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服饰_图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1183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5.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世纪服饰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世纪服饰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世纪服饰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世纪服饰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世纪服饰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世纪服饰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世纪服饰_图文(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洲目 录 中世纪历史、文化概述 中世纪服装特点 拜占庭时期( 395年 1453年) 512世纪的西欧服装 哥特式时期( 1215世纪)中 世 纪 历史中世纪 ,也叫“中世”或“中古”,西洋史上的“中世纪”时期 ,其时间范畴是指 ,约 515世纪左右。中世纪的服饰史 从 地域 上分为东欧和西欧。从 时间 上西欧又分为 5化黑暗期”、 11马式时期”、 13特式时期”三个历史阶段。自公元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帝国北方日耳曼人的入侵于公元 476年灭亡后,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 东罗马帝国 却非常繁荣昌盛,在 中世纪一千余年间创造了独特的文化 ,这种集古罗马文化、古代东方文化和新兴的基

2、督教文化于一体的 拜占庭文化 , 对同期及后世的西欧文明影响很大。中 世 纪 文化中世纪文化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日耳曼蛮族文化以及东方文化融合在一起。主要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加之日耳曼异族和古典文化遗产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基督教文化发展中的不同形式和阶段,即 拜占延文化 、 罗马式文化 和 哥特式文化 。历史上没有任何时代的艺术相 11人的日常生活、想象力和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可以发现 中世纪人们的衣着服饰,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息。中世纪 服装特点( 1) 服装文化的交融性包括拜占庭服装中的不同民族风格的融合 西欧民族大迁移 带来的南北民族服装的大融合以及 十字军东征 带来的东西 服装文化的大

3、融合。( 2) 服装受宗教观念影响在中世纪时期各地区的服装发展中 无不渗透着基督教文化 的精神意蕴 ,这种宗教观念对以后的西方服装产生了深远影响。( 3) 中世纪后期(哥特式时期)是西方服装的重要转折点由古代向近代、由东方向西方、 由平面向立体、由宽衣形态向窄衣形态 的过渡,都在中世纪体现出来。拜占庭时期 ( 395年 1453年)一 历史背景二 拜占延艺术对服装的影响三 拜占庭时期服饰服饰面料主要服装装扮与饰物6世纪强盛的拜占延帝国古罗马帝国末期,皇帝君士坦丁在公元 330年迁都至拜占延,即今天土耳奇的伊斯坦布尔。公元 395年,帝国一分为二,即东罗马和西罗马。东罗马版图包括欧洲的马尔干半岛

4、,亚洲的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和非洲的埃及, 1453年灭于土耳奇之手。这一漫长的时期历史上称为 拜占庭时期 。一历史背景二、拜占庭艺术对服装的影响拜占庭艺术 以宗教性建筑为中心,屋顶穹窿形,从外部 看 朴实无华 ,但 内部 用白、绿、蓝、黑等珍贵彩色石料敷贴墙面,主要部分饰有镶嵌画,整个教堂装饰得极其 华丽灿烂 。受其影响,服装外形厚重保守,逐渐失去了古代的自然美,脱离了与人体密切结合的关系而呈现一种抽象的,绝对的守教性。以荣耀为借口,服饰多采用复杂华丽的刺绣,并镶有宝石、珍珠。教堂壁画三、拜占庭时期服饰 初期 沿用罗马帝国末期样式 中后期受基督教文化影响 由自然、朴素、单纯,

5、变得呆板、僵硬,色彩绚丽、华美,流苏、滚边、宝石装饰非常普遍, 表现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表面装饰上 ,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 给人一种强烈的否定人存在的绝对的宗教性 ,人们穿衣是为了包藏和掩盖身体。服饰成了“别等威显贵贱”的工具。服 饰 面 料来着远东的中国丝绸自行组织生产的锦缎丝绒棉织物刺绣、镶嵌等主要服装达尔玛提卡( 帕鲁达门拖姆( 帕纽姆( 罗鲁姆 ( 丘尼克( 霍兹 (尔马提卡( 1)形制特征 把布料裁剪成十字形,中间挖出小圆领 口,在袖下和体侧缝合,形成衣身宽肥的服装。 有时腰间系带 基督教的教徒穿袍衣特色是从领口两侧 的肩处到下摆边缘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饰 克拉比为基督教的象

