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单音双音词、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对一词多义、双音复词的考查是重中之重。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 一、通假字1通用字。两个读音

2、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知”和“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无其字,语言中已有某词,于是借音近或音同的他字以代之。如语言中已经有第二人称代词 r,却没有创造出表达的字体,于是借用“男女”的“女”字,或借用“汝水”的“汝”字。所以“三岁贯女”中的“女”通“汝” 。另一种情况是本有其字,可是写的人一时写了别字,而后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也就通用了。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假借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替代。分三种情况:完全同音,如“畔”与“叛” 。声母相同,如“无”和“亡” 。韵母相同,如“嘱”和“属

3、” 。由该规律而决定了假借字与形声字的声旁关系密切:一是形声字和声旁字互相替代,如“贾”和“价(價)”;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如“厝”和“措(放置)”。注意:同音替代是就古音而言,由于历史的音变,有的假借字与本字的读音今天已经不相同了,如“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的“趣”与“ 促( 催促)”。3古今字。指古时某一个字表示了许多概念,后来为了把这个字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加以区别,就造出另一个或几个字。古今字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如“莫”与“暮” 。课本为了方便起见,以上三种情况,都用“通”表示。例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善刀而藏之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C骊山北构

4、而西折,直走咸阳 D莫春者,春服既成 【解析】A 项, “善”通“缮” ,修治,拭擦。B 项, “伏”通“服” ,佩服。D 项, “莫”通“暮” , 晚,将尽。 【答案】C例 2.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赢粮而景从 C悟言一室之内 D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A 项, “距”通“拒” ,把守;“内”通“纳” , “使进入”的意思。B 项, “景”通“影” , “影子”的意思。C 项, “悟”通“晤” , “面对面 ”的意思。 【答案】D 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如,以笔画最少的“一”

5、 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一人,一桌( 口技)(数目) 古今一也( 察今)(相同,一样)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赋)( 统一) 用心一也( 劝学)(专一)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岳阳楼记)( 满,全) 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史记滑稽列传)( 竟,乃)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知识。1本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 , “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 , “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另一种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即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 。如“兵”的基本意义是“

6、士兵” , “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 。在现代汉语中所谈的基本意义是指后者。2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意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从“深”的基本意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深奥,深刻,如“道理很深” ;深厚,深刻,如“友谊很深” ;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浓,重,如“颜色太深” 。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意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引申有两种引申方式:一是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展开,如“身”的本义是“身体”(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引申为“亲自”(禹之王天

7、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 、 “自己”(而身为宋国笑) 、 “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 二是辐射式,即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如“相”的本义是“察看、仔细看”(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引申为“辅助、辅佐”(无物以相之) 、 “选择”(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辅佐帝王的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 3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新义。如“爪牙”的本义

8、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坏人的党羽” 。又如“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一句中的“首领” ,本义指“头和颈” ,比喻义为“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 4假借义。 词的假借义,是借用另外一个同音的词的意义。实际上可以同古文中的通假字现象联系起来理解。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通“早” ,其假借意义就是“早一点” ;“至莫夜月明”中的“莫”通“暮” ,其假借意义就是“夜晚” 。例 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相同,也相

9、同 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 D不同,也不同【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除:台阶;任命,授职。殆:几乎;大概。 【答案】D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 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相同,也相同 B不同,相同C各不同 D都相同【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诚”的意思,其中:确实;确实;如果,果真;如果,果真。 【答案】A 三、词的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 ,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

10、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 “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宽了。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 “江” “河”与“淮” “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的“好” ,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中国” ,原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 ,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

11、宽,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窄了。如:“臭” ,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 ,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金就砺则利”(劝学) 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劝” ,古义常用义项有:鼓励、劝说、规劝。 劝学之“劝” ,就是“鼓励”的意思;赤壁之战中“肃劝权召瑜还” “劝”即“劝说”之意。今义中只剩下“劝说、规劝”这一义项。如“劝人改过”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 ,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12、如:“涕” ,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 ,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又如:“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中的“烈士” ,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苏武 “置币遗单于”中的“币” ,古义指礼物,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思;廉颇蔺相如列传 “窃计欲亡走燕。 ”中的“走” ,古义为“跑” “逃跑” 。今义的“走”是“步行”的意思。再如, “闻” ,本指听见,是听觉,现在一般指“嗅觉” 。4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是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

13、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衣冠禽兽” ,原来是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现在指穿衣服戴帽子的禽兽,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的人。“乖” 古义指偏执、不驯顺,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行为偏僻性乖张” 。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如“这孩子真乖” 。 “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的过失。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即用古义,今义“谤”有“恶意中伤”的意思。5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14、。如:“目”现已换成“眼睛” , “寡”现已换用“少”了, “足”现已换用“脚”了。由于语言在发展中,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因此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必须注意古今异义的词。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秋天漠漠向昏黑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解析】A 项古义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为招待来客的主人。意思相近。B项古义为秋季的天空,今义为秋季。C 项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D 项古义为形体和容貌,今义为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答案】A 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

15、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解析】D 项“河东” ,在文中指“黄河以东” , “河”的意义现已扩大,泛指河流。 【答案】D 四、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例如:孔雀东南飞 “便可白公姥” “我有亲父兄”句子中的“姥” “兄”表示意义,而“公” “父”不表示意义。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例如墨子非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园” ,是种树的地方, “圃” ,是种菜的地方。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 “圃”只作陪衬。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词的重叠使用时要区别开来。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 “举动自专由”“会不相从许” ,说“专由” ,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 ;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 。中学课本中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例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作息”只有“作”的意义,没有“息”的意义。例 1.下列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