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在新常态中激荡中国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31716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论在新常态中激荡中国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论在新常态中激荡中国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论在新常态中激荡中国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论在新常态中激荡中国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论在新常态中激荡中国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论在新常态中激荡中国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论在新常态中激荡中国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改革,推进治理现代化三论在新常态中激荡中国梦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2014 年 12 月 26 日 01 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没有比“改革”更合适的了。十八大以来,“改革”这个耳熟能详的词汇,被提到了更高层面、赋予了更多内涵、注入了更大动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一系列重大举措,再次激发了社会的改革热情,坚定着人们对国家未来的信心。久推难动的公车改革,全面启动;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打破坚冰;大量行政审批事项,被下放或取消过去两年,全面深化改革大潮迭起,一些多年未有进展的改革强势推进,一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被逐步突破,越来越多的人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2、 ,什么叫“行动最有说服力” ,什么叫“为了人民的改革” 。即便是激进的观察者也不禁感慨:新一轮改革的幅度和力度都“超出预期” 。改革,化身为醒目的执政标签,凝聚成最大的时代共识,寄托着万众的幸福梦想。我们常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但信心的累积殊非易事。回想两年以前,有多少人对未来充满种种焦虑。从客观层面来讲,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从主观方面来看,精神懈怠病、改革疲劳症在一定范围蔓延,折射出一些人的畏难情绪。在这个意义上,如何继续推进改革,不仅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场关乎中国信心的重大工程,还是一场对执政能力的直接检验。没有改革,反腐就不会完全彻底;没有改革,作风就

3、难以根本转变;没有改革,发展就没有持久动力。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总目标,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熔铸为改革的总目标,不仅是一个充满历史意义的战略擘画,更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顶层设计,中国的改革开放由此进入新境界。从阐述改革方法论,到细化改革总目标;从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七次会议的顶层设计,到一锤一锤钉钉子的具体攻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改革有响亮的口号、全面的布局,更有真心为民的担当、真抓实干的行动、真真切切的

4、收获。两年以来,财税改革、户籍制度、司法体制、教育改革、科技体制、农村土地流转每一项改革目标,都牵涉全局、具有根本性意义,充分说明了今天的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在经济新常态下谋划改革,在政治新生态中推进改革,激发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涵养的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之源。“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我们就能用责任赢得信任、以勇气鼓舞士气、拿实干奠基未来,让改

5、革成为亿万人民的幸福之源,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中国的改革方兴未艾,未有穷期。正告诱惑, “吾有正俸” (人民论坛)陈国明 人民日报 ( 2014 年 12 月 26 日 04 版)古之乱世,清官难得,高汉筠恰是其中之一。据旧五代史晋书记载,他在襄州供职时,有位恶吏私赠白金五百两,他说:你不是多剥削农民,就是多榨取了商贩, “吾有正俸,此何用焉!”遂将白金悉数上缴,并告诫该吏不可再为。官逢乱世,在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在邪恶面前正气凛然,当属难能可贵。以“吾有正俸”正告行贿者,正是清廉为官的一种坚守。生活多姿多彩,诱惑多种多样。人能否抵制诱惑,从内因来讲,关键看能否自持,控制住欲望。欲望这个东

6、西,就像一匹烈马,驾驭得住就能走正途,驾驭不住就会被掀落马下。古往今来,经不住金钱诱惑,利令智昏而巧取豪夺、伤天害理者不在少数;经不住美色诱惑,纵情享乐而怠政失职、坏家败德者大有人在;经不住名誉诱惑,追慕虚荣而弄虚作假、欺世盗名者并不鲜见。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对官员来说,面对诱惑而能自持,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否则只会贻害无穷。廉吏清官为人称道、受人尊敬,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坚守自持的内在定力。北周博陵太守苏琼,执拗不过老人收下礼瓜,却悬于堂上以示拒礼,令众多钻营者悻悻而退。家人不解:“不就是几个瓜嘛,何必这么死板,下次不收就行了呗。 ”苏琼却正色回答:“世上哪有第一次乐意做而

