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肇庆市2009届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测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19704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肇庆市2009届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肇庆市2009届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肇庆市2009届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肇庆市2009届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肇庆市2009届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肇庆市2009届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肇庆市2009届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测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09 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 6 页,3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

2、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满分 75 分。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 、 “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 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2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 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

3、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大一统”主张 B “三纲五常”学说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D “天人感应”学说3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 27 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日:十斗 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A政府管制粮食买卖B政府实行抑商政策C政府对市严格管理 D汉代关税的数额非常高4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A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产生B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

4、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5针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研究学问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A工商皆本 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 D发明本心26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其评价众说纷纭,其中“中国近代化第一人”的评价,适用于李鸿章对下列哪件事所起的历史作用 ?A镇压太平军 B签订马关条约C兴办洋务企业 D创办安庆内军械所72009 年 2 月 25 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右图)。这两件文物流失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8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某

5、一时期,在城市风行,引起政府的查禁。不过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是在租界区,还开了不少新戏馆。 “座上客常满,红粉居多。 ”据此推断“某一时期”是指A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B18 世纪末C20 世纪中晚期 D19 世纪初9右图是某研究小组收集到的近代中国某个政党的党员证,该实物应该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研究的直接史料? A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兴中会的宗旨B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同盟会的宗旨C国民党及其排满反帝思想D中华革命党及其反帝反封指导思想10右图是 1936 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从中你能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有这是姜曦为她的诗词集做的广告1936 年以前中国已出现电影和影星报纸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宣传

6、媒体申报着重宣传农民形象和工农革命 名称的西化成为一种潮流A B C D11. 新华社北京 2003年 10 月 25 日电: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 25日给宋美龄亲属发去唁电,对宋美龄女士逝世深表哀悼。唁电全文如下: “宋女士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抗战 ”这段话表明了对A国民党政府片面抗战的谅解B宋美龄女士反对日本侵略的赞扬C宋美龄女士毕生事业的赏识 D蒋介石推行亲美政策的肯定12.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 ”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

7、理解,错误的是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反军阀的奋斗目标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13.有人在回忆我国特区创建时说道:“反对特区的非议很多,有人还发来一本租界的由来的小册子,似乎办特区就会办成租界、殖民地。 ”对“租借”和“特区”的理解,3错误的是A租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国干涉下的被迫开放B特区是新中国主动开放的表现、C两者的目的都是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两者性质不同14.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

8、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 交政策或事件不包括A.“一边倒”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日关系正常化15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 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老百姓负责。 ”以上村官任务的 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C.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6. 为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与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A. 加强思想控制 B. 重视制定法律

9、C. 不断强化皇权 D. 不断削弱地方权力17 “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 德的本质。 ”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泰勒斯 D. 苏格拉底18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 18 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 了A.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 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C.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19 以下是马克思对 17世纪某国的描述

10、:“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 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这个国家应是A. 葡萄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20.2008 年 11 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 18 世纪末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 ,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人民主权说 三权分立说 因信称义论 天赋人权观A. B. C. D. 21. “这可能

11、被认为是奇观: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 ”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 ”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改革开放22.从世界历史研究发展的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所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是A.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B.扩大了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C.较好地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D.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3.下表显示甲、乙、丙三国 1950 年与 1980 年的国民平均生产毛额(以 1985 年的美元为计价标准)。根据本表判断,甲、乙、丙三国最有可能分别是4年代 1950 1980 增长率甲国 1578 11

12、183 609%乙国 3594 13408 273%丙国 8931 15573 74%A甲:英国;乙:法国;丙:西德 B甲:台湾;乙:苏联;丙:日本C甲:日本;乙:西德;丙:美国 D甲:美国;乙:台湾;丙:法国24.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了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日本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 ”这体现出A两极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B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出现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25乔泊桑对巴尔扎克说:“你既有能力而且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 ,与这种思想一致的创作风格是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二

13、、非选择题:满分 75 分,本大题共 7 小题,其中第 31、32 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一题。26 (11 分)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结台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 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唐朝建立后,于武德七年(公元 624 年)颁布赋役令 ,其中祖庸调制中有“损免”(亦称“灾免” ,即因为受灾而减少或免去租庸调)制度的规定,其主要内容是:“诸田有水旱虫霜为灾处,据现营田,州县检灾(核实灾情),具帐申省,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损七以上,课役

14、全免。若桑麻俱损者,各免调。若己役已榆(“榆”:缴纳的意思),听免其来年,经二年后,不在折限(“折”:减免的意思) 。另据唐律疏议规定:“其应损免者,皆主司合言。主司,谓里正以上,里正须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多者奏闻。 ”唐宋田赋的“损免”与“灾伤检放”论稿【材料三】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 ;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大清会典问题:(1)据材料一,概况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4 分)(2)据材料二提供的有关历史信息,说明唐

15、朝前期对田赋灾免做出的原则性规定包括哪些方面?(3 分)(3)据材料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2 分)5(4)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2 分)27(15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6401688 年英国爆发反对绝对王权的革命。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高潮阶段。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幅 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与 18 世纪的“双元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交相辉映。“双元革命”的综合效果是启动了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现代化进程世界文明史问题:(1)17 世纪的科学革命在英国达到高潮阶段的标志是什么?(2 分)(2)17、18 世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