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1194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七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七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七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七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目的要求 了解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与预后熟悉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定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掌握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的护理措施教学方法 重点授课内容要点情感障碍(称为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方面的改变或紊乱。可表现为抑郁症或躁狂症,同一病人也可相继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形式,即我们所称的躁抑症(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其病程为发作性,每次发作可持续数月到数年,间歇期症状可完全缓解,不遗留明显的人格改变。发病率为 抑郁症比躁狂症多见,女性多于男性。1. 躁狂状态的

2、临床表现:心境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所谓的“三高”症状是躁狂发作的典型症状。(2) 心境高涨: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喜悦与兴奋。患者终日沉浸在欢乐的心境之中,表现为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洋洋自得,表情活跃而傲慢。(3) 思维奔逸:思维联想过程丰富而迅速,新的概念接踵而至 (可出现音联或意联),内容丰富,语量多、语音高、语速快。(4) 思维内容障碍:在心境高涨的基础上,患者可有自我评价过高,甚至出现夸大妄想。(5) 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精力旺盛,不知疲倦。爱管闲事,挑剔他人,好打抱不平。办事缺乏深思熟虑,整天忙忙碌碌,动作活动多而快,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6) 躯体症状:患者因

3、自我感觉良好,很少躯体症状和主诉。因话多而口渴多饮,食欲旺盛容易饥饿,但由于动作、行为增多,忙碌不能安静,无暇用餐,患者的体重一般减轻。睡眠明显不足,需求减少,性欲亢进。(7) 其他:部分躁狂急性发作时,可伴有一定的意识障碍,患者在此基础上伴有大量的幻觉、错觉、思维不连贯等症状,呈重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活动紊乱,并伴有冲动、攻击行为,临床上称之为谵妄性躁狂。1. 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以心境抑郁、思维迟缓、精神运动性抑制,所谓的“三低症状”为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1) 心境抑郁:是抑郁状态的特征症状。轻者高兴不起来,缺少愉快感;重者情绪低沉、苦恼、沮丧、忧伤,甚至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

4、感。抑郁的核心表现是“丧失感”,即表现为快乐、希望、自尊、兴趣、生活的价值与动力、欲望(包括本能的食欲、性欲与心理社会性的欲望)等的下降或丧失。(2) 思维迟缓:患者的思维联想过程受到抑制,反应迟钝。临床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考问题吃力等。(3) 思维内容障碍:在心境抑郁的基础上,患者可从自卑发展到自责、自罪,出现妄想。(4) 精神运动性迟滞:整个精神活动呈持久的、普遍的抑制,表现思维迟缓,联想抑制,言语少,交谈困难,兴趣索然、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主观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完成日常小事都感到费力,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力难于集中,记忆力减退。行动缓慢,严重者基本生活也不能料

5、理,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程度。(5) 自杀观念和行为:抑郁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有报道说,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曾企图自杀。患者一方面心境抑郁,感到生不如死,以自杀寻求解脱。另一方面认为自己罪大恶极,通过自杀惩罚自己。患者采取行为时往往计划周密,很难防范,因此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6) 昼夜节律紊乱:这是重性抑郁患者的特点之一。患者的情绪低落呈现出晨重夜轻的波动性变化。(7) 躯体症状:抑郁患者常终日不思茶饭,面容憔悴、目光呆滞,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明显。有头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口干、便秘、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等主诉,严重者可达疑病程度。2. 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的诊断要点(001)躁

6、狂发作(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 3 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要 4 项)(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语量增多;(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 、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8)性欲亢进。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一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

7、,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 1 周。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说明本躁狂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抑郁发作(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 4 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 2 周。(2)可存在

8、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 2 周。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说明本抑郁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3. 药物治疗(1)抗躁狂药物治疗:首选药物碳酸锂(2)抗抑郁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包括 择性 及 用的有阿米替林、丙咪嗪、氯丙咪嗪、百忧解、赛乐特和怡诺思等,剂量因人而异。抗抑郁治疗应包括急性期、持续期和维持期治疗三个阶段,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在 12 周以上,急性期治疗应使症状至少减轻 50%,故需 36 周,而后进入持续治疗期36 月,此期一旦停用药物,复燃率为 4060%

9、。维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复发,有效剂量维持二年后可考虑停药观察。对于有三次抑郁发作、五年内有二次发作、晚发性抑郁及有阳性家族史者,倡给予长程维持治疗。(3)其他治疗,如物理治疗光疗等。(4)心理治疗,如 6+1 走出抑郁团体治疗等。4.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治疗:(1)药物治疗: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和多虑平等。5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抗躁狂药:包括经典的抗躁狂药锂盐、抗惊厥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2)电抽搐治疗(主要用于重性抑郁、严重的躁狂发作等治疗。特点是起效快、安全性较高。(3)心理治疗(4)预防复发:双相发作的患者若每年都有发作,连续2年以上,应长期服

