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史学习大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0239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两汉文学史学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先秦两汉文学史学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先秦两汉文学史学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先秦两汉文学史学习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先秦两汉文学史学习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秦两汉文学史学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两汉文学史学习大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先秦两汉文学史学习大纲文学作品的阅读书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类的书籍,具体如下(华农图书馆可借者):(一)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编.第二册.新1版 I211/5=2/V.1:2馆藏复本:6可借复本:3 朱东润主编 获取超星电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6中文图书 2.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下编.第二册.新1版 I211/5=2/V.3:2馆藏复本:6可借复本:4 朱东润主编 获取超星电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6中文图书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下编.第一册.新1版 I211/5=2/V.3:1馆藏复本:6可借复本:4 朱东润主编 获取超星电子书上

2、海古籍出版社 2002.6中文图书 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编.第二册.新1版 I211/5=2/V.2:2馆藏复本:6可借复本:2 朱东润主编 获取超星电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6(0)中文图书 7.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编.第一册.新1版 I211/5=2/V.2:1馆藏复本:6可借复本:2 朱东润主编 获取超星电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6(0)中文图书 8.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编,第一册.新1版 I211/5=2/V.1:1馆藏复本:7可借复本:3 朱东润主编 获取超星电子书(二)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4 I212.1/102馆藏复本:6

3、可借复本:6 郭预衡主编 获取超星电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7(0)中文图书 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3 I212.1/9/V.3馆藏复本:6可借复本:6 郭预衡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中文图书 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2 I212.1/9/V.2馆藏复本:6可借复本:6 郭预衡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0)中文图书 1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1 I212.1/9/V.1馆藏复本:6可借复本:6 郭预衡主编 获取超星电子书(三)罗宗强、陈洪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是教材的配套作品选)中文图书 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第三卷,宋辽金元卷 I212.1/18/V.3馆藏

4、复本:4可借复本:3 罗宗强,陈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中文图书 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 I212.1/18/V.1馆藏复本:4可借复本:2 罗宗强, 陈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中文图书 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第四卷 I212.1/18/V.4馆藏复本:4可借复本:3 罗宗强, 陈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3中文图书 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第二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I212.1/18/V.2馆藏复本:4可借复本:3 罗宗强,陈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四)林庚、冯沅君的中国历代诗歌选1.中国历代诗歌选 .上编.一 I222/4馆

5、藏复本:4可借复本:3 林庚, 冯沅君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0)中文图书 2.中国历代诗歌选 .上编.二 I222/4/V.1:2(ZS)馆藏复本:1可借复本:1 林庚,冯沅君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0)中文图书 3.中国历代诗歌选 .下编.一 I222/4/V.2:1(ZS)馆藏复本:1可借复本:1 林庚,冯沅君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0)中文图书 4.中国历代诗歌选 .下编.二 I222/4馆藏复本:2可借复本:2 林庚 冯沅君 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0)中文图书 5.中国历代诗歌选 :先秦至隋代 I222/164馆藏复本:3可借复本:3 林庚主编 清华

6、大学出版社 2006(0)中文图书 6.中国历代诗歌选 :唐五代 I222/1654馆藏复本:3可借复本:3 林庚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0)中文图书 7.中国历代诗歌选 I222/4馆藏复本:14可借复本:14 林庚 冯沅君 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第一部分 神话要点常见的神话及其主要内容第二部分 诗经一 要点诗经的篇数:305 篇,另有 6 篇有目无辞关于诗经编定的各种说法:王官采诗说、公卿献诗说、孔子删诗说诗三百与音乐的关系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分别包括哪些功能(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十五国风包括哪些?各是什么地方的诗?国风的创作年代“雅”和“颂”的含义小雅的

7、创作年代大雅的创作年代颂的创作年代“大雅”与“小雅”依靠什么来区分什么是“变风、变雅”赋、比、兴的定义“比”分为哪些情况(重点)“兴”又分为哪些情况(重点)“比”和“兴”的联系与区别(重点)诗经的最常用句式:四言最常用的章法:重章叠句诗经的另外一些语言特点(双声叠韵,叠字)春秋时期如何用诗?赋诗言志(特别是断章取义)汉初四家诗各自的学派与流传状况:今文经学:齐、鲁、韩三家,皆已失传。古文经学:毛诗,流传至今。毛诗的特点:以训诂见长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往往被概括为什么?(风雅精神)在文学史上有什么影响?(重点)二 阅读篇目精读篇目:入选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者5泛读篇目:其

8、余诗经作品三 推荐阅读书目(华农图书馆可借者):诗经释注 I222.2/87(ZS)馆藏复本:1可借复本:1 程俊英 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诗经选 I222.2/68-2馆藏复本:1可借复本:1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诗经今注 I222.2/66馆藏复本:1可借复本:0 高亨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诗经选译 I222.2/41馆藏复本:4可借复本:3 周振甫译注 中华书局 2005诗经直解 I222.2/45/V.1馆藏复本:1可借复本:0 陈子展撰述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3诗经 I222.2/83馆藏复本:3可借复本:1 (宋)朱熹集传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诗

9、经全注 I222.2/28馆藏复本:6可借复本:2 褚斌杰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第三部分 先秦史传叙事散文6一 要点尚书与春秋的体裁(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各自的语言特点左传的作者、体裁、全称、别名左传与春秋的关系:是否传春秋?左传在经学中的学派:古文经学左传的思想倾向:民本思想与爱国思想(儒家的立场)左传记事的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以鉏麑刺赵盾为例左传对战争的描写有什么特点?(重点)左传中的人物语言有何成功之处?(重点)左传中的人物描写对后代小说的影响:通过人物的语言与行动来刻画人物,而非肖像与心理(重点)国语的记事时代、体裁与作者国语与左传的优劣战国策的卷数、编者、别名、体裁战