6、征,基督血的象征)。( 2)服用基督教徒和普通 男女都可穿 的衣服。从这个时代起,男女几乎都抛弃了古代地中海赤露胳膊的风格。4世纪以后的 达尔马提卡 女子的达尔玛提卡袖口变宽,胸部多余的量被裁掉,逐渐显出身体的自然形; 男子的袖子则是变窄。这是从裁剪方法上使衣服合体的第一步,使向开始追求裁剪技法的中世纪服装迈进的先兆性举动 ,暗示着衣服脱离了古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藏于罗马圣 彼得大教堂的查理曼大帝的达尔马提卡,迄今发现的最为精美的达尔马提卡之一1) 这是一种稍长的大披风(或方形的大斗篷)。也是 拜占庭时代最具特色的外衣 ,也称斗蓬( 2)贵贱差异皇上及高官的披风衣长变长,方形变梯形。 为了

7、表示权贵,在胸前缝了一块四方形的装饰布,上面绣着金色的纹样。颜色规定 ,国王和皇后是紫色的 ,臣僚和重要官员是杂色的。通常是红色或白色。一般面料为毛织物,皇上及高官用丝织物3)服用: 男女皆可穿帕鲁达门托姆 斗篷 穿法 :是披在左肩,在右肩用用一个很大的宝石制成的饰针(安全别针)固定。右身偏袒 ,露出里面长衣。用饰扣扣结。帕纽姆 和 罗鲁姆 披绕式带状装饰性服装6世纪以前,女子用的帕拉到罗马末期逐渐变窄 “帕纽姆”到拜占延时代,帕纽姆 演变为 宽为 15状物 ,叫做“罗鲁姆”。服用:男女都可穿,先在平民中流行,后由神职人员穿用( 1) 丘尼克:筒形紧身贯头窄袖上衣。由古罗马的丘尼克演变而来,作

8、为男子内衣 。不同的是袖子变窄,衣身加长,两侧开衩,由刺绣纹样。( 2)霍兹:紧身裤子。像今天的 紧身裤 ,有丰富的花纹和色彩。丘尼克和霍兹在中世纪中期,最大的改变就是 男士加入裤子或裤套装扮与饰物贝尔 ( (面纱、面罩)贝尔:面纱,是一块长方形的布,用来包头或披在头上。服用:女性受基督教影响,要遮住脸,披面纱。 披面纱是拜占廷时期女子装束的一大特色 。大小种类很多,有齐肩长的,也有能遮盖住身体的。 一股是无花纹的素色织物或有条饰的织物,也有织进金线的豪华织物,还有的织物边缘做上流苏装饰。冠帽 拜占庭的 男女 几乎都不戴帽子,多以头巾代替 ,只有皇帝皇后戴王冠,农民戴宽檐毡帽。发型 男子均留短

9、发,女子则继承罗马帝国末期的女子发型。皇后头饰鞋履 男子一般都穿双长及腿肚子的长统靴,紧身的霍兹常常塞在长统靴里贵族女子则穿镶嵌着宝石的浅口鞋皇后 紫色鞋;其她人 红色鞋贵族女子穿镶嵌着宝石的浅口鞋男子一般都穿双长及腿肚子的长统靴饰 品5 12世 纪 的 西 欧 服 装一 民族大迁徙与十字军东征对服装响二 欧洲封建社会初期的文化背景三 1012世纪 罗马式时期服装罗马式建筑对服装的影响主要服饰战服与骑士服装日耳曼服饰一、民族大迁徙 与 十字军东征对服装的影响十字军东征11世纪末,西欧封建主向地中海东岸各国发动的军事殖民远征。 由于 会经济得以发展,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以农业为中心的欧洲大陆出现

10、了许多新兴城市。随着城市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封建贵族们对城市商品特别是东方奢侈品的欲望越来越大,于是, 11世纪末,西欧封建主向地中海东岸各国发动了军事殖民远征,史称十字军东征,历时约两个世纪之久,至 1291年结束。十字军东征意义及对服装的影响十字军东征打开了东西方文化和商业的交通 ,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西欧的货币经济从此日益繁荣。东方的一些先进生产技术如纺织、丝绸制造、印染等传到了西方。为西方贵族带回东方美丽的丝、棉织物和珠宝等奢侈品。 东方华美的服饰征服和影响了西欧人,模仿东方封建主的豪奢生活成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风尚。民族大迁移公元 4世纪起,原居于欧洲北部的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与

