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另规另解》学习笔记完整版整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27736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另规另解》学习笔记完整版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弟子规另规另解》学习笔记完整版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弟子规另规另解》学习笔记完整版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弟子规另规另解》学习笔记完整版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弟子规另规另解》学习笔记完整版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弟子规另规另解》学习笔记完整版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另规另解》学习笔记完整版整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弟子规另规另解学习笔记第一课【颂词及释义】【总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弟子规这部论典是圣人的教诲。最重要的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然后是做事认真谨慎,说话守信用,对所有的人有爱心,亲近好老师。除了上述六层内容以外,若有多余的时间、精力,还可以学习其他有利于身心的知识。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在家中,父母呼唤你,一听到就该立刻答应,不要慢慢吞吞。无论父母叫你做什么事,不要拖拖拉拉,要立即去做。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父母教导的道理,必须恭恭敬敬谛听。父母因为你做错了、行为不如法而谴责你,你必须虚

2、心恭顺地听从,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本课要点】 01.学习的目的:依此来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挽救下一代的孩子。02.传讲方法:借用佛教故事或其他教言在字面上作简单解释同时引用佛教公案、教证,来印证弟子规的内容。 03.驳斥学习弟子规方面的错误观点:成年人不需要学习;出家人不需要学习;把弟子规看作所有教育的顶巅。 04.介绍弟子规的作者,解释题目。 05.这部论典总共有七个问题来阐述: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06.从行持、行为的结果,孝顺的方式等方面阐述在对父母的孝道方面佛教和儒家的相比有何超胜之处。第二课【颂词及释义】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子女对父母应

3、无微不至地照顾,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给予不同的关心。冬天寒冷,要想尽办法给父母取暖;夏天炎热,要让父母过得凉爽。做子女的早上起来以后,应先到父母那里问安,黄昏时也要到父母那里探望,看有没有什么事需要做的。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作为子女,出门时一定要向父母告辞,不能不告而别,随随便便想走就走,否则会让父母担心。一旦从外面回来,也要去看看父母,让他们心安。做子女的,居住的地方要固定,住处若经常变换,父母就会担心孩子在外面居无定所、到处漂泊。一个人的学业、事业、道业,最好不要改来改去,一门深入才会有所成就。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也不要不经父母同意就自作主张、肆

4、意妄为。如果随随便便去做,将有损于子女的本分。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虽然是非常小的物品,也不要因为它小,就背着父母私自藏起来。如果偷偷地占为己有,会让父母感到伤心、难过,也会有损你的道德。【本课要点】 01.要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这次宣讲弟子规的目的,就是想挽救下一代的孩子。 02.修行人要先孝顺父母,才能发起菩提心,才有可能得成就。 03.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给予不同的关心,每天早晚都关心父母,还要在精神上给予安慰。 04.外出和回来都要向父母禀报,应经常和父母联系,不让父母担心。 05.遇事要征求父母的意见,遵从父母教导,不要擅自做主。 06.不能背着父母私藏哪怕很小的物品。否

5、则会让父母感到伤心、难过,也会有损你的道德。第三课【颂词及释义】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凡是父母所喜爱的,子女应尽心尽力去成办;凡是父母不喜欢的,子女应小心谨慎加以排除,不要去行持。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当我们身体受到伤害时,最担心的莫过于父母,他们会忧心忡忡、牵肠挂肚;我们的道德若有缺失,则会让父母尊长蒙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父母特别关心我、呵护我、疼爱我,如果父母老了,我孝敬他们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困难;父母如果憎恨我、讨厌我,经常打我、骂我,甚至折磨我,我还能一样孝顺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孝顺。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子女应好言劝他

6、终止不良行为。劝说的时候,要和颜悦色,柔声细语,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慢慢地让他接受。【本课要点】 01.做事情要随顺父母的心意,考虑父母的意乐。 02.孝养父母的方法主要有: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智。 03.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待外来文化要实行“拿来主义” 。04.为了父母和天下众生,我们应该保重身体、涵养道德; 05.无论父母怎样对待我们,我们都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尽子女的孝道。06.即使父母做得不对,子女还是应和颜悦色,以婉转的语气劝说。如果对父母都采取蛮横的态度,就不可能发起无上的菩提心而度化天下无边的众生。第四课【颂词及释义】谏不入 悦复谏 号

7、泣随 挞无怨假如父母不听劝说,要等父母情绪好的时候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就要哭泣着恳求他们,就算是遭到了父母的责打,我们也不要有任何怨言。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父母生病的时候,煎好的汤药,我们应该先尝一尝。还应该不分昼夜地在病床边服侍病中的父母,一刻也不要离开。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父母去世后应该守丧三年,念及他们的恩情时,要伤心痛哭;住处要尽量简朴,不能奢靡豪华,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戒酒、戒肉、戒烟乃至禁止歌舞等一切娱乐活动,行持善法以纪念父母。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办丧事时,要尽到礼节,不可以草率随便(也不要铺张浪费) ;拜祭父母的时倏,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对待

8、已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时一样恭敬孝顺,谨慎行事。【本课要点】 01.侍奉父母的过程中,见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如果父母不采纳你的意见,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能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02.要想孝敬父母,以佛法来利益他是最好的。莲池大师说过,孝有三种:孝、大孝、大孝之大孝。“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 ”意思是说,做子女的为父母做事情,奉养饮食、衣物等各种资具,这是一般的孝顺。“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 ”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不违背世出世间的种种规则,好好做人,使父母获得快乐,这是大孝。出家人虽不能天天守着父母,但我们立身行道、不让父母担忧,这就是大孝。“劝以念佛