10、国策的历史真实程度如何?战国策的主要记言对象:纵横之士战国策的语言风格:铺张扬厉,气势磅礴战国策语言艺术的成就二 阅读篇目精读篇目:入选古文观止的左传 、 国语 、 战国策的篇目三 推荐参考书目(华农图书馆可借者)古文观止译注.第2版 H194.1/139馆藏复本:1可借复本:1 阴法鲁主编 春秋左传注.一.第2版 K225.04/27=2/V.1馆藏复本:1可借复本:1 杨伯峻编著 中华书局 1990春秋左传注.二.第2版 K225.04/27=2/V.2馆藏复本:1可借复本:1 杨伯峻编著 中华书局 1990春秋左传注.三.第2版 K225.04/27=2/V.37馆藏复本:1可借复本:1

11、 杨伯峻编著 中华书局 1990第四部分 诸子说理散文一 要点论语的主要内容及语言特点老子的主要内容及语言特点孟子的篇数,孟子的姓名与国籍孟子文章的特点(重点)庄子的篇数,庄子的姓名与国籍庄子的主要创作方法:三言(重点)庄子寓言的特点:(重点)荀子的篇数,荀子的姓名与国籍韩非子的篇数,韩非子的姓名与国籍战国策 、 孟子 、 庄子 、 韩非子 、 荀子的共同创作特点(寓言与比喻)战国策 、 孟子 、 庄子 、 韩非子 、 荀子里常见的寓言故事(阅读书目略,下学期“先秦诸子专题”课再列)第五部分 楚辞一 要点楚文化对“楚辞”的影响(民歌、俗乐与巫术)屈原的姓、名、字,祖先,官职屈原的作品包括哪些(

12、24 篇)楚辞的定义(重点)“离骚”的含义离骚的写作年代与主旨离骚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美人香草”的内涵(重点)“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对诗经的发展(重点)离骚的浪漫主义精神离骚的主要句式特点九歌的篇数,各篇所祭之神九章的篇目及各篇的写作年代山鬼 、 涉江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抽思的形式特点:除了乱之外,有倡和少歌最早的咏物诗:橘颂 最早的咏史诗:天问宋玉的作品有哪些?宋玉在文学史的的地位:楚辞与汉赋之间的桥梁九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悲秋”主题的开创九辨中的秋景描写有什么作用?(重点)二 阅读篇目精读篇目:离骚 ;九歌中的湘夫人 、 湘君 、 山鬼 、 少司命 ;九章8中的涉江 、 橘颂 、

13、 哀郢 、 怀沙 、 惜诵 ;渔父 ;宋玉九辩 、风赋泛读篇目:屈原、宋玉的其它作品三 推荐参考书目(华农图书馆可借)楚辞选 I222.3/41, I222.3/41(ZS)馆藏复本:7可借复本:3 马茂元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楚辞补注 I222.3/26馆藏复本:3可借复本:3 (宋)洪兴祖撰 中华书局 1983楚辞选注 I222.3/6馆藏复本:2可借复本:2 金开诚 选注 北京出版社 1980.5楚辞新注 I222.3/7馆藏复本:1可借复本:1 聂石樵 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8(0)屈原集校注.下 I222.3/56/V.2馆藏复本:3可借复本:2 金开诚, 董洪利,

14、高路明著 中华书局 1996.08屈原集校注.上 I222.3/56/V.1馆藏复本:3可借复本:2 金开诚, 董洪利, 高路明著 中华书局 1996.08屈原辞研究 I207.22/889馆藏复本:3可借复本:3 金开诚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第六部分 汉赋一 要点汉赋主要分为哪三类(重点)贾谊的主要赋作品什么是“九体”?有哪些重要作品?汉大赋的主要特点(重点)标志汉大赋体制形成的作品:枚乘的七发七发的主要内容什么是“七林”?司马相如的主要作品名称及主人公子虚上林赋的优缺点扬雄的主要作品及其对赋的看法“扬马”指什么人?东汉抒情小赋的主要作家与作品汉赋的其他主要作家与作品二 阅读篇目以入选

15、了昭明文选的汉赋为主。其中精读篇目:西汉:贾谊吊屈原赋 、 鵩鸟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东汉:张衡归田赋 、祢衡鹦鹉赋未入选文选者:赵壹刺世疾邪赋泛读篇目:西汉:入选文选者:东方朔答客难 、司马相如长门赋 、扬雄甘泉赋 、羽猎赋 、 长杨赋 、王褒洞箫赋入选楚辞者:东方朔七谏 、王褒九怀 、刘向九叹 、严忌哀时命 、淮南小山招隐士未入选文选或楚辞者:司马相如大人赋 、扬雄河东赋 、扬雄解嘲 、 逐贫赋东汉:入选文选者:班固两都赋 、 答宾戏 、张衡二都赋 、 南都赋 、 思玄赋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马融长笛赋入选楚辞者:王逸九思未入选文选者:班固幽通赋 、班昭东征赋 、蔡邕述行赋三 推荐阅读书目(华农图书馆可借者)文选 I211/310馆藏复本:6可借复本:6 (梁)萧统 编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77.11昭明文选.一 I211/47/V.1馆藏复本:5可借复本:5 (梁) 萧统主编 西苑出版社 2003.3昭明文选.二 I211/47/V.2馆藏复本:5可借复本:5 (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