7、后再禁止的事呢。 ”纵使时光流转,清廉之人,想法做法是一样的。刘金国从来没有收过单位或个人馈赠的礼金、礼品,他的两袖清风一度令一些人不解,当年就有人说他是在装样子,他却说“我所做的一切,作为共产党员是完全应该做到的。如果说这是装样子,我宁愿装它一辈子。 ”对于各级干部而言,如果没有这样的定力,缺口就会一点一点被打开。乱世难有好风气,高汉筠尚能自守。今天,那些抱怨政治生态不好,却情不自禁“被动腐败”的官员,难道不汗颜吗?笑纳赂货,不敢正告别人“吾有正俸” ,说到底还是利欲熏心;官瘾难抑,跑官要官,说到底还是迷恋权力;台上信誓旦旦反腐,台下偷偷摸摸捞钱,白天大谈洁身自好,晚上置身声色犬马,如此两面

8、人生说到底还是“四风”缠身、欲壑难填。这一切,政治生态并非决定因素。守不住为官底线,身受缧绁、被人唾弃便是迟早之事。诱惑面前有定力,欲望面前有意志力,这两种力量离不开高尚品格的涵养。胸怀家国、心系民众、公而忘私、夙夜操劳的人,因其品格高尚,诱惑安能撼动半毫?心地狭隘、唯我独尊、利欲熏心、纸醉金迷的人,因其品格低下,面对诱惑岂不趋之若鹜?高尚品格一经养成,就内蕴凛然正气,生发一种内在能量,时时处处影响着人的行为。正告诱惑, “吾有正俸” ,便是自然而然。自持之中能坚守,是一种精神。坚守之中有追求,是一种境界。面对诱惑而自持,处于清贫而坚守,是每一个肩负光荣使命、承载民众厚望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出的人

9、生答卷。勾勒时代的心灵河床(评论员观察)2014 年度观察人物篇张 铁 人民日报 ( 2014 年 12 月 26 日 05 版)回顾过去一年中为我们带来震撼、感动或者遗憾的那些生命,正是为了思考我们处身时代的价值命题:个人、社会、国家,应该形成一道连续的价值光谱“一片土地的历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历史。 ”而要了解一个时代最深沉的心史,最好的方法,也莫过于翻阅在这段时间之河中跋涉者的人生。他们在这里哭过笑过奋斗过,哪怕再微小,也会留下自己的痕迹,沉淀为一个时代的心灵河床。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历史,走在这世上。2014 年,一些身影远去,却也让人得以温习这些“个人史”中留下的教益。出入佛道、会

10、通中西、致力儒藏 ,汤一介胸怀经典、功在国学, “一介书生,一生如是” ;参与 1954 年、1982 年两部宪法起草,法治史上,注定留下许崇德“原为国运亨”的殷殷心意;从影视大亨而为慈善大家,留下几千座“逸夫楼” ,邵逸夫百年传奇人生, “其创建的事业长在,其垂立的风范长存”虽然大多数人只能在吉光片羽中体悟他们人生的智慧,但生命的厚度、广度与温度,必将释放出持久而深沉的力量。还有一些人,他们如此普通,如果没有媒体“点赞” ,即便擦肩而过你也可能注意不到他们的存在。但正是这些默默无闻者,或是以长期不求回报的坚守,或是以刹那华光四射的抉择,书写下对人生意义最宝贵的回答。上海一栋高楼着火,两位 9

11、0 后消防员牺牲,手拉手坠楼的影像感人至深;云南鲁甸地震,24 岁的士兵谢樵救灾时坠入堰塞湖,最后的照片青春英气逼人;王继才、王仕花夫妇驻守缺水少电、清冷孤寂的江苏开山岛 28 年,每天清晨升起国旗,青丝染霜守土心不变;广东梅州“良心大厨”曾建伟掌勺 20 年,因不愿在食材上以次充好常遭解雇,因为“食品不安全等于拿刀杀人” ;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 “你使许多事情发芽,而自己却被冬天拂去如落叶”可赞的善良、可贵的真诚和可敬的坚持,让最普通的人生呈现耀眼的光华。无论有名或者无名,无论年长或者年轻,他们都足以成为这一年的精神坐标。这些人生仿若启示录,告诫那些有幸与他们相遇的人,不要总在阴影里抱怨,

