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教学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27559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诗中寄寓形象的情感。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习题独学与组间合作讨论,掌握诗歌形象鉴赏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己的独学能力和组间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诗歌的人物形象鉴赏规律的归纳及答题技巧【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要求我们可以看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前提,是基础。只有正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才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其中的艺术魅力。2、学生情

2、况分析:分析高考考点,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高三的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训练学生的整体鉴赏诗歌能力和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3、教学方法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由于学生文化底蕴较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差等特点,本节课将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总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

3、、训练、互动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得分率的目标。【媒体准备】 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软件、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课前 3 分钟,欣赏民乐合奏大浪淘沙,要求学生随音乐集体朗读诗歌。目的是通过营造诗歌氛围,使学生培养情绪、熟悉语言材料,为本节课内容作准备。二、通过导学案的逐步完成来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迁安市建昌营高中“三模九步能本课堂”导学案高三 年级 语文 课题: 诗词鉴赏之形象篇 课型: 习题展示课 班级: 姓名: 编号: 编制人: 审稿: 日期: 奋斗的汗水,浇灌出成功的鲜花 【自主学习互动展示当堂检测】模块 自学内容 *

4、学法指导 * 随堂笔记 互动策略展示方案夯实基础学法指导:(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考点 1 鉴赏人物形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琵琶行中白居易自己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考点 2 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考点 3 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后两种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称意象。二、提问方式及解题步骤1、提问方式:(1)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2) 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3)诗人的形

5、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4)赏析 XX 的形象。(5)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等等。2、解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3)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4)紧扣题目要求,拟写答案。即:形象+分析+主旨情感(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指出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借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示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 分)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

6、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设计 1 道实例题,依据所给答题步骤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互动策略】1.各组学生自学所给资料,知道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做题方法,然后组间对子抽查。(7)2.每组 3、5 号根据答题步骤到展示区完成所给例题。(5 分钟)然后组间讨论完善答案(3 分钟) ,教师指定一组展示答案,其其余组补展和质疑(5 分钟) 。提升能力掌握方法与技

7、巧学法指导:根据夯实基础部分的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枫桥夜泊 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早 梅 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互动策略】【展示单元一】学生先独学完成,然后小组讨论完善答案。注意以下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分以下三步完成答题: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

8、图景;剖析作者思想。【展示单元二】小组展示的时候要注意: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 答题步骤注意遵从以下几点:(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达标检测学以致用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白鹭图 (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

9、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回顾反思5分钟总结你在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写出你存在的问题。组评: 师评: 参考答案:1.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 (步骤一)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步骤三)2.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

10、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 孤独的羁旅之愁。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鉴赏方法 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 。 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

11、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 【答案】 (步骤 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 2)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 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3.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4.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 “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 “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

12、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 ,但仍“心在天山” ,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三、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的规律,总结了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步骤,并且熟悉了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的特征。但是,鉴赏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鉴赏的每一内容都是以对诗歌的阅读理解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规律与方法,课后必须要加强对诗歌的阅读。四、教学反思:复习课常规思路是讲练结合,因本人教学水平有限,备课和教学过程都没能突破这一常规。对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平时学生答题不规范的情况而制定的,也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审题和

13、总结解题、答题技巧。这样的目标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也就是备课时要做到备学生这一要求。但这节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导学案上设计的内容较多,在课堂中美有全部完成,究其主要原因有:一、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的不够充分,学生对诗歌鉴赏分为分为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题材、评价五个方面,形象分析应注意哪些方面都了解甚少,这说明学生在高一二没有打下基础。正因为对这方面了解不足,使的导学案在设计上的内容安排过多。二、课前考虑不够充分。课前,如果在自习课上把导学案第一部分内容先发给学生,让学生险进行自行解读,这样能减少课堂上在这一环节所用的时间。三、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使得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至于这节课里面存在的许多不足,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本人虚心接受,努力改正。你们的批评就是我成长的阶梯,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