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解读孟子读后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183783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傅佩荣解读孟子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傅佩荣解读孟子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傅佩荣解读孟子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傅佩荣解读孟子读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味孟子也许每日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已看不清生命的意义,也许在一次次灰心面前,你失去了往日的快乐和自信。当你感到一切事情仿佛都变得浮躁,变得急功近利起来的时候,何不沿着历史的长河回溯,到往哲先贤哪里去寻找答案?或许一切都已经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但是那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那句“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那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依然如此振聋发聩,仿佛是带着千年的历史兴衰,带着清明纯净的人心之美,带给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动。最近读了傅佩荣先生的傅佩荣解读孟子 ,远远千年前的孟子被先生搬到了现代,他以现代白话译解传统的儒家经典孟子 ,并综合与融会历代注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

2、果,引领读者跨越文字的隔阂,去探究盂子的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那样对于如我一般底蕴并不深厚人而言样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国学经典,或多或少带着些深奥、博大的感觉。而当我不断深入去品读这本书时发现,傅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褪去长久以来国学被人们批上的厚重外衣,用易懂的语言让读者领会到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内涵,让读者在欣赏国学美妙之处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观。傅佩荣一直有“台湾版于丹”之称,他在国学的天空一书中为我们很好地阐释了孔子的真诚、孟子的向善、老子的智慧以及庄子的逍遥。他还用这四位圣人的理论,以最朴实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通读本书,我对关于孟子这一章的内容感慨颇深。他将教育、修养、

3、仁政等孟子的观点融合在故事里面,颇有深入浅出的效果,为我们阐释了做人,做学问,做事的最终目的。让人回味无穷,意味深远“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在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时代,提高能力降低欲望,人才能快乐。要有修养,修养是成就自己。到达某种程度之后,快乐就会由内而发,自然随之而来。关照各人的内心,在快乐中成就立体的生命。在这一点上,孔孟是一致的。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又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做君子就是做一个内心完善的最好的自己。当内心强大,开阔而坦然时,当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时,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生命的境界也不断得到提升。傅佩荣教授笔下的孟子,是

4、一个真诚的人,快乐的人-他的内心有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提醒和督促自己去做该做的事。这样的人他的人生也是自信而快乐的。傅教授重新解读了孟子的快乐人生,他所展现的孟子,是全方位的孟子:教育,人伦,修养,人生等。并以他的朴素主义哲学观点为依据对现今人们的困惑一一做了点拨,古事寓今,启发人深思。孟子继承发扬孔子思想,是一部记载孟子周游列国与君主论政的对话录,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经典。孟子身处乱世,当时天下七国争雄,盛行合纵连横之权谋,而孟子却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君主对谈仁者王道,论辩滔滔,宏大深刻。我眼前出现了一个至真至善,大智大勇的孟子,他拥有一身浩然正气,他是最优秀的辩手和演说家,他相信人性本善,总

5、是用最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自己,他拥有一个天下大同的梦想,并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去坚持。我仿佛正看着他奔波在周游列国的路途上,仿佛听到那鸿畅的声音坚定地诉说着他的信仰,感染了一个又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为黎民百姓带来了美好生活的希望。孟子是如此的豁达,孟子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而不得志,没有机会来实现自己的“仁政”思想,但却非常自信洒脱。孟子说,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虽然孟子宣扬的“仁政”思想在他生活的年代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孟子从未言弃。他有那份自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 。儒家不在乎结局是否圆满,只在乎是否继续再做。这些话两千年来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对于我们凡人来说,工作学习中也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即使是最微末的细节也要全力以赴,在工作中成长,等到时机成熟,自然水到渠成, “天降大任” ,有承担大任的一天,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现在我们是不是太过脆弱了呢,一则是不相信自己,二则是太急于求成。也许根本就没有心情静下来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世界,也许只是为了超越别人争取利益而努力,忽略了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我想,像孟子那样拥有崇高动机的人是幸福的,像孟子那样骄傲自信,不畏惧一切困难的人,是最值得仰视的。我们现在缺乏的,不正是这样一种沉静之感,这种浩然之气吗?孟子是善

7、良的,他认为人做善事不是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尽自己的责任。真城引发力量,因为道德的价值,在内不在外。心是人区别于动物最可贵的部分。顺着人心真实的感觉,就可以做到善。善人是做好事让大家称赞,而仁者是发自内心主动做好事。反观当代,人们感慨着道德沦丧,凡事都追求一个回报,我不禁在想,他们真的能够得到快乐吗?而我相信,善良的人是快乐的,像孟子一样,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人是快乐的。我开始想,人如果丢掉本心,去追求那些表面的东西,那么他的人生也将是空虚的。现在的人又有多少走入了死胡同,失去了最初的那份本真呢?这是我读过傅佩荣先生的解读后对于孟子思想的一点思考,我们真的不应该忘记这些,孟子所言,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提醒,是鞭策,更是智慧。而也正是因为有了像傅先生这样愿意将古代哲人的智慧以明白晓畅的形式娓娓道来讲给现在的人,我们才能够了解他们并乐于学习国学,我们的传统文化才得以继续传扬下去。不过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