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饮食文化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1307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韩饮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韩饮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韩饮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韩饮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韩饮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韩饮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韩饮食文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韩饮食文化对比研究摘要:文化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各不相同,即使在文化和地缘上相近的国家,在饮食文化上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民族特色,因此,在经济一体化程度深入的今天,饮食文化便成为了一个国家文化的窗口,了解饮食文化的差异,对增进彼此了解,促进国际文化融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中韩饮食文化历史分别做出概括,进而对中韩两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进行阐释和比较,区别其异同,然后在从地理环境、宗教影响、传统文化等因素分析中韩两国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最后总结出同源异流的中韩饮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韩国饮食文化

2、,历史概况,特点,比较。目 录第一章 中韩饮食文化的历史概况 4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概况 4第二节 韩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概况 5第二章 中韩饮食文化的特点 7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7第二节 韩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7第三节 中韩两国饮食文化特点的对比 8第三章 中国与韩国主要节日饮食文化比较 9第一节 中国春节饮食文化 9第二节 韩国春节饮食文化 9第四章 中韩饮食文化差别原因的分析 10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10第二节 宗教对中韩饮食文化的影响 10第三节 传统文化对饮食文化影响 10第五章 同源异流的中韩文化 11参考文献 12中韩饮食文化的历史概况一、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

3、史概况中国的饮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饮食活动与各种礼仪活动、文学艺术、政治、哲学等各个领域都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满足了人类生理上的需求,而且更加注重人类精神上的满足,所以逐渐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1、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概况饮食最早起源于巢氏的旧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不懂得人工取火,也不懂得熟食,当时的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并足以形成文化。燧人氏的时候已经能够钻木取火食用熟的食物,进入石烹时代。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有了改善是在皇帝时期,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

4、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是在汉代,这归功于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了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 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取代了动物油的使用。饮食文化的高峰是在唐宋时期,过分讲究“ 素蒸声音部、罔川图

5、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2、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历史概况到了近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近现代的饮食文化的发展,就是融合中西饮食文化精华于一炉的过程实现的,自从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国门,开始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6、,在西方的文化领先于中国的大背景下,便开始了西化的进程,这一进程是以饮食为先导的,西方的饮食文化通过各种路径不断涌入中国,其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在中华文化对外交往史上是空前的正如严昌洪先生西域东渐记所说:“由冲突走向融合的结果是外来的许多习尚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须臾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呈现出与祖、父辈完全不同的风貌。”这便是中国传统饮食生活中出现了创新,二创新又蕴含着传统。就像农作物的近亲繁殖,必然使其原有的优良本性逐渐退化,而远缘杂交,不仅可以保持双方原有的优良外来风格,而且也不是他们简单综合的中国近代饮食文化,在文化形态上完成了古代向近代的转型。二、 韩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概况旧石器时代的

7、人们通常采摘野果和猎取动物以及鱼类为食,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开始从事农耕种植谷物,并开始制作陶器用来储藏食物。青铜器时代人们种植的作物开始增多:水稻和豆类开始被种植栽培。由于铁器时代由于使用铁质用具,作物的产量呈飞跃的增长,三国时代,由于高丽人喜欢吃肉,所以发展了百济和新罗人的酿酒和制酱技术。在高丽时代,受佛教影响,因为禁忌杀生,所以肉食衰退。并且在寺院内只能制作酒饼、面条、盐和茶等等。高丽后期,蒙古军队侵入,肉食的苗头也随之而来。牛杂汤、香肠、牛头料理逐渐流传开来。烧酒也从他们的驻扎地区开始大范围流传。这样以来,这个时期肉食与素食交替食用就演变成了如今的饮食方式。在朝鲜时代,佛教和饮茶文化衰

8、退,人们开始食用狗肉和生鲜。这个时期的玉米、辣椒、土豆、地瓜等从美洲进入,饮食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用辣椒面腌制泡菜和制作辣椒酱的时代开始了。土豆和地瓜也在青黄不接时派上了用场。像现在做饭使用工具一样,铁器时代开始使用铁锅。做饭之后锅底焦糊的饭粒便是锅巴,向其中加入水后就可以煮成锅巴汤,韩国人的饭桌上一下子便具备了米饭、汤、炖菜、烧烤、凉拌、酱肉、大酱、酱油、黄酱、辣椒酱、泡菜等。根据季节和食品的种类、烹饪方法的不同,人们开始使用筷子和汤勺。挑选一次性准备好的食物的合理数量来食用。在节日和有大型活动时,人们常喜爱吃米饭;在春秋时节把大麦饭和杂粮饭掺杂起来食用;在夏天喜好食用刀削面和汤粥;在冬天

