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2011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题型第14题(古代诗歌赏析)模块内容汇编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4548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一2011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题型第14题(古代诗歌赏析)模块内容汇编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6年一2011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题型第14题(古代诗歌赏析)模块内容汇编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6年一2011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题型第14题(古代诗歌赏析)模块内容汇编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6年一2011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题型第14题(古代诗歌赏析)模块内容汇编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6年一2011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题型第14题(古代诗歌赏析)模块内容汇编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一2011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题型第14题(古代诗歌赏析)模块内容汇编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一2011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题型第14题(古代诗歌赏析)模块内容汇编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 年一 2011 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题型第 14 小题【 古代诗歌赏析 】模块内容汇编解析2006 年一 2011 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分七个大题(内含 23 个小题)题型至今从未变动,其中第四大题内、第 14 小题属【 古代诗歌赏析 】模块内容。【试卷命题立意】:第 14 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试卷赋分情况】:第 14 题赋分 8 分.【试题分析】:湖北卷的古诗鉴赏题,06 年、07 年考的是两首唐诗、08 年考的是一首宋词、09 年考的是一首宋诗、10 年考的是一首宋词、11 年考的是两首宋诗。06 年一 11 年湖北【高考语文】卷第 1

2、4 小题题型【06 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 分)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1

3、)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 分)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 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 分)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

4、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附:(一)丹阳送韦参军赏析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好诗,它感情真 挚深厚,造 语 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 ,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 ,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 “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

5、,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 之类的辞藻来暗指“ 愁”字。本句“ 一别心知两地秋 ”,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 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 鸦也纷纷飞尽,各自 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 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 谐,妙 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6、 1丹阳郭:地名。唐天宝 间 以京口 (今江 苏镇 江 )为 丹阳郡,曲阿 为 丹阳 县 (今江 苏 丹阳 县 )。二者地理位置相近。(二)暮春浐水送别送别赏析历来送别诗多写离愁别恨 ,这 首诗则匠心独运,撇开柔情,着重抒 “古今情”。这就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绿暗红稀出凤城 ”。时值春暮,京城已是叶茂枝繁,故说“ 绿暗 ”;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 、“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 隐衬远 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 “凤城”,指京城。友人辞 “凤城”而去, 诗人依依惜别,心情起伏不平。“暮云楼阁古今情” 。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西沉之 际,引 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7、,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楼阁” 一本作“宫阙”),“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自然勾起“ 冠盖 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的惆怅 。总之,诗人此刻脑海中翻腾着种种激情契阔离别之情,忧 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 这些扭结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又都从京都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 ,唐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历代兴亡,沧桑百感,一 时汇集,涌至笔端,俱由 “古今情”三字含蕴其中。还是这个“ 古今情 ”逗出了三 、四句的抒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

8、指眼前送别 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 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 而过,再入渭水 东去,故云。这川流不息的宫前水 ,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 诗人特地提醒说:“ 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 。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 ,而皓首穷经 ,虚 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 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 难封”,而空死廊下。正是这条宫前水

9、 ,不 仅流尽了成千上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华,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 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词浑茫,韩诗杳渺,其 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 ,而写得 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舍弃了歧路沾巾的常调,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 兴亡之情,统括为“ 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 ”、“暮云” 、“宫前水”等衰败景象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 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 轻点,三、四句浓抹。诗意内深广,韵味悠 长,令人读后

10、回味无穷。【07 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 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 分)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

11、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08 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华清宫吴融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12、。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 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 分)【答案】(1)(4 分)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4 分)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三国演义开篇

13、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答案解析】(1)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解答此题,要借助背景理解全词,从而理解诗歌形象。根据背景资料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提示: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因为“无端良匠画形容”,作者“如今方表名踪”,极具幽默、诙谐的韵味。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则把作者虽未及第却毫不自卑的志存高远、自信乐观,生动地表现出来了。(2)“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借“夕阳红”表现自己了的自信、憧憬,有一种大器晚成的欣慰在里边。沧海桑田,历史演变。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

14、旧在,几度夕阳红” 中的“夕阳红”,它象征的就是历史不断的更替变化。【09 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 分)(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 分)【答案】(1 ) 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 (或桥影)。 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2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15、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考点】(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第一小题:明写好找,暗写相对难些。“暗写”也就时侧面描写,结合诗歌和平时所学,一般不难判断。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 水 面 初 平 云脚 低 。 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 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 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 。 最 爱 湖东 行 不 足 , 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 。 ”通 过 “几 处 ”、 “新 燕 ”、 “浅 草 ”等 表 现 “早 ”。第 二 小 题

16、 : 题 目 考 查 写 景 的 手 法 、 角 度 。 考 生 明 白 了 这 一 点 , 就 可 以 从 修 辞 、 写 景的 顺 序 、 角 度 、 炼 字 等 方 面 作 答 。【赏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