10、用锂盐。5.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多数患者病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社会功能,约有15患者处于慢性或残留有轻度情绪症状或躯体症状,社会功能也不能恢复到病前水平。约10的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发病年龄晚、有阳性家族史、缺乏社会支持和人格长期适应不良等因素常导致较差的预后。6.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评估:(1)健康史:个人成长发育史、既往史、生活方式、特殊嗜好、家族史、过敏史等。(2)心理社会功能方面:包括病前个性特征、病前生活事件、患者应付挫折与压力的心理行为方式及效果、对住院治疗的态度、社会支持系统等。(3)精神状况:可借助于心理评定量表作为辅助检查工具。如 . 躁狂状态的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

11、于机体需要量 (2)睡眠类型紊乱(3)便秘(4)感知改变(5)思维过程障碍(6)有外伤的危险(7)对他人有暴力行为的危险(8)生活自理能力下降8. 抑郁状态的护理诊断 (1)睡眠类型紊乱(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3)便秘(4)情境性自我贬低(5)焦虑(6)思维过程障碍(7)个人应对无效(8)有自伤(自杀)的危险(9)生活自理能力下降(10) 自我防护能力改变9.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评价(1)症状消失情况:患者的异常情绪反应是否按预期目标得到改善;患者是否发生过异常情绪状态下的冲动、伤人、自伤、自杀等意外行为。(2)患者自知力状况如何,能否正确认识、了解疾病,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及处理疾病

12、的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面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3)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如睡眠充足、 营养状况良好、 生活自理、能主动料理、生活有规律。(4)患者原有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是否得到良好的改善,对新的技巧接受能力如何。(5)家属是否对疾病的简单知识及如何应对疾病有所了解,掌握一定的照顾患者的方法。关键术语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一般指情感病理性的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谵妄性躁狂:部分躁狂急性发作时,可伴有一定的意识障碍,患者在此基础上伴有大量的幻觉、错觉、思维不连贯等症状,呈重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活动紊乱,并伴有冲动、攻

13、击行为,临床上称之为谵妄性躁狂。疑难解析隐匿性抑郁: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类别。临床表现主要是反复持续出现的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背痛不适等,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病人往往将其不适归之于内科疾患。此病容易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和其他躯体疾病,然而对症治疗往往久治不愈,抗抑郁药可能有较好效果。) 躯体功能方面:躁狂患者常常过度忙碌于他认为有意义的活动,而忽视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护理人员应主动提供少食多餐、高营养的食物,以维持患者所需的营养与水分。同时要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生活环境,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并帮助患者保持适当的穿着及个人卫生。(2) 心

14、理功能方面:应提供一个宽大的空间,刺激少的环境(如颜色淡雅、安静、人际交流少)。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沟通让患者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有利于病情的缓解。(3) 社会功能与行为方面:最重要的是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躁狂状态患者由于精神活动异常高涨、激越,自控能力降低,易发生伤人、毁物等冲动暴力行为;也常因夸大的意念做出超乎自己能力的行为,造成自我伤害而致严重后果。 合理安置患者的居住环境,减少周围环境的刺激与干扰。室内陈设力求简单、实用、安全,一些随手可得的危险物品应及时移开,以防被患者作为伤人的工具。 护理人员要设法引导患者把过盛的精力运用到正性的活动中去,以减少或避免其可能造成的破坏性行为。

15、对于患者完成的每一项活动,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患者的自尊,避免有破坏事件的发生。 对患者的爱挑剔,护理人员应态度友善,接受患者,鼓励患者合作,避免争论和公开批评。对于好表现自已、夸大自己能力的患者,护理人员不要讥笑和责备他们,而应以缓和、肯定的语言陈述现实状况,从而增加患者的现实感。对于有攻击性言行的患者,不要简单地指责患者,应耐心地协助患者了解此行为产生的后果,以及行为对别人所带来的影响。 及时了解每个患者既往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评估原因现在是否仍然存在;或是否有新的诱发因素产生,设法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 保证药物治疗的进行:护理人员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服药的合作性、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特别是对应用锂盐治疗的患者要更加关注,注意血锂浓度的监测。 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潜在暴力行为患者的一些先兆表现,如情绪激动、挑剔、质问、无理要求增多、有意违背正常的秩序、出现辱骂性语言、动作多而快等,及早的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应设法稳定患者的情绪。)躯体功能方面 保证营养的供给: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如选择患者喜爱的食物、陪伴患者进食、少食多餐等。必要时采取喂食、鼻饲、静脉;输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两性/情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