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高考热点关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120690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高考热点关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年整理】高考热点关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年整理】高考热点关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年整理】高考热点关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年整理】高考热点关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高考热点关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高考热点关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高考热点关注,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核心:立德树人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法治国理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能力 ,(一)可将话题融入文科试题,语文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试题材料。政治可通过考查社会生活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典型事迹,使试题的主题和材料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历史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地理可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

2、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主义指导思想 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 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基础3、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结合实践考查法治理念,如政治可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法律实践活动素材,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重要法律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宪法和法律知识、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内容的理解,以及在现实

3、生活中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的能力。历史科可以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考查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变化,以及法律在世界各国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影响。,依法治国,一、热点材料1、2015年,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2、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有权不可任性,让权力受到法律约束、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成为全国代表委员以及业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

4、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5、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社会救助法一件件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立法项目,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审议通过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系列决定、决议的及时通过,保证了重大改革的有序进行。6、至今,我国出台的现行有效法律已有24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其中“立法为民”是立法工作的鲜明

5、特点、永恒主题。,依法治国,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3、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4、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可以督促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可以为人民谋利,政府取信于民,国家长治久安。5、我们要有国家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6、行使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6、公民行使监督权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以事实为依据,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8、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享有各项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9、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三)注重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入题”?姜钢认为,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如语文、政治等科目可以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

7、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 在数学和理科综合等科目中,也可以适当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考查的内容,如将四大发明、勾股定理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作为试题背景材料。,“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让传统文化焕发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8、“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我们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目标。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创造性转化包括“传承”“创新”两个内在环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关键在于集传承、创新于一体:以文化传承涵养文化创新,以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传承,以创造性转化推动创新性发展。,(四)核能利用转基因或成考点,对于当前社会关注的“创新能力”,也应在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在理科试题中,可以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前沿问题为背景和切入点,比如核能的利用及存在的风险、电池技术的改进和瓶颈、转基因的利与弊、化学与食品安全等。“通过设计考查

9、创新能力的试题,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积极实践,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思考科学进步如何造福人类。” 对于文科卷,则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从而考察创新能力。,核能利用,属于能源专题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核能利用的利弊问题,官方回应转基因“慎重推广”:抢占技术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6年1月28日上午10时新闻发布,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一号文件

10、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我们一定要抢占技术的制高点;第二,从国际上来看,虽然还存在一些争论,但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有权威性结论的,任何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可以说与传统的食品一样,它是安全的。我们国家对转基因技术的政策是一贯的,是明确的。第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 门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 保安全的基础上来慎重推广。,文章中没有涉及英语、数学科目?,肯定要渗透一般应该在背景材料或阅读中体现,(附加1)引力波,日前美国科学家公布“引力波的发现”引发国内科学界与媒体热议。但就这个发现来说,完全不是发现一个引力波那么简单。这个发现的重点是暴涨(inflation)理论

11、。引力波是大爆炸的后遗症。意义:让大爆炸宇宙模型更加牢固了;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一发现离大一统理论又近了一步。自然界一共四种力:电磁力、引力、强力、弱力。,引力波,在引力波理论中,物质运动或者物质质量发生变化都会激发引力辐射。从数学上来讲,我们可以把任何物质或物质系统的质量分布以质量多极矩的形式表示出来,引力波是由于质量多极随时间变化时辐射的。引力波天文学为科学工作者拓展了思路,开拓了一片新的视野,为我们提供许多其他观测方法不能取代的方法,也会丰富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引力波的发现,无疑是为目前的物理学界和宇宙学界,乃至整个基础科学界打入了一剂强心针,引力波,非你莫属五年前的春节特别节目

12、,有一位被称为“诺贝尔哥”的民间科学家曾提到过引力波,巧的是五年后,引力波被证实了。不少网友表示,他的理论未必靠谱,但主持人和嘉宾的不尊重让人气愤。,(附加1)屠呦呦获诺奖,2016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81岁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因为青蒿素的发现成为中国自然科学诺奖获得者第一人。屠呦呦曾在2014年获得美国拉斯克奖。,屠呦呦获诺奖,老人身上奋力拼搏、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科学风范,以及崇高的为

13、民情怀和不辍的科学坚守对社会来说,不管西医中医,能治病才是良医;不管中药西药,有疗效才是好药;学科的最大的合法性、生命力,是由其社会价值决定的。有价值的学科理论、学科特色,不用担心它会消失。全球华人无不振奋。振奋,是因为这是一次历史性跨越;振奋,还是因为每个中国人都与有荣焉;振奋,更是因为它让中国科技界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屠呦呦获诺奖,获得诺奖,“中医与西医谁该加冕”的背后,折射出由来已久的中西医之争。近百年来,西医东渐,占据国内医学的主流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医边缘化。诺奖论功行赏,反对中医的人自然不愿给获奖成果贴上中医的标签,而力挺中医的人则认为当之无愧。诺奖对促进科学家做出独创性的发现无

14、疑是有效的,但这种制度并不是完美的。屠呦呦在获奖后感言“这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不会被历史忘记,“个人与集体”不应成为对立的因素,而应在中国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有机的统一”。,教学建议,文科:政治老师对时事重点进行通识讲解; 理科:老师研究、教室张贴;立足“三观”,培养学科素养、学科思想,从生产、生活入手大话题,小切口;价值观和知识普及;背景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三贴近原则: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