9、偏好食用汤饭和疙瘩汤。史前时代,虽然以鱼类和肉类为主食,但随着农耕生活的巩固,五谷成为中心主食,而蔬菜鱼类和肉类则转变为副食。中韩饮食文化的特点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第一,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交通乃至饮食、服饰等行业;精神方面:哲学、史学、文学、医学、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音乐绘画、书法、伦理、道德、教育、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第二,菜系多种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 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还

10、有八大菜系:川菜、粤菜、苏菜、鲁菜、湘菜、浙菜、闽菜、徽菜。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讲究品味情趣。我国烹饪不仅具备了“清、鲜、滑、嫩、爽”的口味特点,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偿的方式、进餐时的流程、用餐的娱乐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第五,伴随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名人

11、食趣。中华美食往往伴有优美动人的故事。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鸿门宴、东坡肉第六,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二、韩国饮食文化的特点第一,韩国饮食有“食为五福之一” 的说法。韩国菜的特点是“五味五色”,即由甜、酸、苦、辣、咸五昧和红、白、黑、绿、黄五色调和而成,菜肴以炖煮和烤制为主。第二,韩国饮食口味特色是“高蛋白、多蔬菜、忌油腻,喜清淡” 。味觉以凉辣为主。韩国人自古以来把米饭当做主食。韩式餐的口味

12、特点是鲜、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烤肉、冷面、伴饭及参鸡汤、牛肉汤等。第三,泡菜是韩国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有句俗话说,泡菜是半个粮食,不管多麼奢华的宴会饮食,餐桌上也少不了泡菜。”韩国人无论贫富贵贱,都以米饭为主食,一日三餐都不离泡菜。第四,韩国饮食比较注重形式,餐具讲究,吃饭时各式各样的小吃经常摆满桌面。据说这是受古代皇宫中餐饮方式的影响。第五,在韩国汤也是用餐必不可少的部分,辣椒也是家常菜里不可缺少的部分,“水冷面”和“拌冷面”都是汤多且爽口的食物,“拌冷面”是以辣椒酱调味的一种冷面吃法。三、 中韩饮食文化特点的对比饮食的本质需求的不同:“中国人吃味道,韩国人吃营养。”这是对中韩饮食文化

13、特点的简洁概括,也就是说,韩国人的吃主要是为人体营养的需要,韩国人将菜肴称之为“料理”,其中就有一种身体调养的意思,它是按照人体营养的需要来调理人的饮食,它满足的是人对自身身体的调节与保健。而中国人则就不一样,一味地寻求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要求吃的精细、精致,但大多数对营养的注重是缺乏的,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像韩国人学习的。烹饪方法的不同:中国菜肴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而韩国的菜肴是以炖煮和烤制为主。饮食的形成的地域范围不同:中国地域广阔,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饮食,范围广、空间大,由于韩国地域相对狭窄,饮食的类别和所涉及领域相对于中国便少了许多。中国与韩国主要节日饮食文化对比一、中国春节饮食文化中国的春

14、节以喜庆、团圆为主。北方喜欢包豆包、包饺子、炸豆腐,而南方则因地不同而各有各自的讲究。总体而言,春节的食物一般是喜气为先,讲求吉利的。例如吃鱼代表年年有余,吃面条代表钱串子,吃年糕代表“年年高” 、“步步登高”,吃五谷代表 “五谷丰登”之意。二、韩国春节饮食文化韩国的春节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为基础的。他们比较喜欢一边喝真露一边吃“岁餐”。韩国最有代表性的春节料理是 “米糕片汤”,古代的韩国人崇尚太阳,白色的小圆状米糕片就代表着太阳,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汤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中部和北部地区还喜欢在米糕片汤里加入山鸡肉、绿豆芽、蘑菇和泡菜为馅的饺子(这点与中国有点雷同)。中韩饮食文化差别原因的分

15、析一、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地区的文化都是一定地域内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很深的地理根源,在一定地理环境下食物资源和生产活动决定着人们的饮食方式的差异,这深刻的说明了复杂多样的地理形势和气候环境为中韩饮食文化的多种多样都提供了空间条件和自然条件。二、宗教对中韩饮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不同的宗教信仰制约着饮食文化的发展,在中国,不同宗教对饮食有着不同的制约,例如:素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伊斯兰教不食用猪肉等等,而素食文化也直接影响了韩国饮食,使其结合自己的宗教饮食特征,形成了独特的韩国饮食文化。三、传统文化对饮食文化影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韩国的饮食观念是个性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和韩国的不同哲学思想及因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而产生的,中国在阴阳五学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的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同源异流的中韩饮食文化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美食烹饪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