11、西罗马为邻,日耳曼人向西欧大举南侵(迁移),占领西罗马大部分土地,除日耳曼人入侵外,还有哥德人、北欧人向南侵袭。民族大迁移对服装的影响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向南迁移 ,由于受到北方民族穿紧身合体的上衣和下裤的影响,而改变了原来南方 (古希腊与古罗马 )不着裤子的情形。进而 奠定了往后欧洲男士以穿着裤子作为主流的基础。战服与骑士服装 较早年代里 , 骑士身上所穿的布料或皮革长跑又长又重 ,遮盖身体大部分 , 外面再穿上殴铁环连接编成的 网状铠甲 , 脖子上有兜帽保护 , 头戴钢盔 , 有时还带有保护鼻子的金属罩 。 稍后一个时期里 , 铠甲由硬金属片制成 , 头盔带有厚的面甲 , 可放下把脸遮住 。

12、 公元 14世纪 , 骑士不再穿铠甲 , 而采用紧身衣与长筒袜 。 衣料为亚麻 , 胸部用棉 , 碎麻填充 。二、 欧洲封建社会初期的文化背景 日耳曼人自公元前 5世纪起在北欧寒冷的未开发地区 ,过着以狩猎为主的原始生活 。 公元 1世纪前后转入定居的农耕生活 ,开始阶级分化 ,出现了贵族 。与此同时向南辗转迁移 。 在欧洲建立了德意志 、法兰西 、 意大利等新兴封建王国 , 从而形成西欧封建割据局面 。日耳曼人的服装 北欧为日耳曼人的生活区 ,当时被称为蛮族 。 日耳曼人原生活在严寒地带 , 其 服装以御寒为主 , 形成了 紧身合体的上衣和下衣 。 早期北欧人的窄衣服装对后来欧洲服装的发展开

13、拓了新的道路 。【 青铜时代日耳曼服饰 】 特点: 开始穿窄小紧身的上衣和下衣 衣料:开始多为动物的毛皮和皮革 , 后来出现了粗糙的毛织物和麻织物 。【 公元 3三、 1012世纪罗马式时期服装 从古代宽衣向近代窄衣过渡的一个阶段 一方面 , 形式上继承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宽衣 、 斗篷 、 风帽 、 面纱 , 宗教服和礼仪服原封不动继承拜占庭样式 另一方面 , 保留了日耳曼系腰带的丘尼克和长裤等紧身窄样式 。 这个时期 , 世界西洋服装从古代宽衣向近代窄衣过渡徘徊于两者之间的阶段 。 表现在服装上 , 即不显露体形 ,从头上垂下面纱 , 把全身掩盖起来 , 罗马式 后期 , 女服出现出现收紧腰

14、身 、 显露体形曲线的举动 , 这是 显示性差的前兆 , 预示着明朗造型的 哥特式 来临 。罗马式建筑对服装的影响 罗马式在建筑上表现为:半园形拱顶 、 十字形交叉拱顶 , 厚实的墙壁 , 狭小的窗户 , 雕塑造型抽象 , 超自然 , 形成一种宏伟的 , 超世的神秘感觉 。 服装中的罗马式风格 , 主要体现在那种厚重而封闭的服装中 。 封闭的理念 , 带来了男女服装同型的着装现象 , 男女的差别仅在于下装 。比萨主教堂 比萨斜塔主要服饰 服装 : 鲜斯 ( 里奥 ( 配饰 : 奥摩尼埃尔 ( 小口袋 ) 、 戒指 、 胸针等 长长的筒形 丘尼克式 衣服 鲜兹有窄长的紧身袖子 , 袖口装饰刺绣和

15、带子 , 领口有滚边作缘饰 , 衣长及地 。鲜兹布 里 奥 从达尔玛提卡演变来的这个时代特有的外衣 领口 、 袖口 、 下摆都有滚边或缘饰 , 衣长较鲜兹短 , 及膝或腿肚子 , 袖子有七分袖 、八分袖 , 袖口呈喇叭状 。 袖子变化很多 , 是这个时期服装上最具特色 、 最精彩的部分 。 布里奥着装特征是长长的腰带 12世纪后半叶 , 布里奥开始 从两侧收腰身 , 并非立体性构成 , 仍是平面的直线型裁剪 , 缺点是出现难看的横褶 , 于是在两侧开口用带子系起来 , 裙子部分接上三角形的布 ,使下摆量增大 。 十字军东征后 ,布里奥出现 纵向的褶【男 查安斯 利奥)】女子 外穿紧身背心一样的胴衣科尔萨基 ,领口滚边,背后开口,穿时用绳或细带系合。女装收紧腰身突出体型和曲线 ,是服装 显示性别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服装配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