12、不要总在犹疑里观望,不要总在小我里盘算,唯有将自己的生命与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连接,才能寻求到更饱满的人生意义。对于每个生活在这个伟大而复杂时代的中国人,他们昭示着一种精神的“原型” ,可为心灵的支撑、思想的导引、行动的指南。当个体联接而成社会、国家,我们更能从一撇一捺之上,看到大写的“人”字。无数生命音符的变奏,背后是整个时代雄浑的交响。这一年,两个人物命运的逆转,也可映照出时代的光彩。从 18 年前含冤而死,到 9 年前真凶落网,再到今日沉冤昭雪,内蒙古少年呼格吉勒图牵动人心的遭遇,源于一个国家法治信仰的不断确立,它让 2014 年的回望有了一种特别的温度。从两次被清退的代课教师,到换回

13、歹徒刀下学生的人质,再到网民眼中的“最美女教师” ,秦开美命运的跌宕起伏,折射一个社会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激赏。2014 年,人们的存在方式,也在悄然变化。5.8 亿台智能手机,全球近 1/4 的移动终端,让“指尖上的生存”刷新国人的心灵图景。微信公共账号集体崛起,媒体融合写进改革顶层设计,方寸之间带给“低头族”更多精彩。但不能忘记的是,每一个账号之后、每一台终端之外,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11 月,四川泸州一个 19 岁的小伙子微博直播自杀,意志动摇之际竟收到“快死给我看” “你赔我流量”等留言。一条生命未被挽留的谢幕让人唏嘘,更启人沉思。移动互联带来便利,但我们如何让这无所不在的信息潮涌,拉

14、近彼此的距离,而不是割裂我们的心灵?人,说到底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回顾过去一年中为我们带来震撼、感动或者遗憾的这些生命,正是为了思考我们处身时代的价值命题:个人、社会、国家,正该形成一道连续的价值光谱,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今年夏天,一首名为平凡之路的歌传唱一时,在路上的、沸腾着的、徘徊着的、不安着的,都在生命旅程中不断往前走。或许我们每个人要走的,都不过是一段平凡的路,但无数段这样的生命轨迹交汇在一起,就成了一股奔涌的洪流,最终凝聚成我们这一代人对精神命题的思考,寻找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答案。当代艺术的变局与

15、美的未来(时代需要的美)刘成纪 人民日报 ( 2014 年 12 月 26 日 21 版)因为崇尚艺术进步而反传统,为了避免与现实重合而反美学,这两点基本可以概括现代艺术的精神诉求,由此带来的后果却相当严重新艺术由于放弃了常规意义上的审美标准而饱受责难,但是真正严肃的现代艺术实验却往往有更高的思想目标就审美奠基于人的自然本性来讲,美从来不会因为艺术的变局而消失,只会变换新的表现形式当代艺术与传统的关联往往靠对传统的颠覆而为人注目,这反向证明了它对传统的高度依附性如果失去了美这个可供反思的伟大传统,它自然也就无疾而终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是美国最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它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16、主要收藏并展出二战后艺术家的实验性作品,如装置、雕塑、摄影等,许多作品因被媒体热炒而声名远播;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则主要收藏西方 19 世纪以前的经典名作。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游人稀少、门可罗雀,后者却常常人头攒动、人潮汹涌。从芝加哥两家艺术馆受欢迎的不同程度看,美国人民似乎对当代艺术并不买账,最吸引他们的依然是西方伟大的艺术传统。装置、行为、波普,一方面因被西方媒体热炒而名播世界,另一方面却在它的原产地备受冷落。这极易使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一些政治势力似乎有意借助此类艺术在全世界行销其文化意识形态,但它自己却更愿意置身事外。近年来,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和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多谈及这一问题。但我认为,即便这类艺术暗含“艺术之外的目的” ,也是后置的。也就是说,它只有首先在西方的文化土壤里获得存在的必然性,然后才会有被政客利用的可能性。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成了现代实验艺术的诞生呢?信仰变化和艺术价值转变首先,从历史上看,先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