9、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 ”劝导父母一心念佛,若能往生净土,则是大孝中的大孝。所以,出家人不必担心无法对父母尽孝。 03.在这个世界上,从世俗角度而言,没有比父母更重要的事情。工作再忙,官位再高,父母生病时也应该亲自守护,昼夜不离,无微不至加以照料。04.父母辞世、上师涅槃后,要守丧三年,日夜行持善法以纪念哀思。第五课【颂词及释义】【出则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哥哥姐姐应该友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则要恭敬哥哥姐姐。兄弟姐妹若能和合、没有争执,也是对父母的孝顺。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语言若能包容忍让,别人说了刺耳挖苦的话尽量忍

10、下来,不必要的冲突自然会销声匿迹。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不管吃东西或喝饮料,都要请长辈先用;就座时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本课要点】 01.讲“出则弟”也就是出门以后,如何与兄弟姊妹及外人和睦相处。 02.出则弟的总则:a.兄弟姊妹仍应爱护,而且,这种理念也可用于金刚道友的团结和合上。 b.子女和睦也是对父母的孝顺。 c. 你若连兄弟姐妹都不关心,那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更不会出手相助了。d.大乘教义,其究竟宗旨就是要以无私的心,关爱天下一切生命。 e.孩童时代建立友爱观念非常重要。 f.要让孩子做好人,父母、老师都有责任,都值得努力。 03.出则弟的处事方法: a.若

11、能从小断除对财物的贪执,就会止息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b.兄弟姊妹之间说话不能过激,否则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c.对他人所说的难听之语,我们应该修安忍,没必要记在心上。 04.出则弟的核心内容是长幼有序、尊卑有次。 a.人如果不受礼的规范,就和动物没有差别。 b.礼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c.儒教在世间法方面有很好的传统,他们对来世的研究一片空白,在有些话、有些事上造下很多罪业。第六课【颂词及释义】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先到长辈叫人时,自己听见了应及时回应,并帮着去呼唤人。如果所叫的人不在,应当回来禀告长辈,并进一步询问,有没有需要自己帮忙的事情。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

12、呼名讳,同时在尊长面前,也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从而藐视长辈。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走路时遇见长辈,要主动上前去行礼问候。长辈有什么吩咐就依教奉行,没有吩咐就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如果骑马或乘车时遇到了长辈,一定要下车跟长辈问讯,恭敬地站于一旁让长辈先过。即使他已走过去了,也要目送他离开百步以外,或直到看不见为止,自己才可以乘着坐骑离开。【本课要点】 01.长辈叫人时的礼节:代叫或者询问需要帮助做的事。 02.称呼长辈或者在长辈面前时的礼节:对长辈要用尊称,不能炫耀自己。 03.走路时遇到长辈的礼节:就问候或者打招呼,让长辈先走。 04.

13、骑马或乘车时遇到了长辈的礼节:下马或者下车问讯,让长辈先走并目送。第七课【颂词及释义】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长辈若还没有坐下,晚辈不能坐下来,否则就是不懂礼节;即使长辈已经坐下,晚辈也不能随便坐,只有长辈示意大家就座后,才可以坐下。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在师长面前说话,声音要小、音量要低,不可大肆喧哗;讲话的声音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小,若小到对方没法听清,这也不合理。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拜见长辈时,不要慢吞吞,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而应快步上前,以示对长辈的尊重;从尊长身边告退时,不要转身就跑,好像巴不得快点离开,而应缓慢地退出。拜见的过程中,当长辈问话时,应起身恭敬回答

14、,目光注视着长辈,不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对待年纪与父亲相近的长辈,如叔叔、伯伯、舅舅,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样敬重;对待年龄和兄长相仿的人,也要像对待家中兄长那样尊敬。【谨】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早上应该早早起床,晚上应该睡迟一点;如果不好好珍惜时光,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到老的时候想努力也来不及了。【本课要点】 01.幼者在长者面前不论坐还是立,都要遵守长幼有序的规则,这一要求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孟子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五个层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五种人伦,涵摄了人类所有关系的准则。 02.在师

15、长面前必须有恭敬心,声量要适度。即使是符合事实的道理,也要理直气“缓” ,以柔和的语气来表达。 03.觐见或辞别师长,进退要缓急适度。回答长者的问话时,应该站立并以恭敬的眼神注视长者,认真作答。 04.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应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05.要晚睡早起,珍惜时光,勤行善法。第八课【颂词及释义】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早晨起床后,修行人通常会念经、磕头、作功德。而普通人早上起来,先要洗脸、梳头,把自己打理干净。同时,吃完饭后要刷牙漱口,上厕所之后马上洗手。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帽子一定要戴正,衣服的扣子一定要扣好;袜子、鞋子也要穿合适的,鞋带应该系紧,日常仪表一定要端庄

16、。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放置衣帽的时候,一定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随便乱扔,否则就会弄脏。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穿衣贵在干净整齐,不必追求昂贵华丽、名牌流行。对外,衣服应符合身份;对内,要相合自己的经济状况。【本课要点】 01 搞好卫生很重要,不仅能令他人生信,而且有利于自己的修行。 02.衣着要整齐干净,从外在的仪容装束上可以体现出来一个人的涵养。 03.要物有定位。不仅是衣服,任何物品都要放在固定位置上,住处或办公地方要干净、整洁。 04.衣服不必华贵,但一定要干净整洁,符合身份,不必要换来换去。第九课【颂词及释义】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在饮食的过程中,不可以挑剔,不能吃得过多,也不能吃得过少,应该恰到好处、适可而止,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年少时千万不能喝酒,酒喝多了会伤身体。一个人酒量再好,还是会醉,酒醉之后,丑态百出、不堪入目,难以形容。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走路时要从容不迫,步伐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而站着时应端端正正,不能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