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科普知识_图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1173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亮的科普知识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月亮的科普知识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月亮的科普知识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月亮的科普知识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月亮的科普知识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亮的科普知识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亮的科普知识_图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述月球 月球又称“月亮” 。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 127 ;夜晚温度可低到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

2、地球上约强 1 3 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 3476 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 3/11。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 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

3、它的体积是地球的 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 49 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 181;,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 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 16 ,也就是说,6 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 1 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 384400 公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 363300 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 405500 公里,相差 42200公里。 像地

4、球一样,月球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 米,南北极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凹陷约 400 米。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这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后,再回到的空间位置已不是原出发点了。由此可见,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参与多种系统的运动。月球的运动和其他天体一样,月球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月球除东升西落外,它每天还相对于恒星自西向东平均移动 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都比前一天约迟 50 分钟。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恒星月”,平均是

5、 27 天 7 小时 43 分11 秒。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它本身也在自转。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即 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 月球这种奇特地自转结果是: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而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只有靠探测器才能揭开月背千古之谜,人类的这个愿望早在 30 多年前就已实现了。 当今大型天文望远镜能分辩出月面上约 50 米(相当于 14 层高楼)的目标。 * * * - 2 玉免(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

6、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提供 )初探月球的奥秘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 千米。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上 50 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

7、实地考察那样清楚。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美国最早于 1958 年 8 月 18 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 3 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1959 年 1 月 2 日,前苏联发射月球 1号探测器,途中飞行顺利,1 月 4 日从距月球表面 7500 千米的地方通过,遗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这个探测器重 克,上面装有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探测设备。它在 9 个月后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飞往太空深处。月球 1 号发射两个月后的 3 月 3 日,美国发射的先锋 4 号探测器,从距月面 59000 千米的地方飞过,也未击中月球。月球号探测器从

8、 1958 年至 1976 年,前苏联发射 24 个月球号探测器,其中 18 个完成探测月球的任务。1959 年 9 月 12 日发射的月球 2 号,两天后飞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着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实现了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它载的科学仪器舱内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在撞击月球后便停止了工作。同年 10 月 4 日月球 3 号探测器飞往月球,3天后环绕到月球背面,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让人们首次看全了月球的面貌。世界上率先在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是 1966 年 1 月 31 日发射的月球 9 号。它经过 79 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在月球的风暴洋附近着陆,用摄像机拍摄了

9、月面照片。这个探测器重1583 千克,在到达距月面 75 千米时,重 100 千克的着陆舱与探测器本体分离,靠装在外面的自动充气气球缓慢着陆成功。1970 年 9 月 12 日发射的月球 16 号,9 月 20 日在月面丰富海软着陆,第一次使用钻头采集了 120 克月岩样口 ,装入回收舱的密封容器里,于24 日带回地球。1970 年 11 月 10 日,月球 17 号载着世界上第一辆自动月球车上天。17日在月面雨海着陆后,月球车 1 号下到月面进行了 10 个半月的科学考察。这辆月球车重756 千克,长 ,宽 ,装有电视摄像机和核能源装置。它在月球上行程 10540米,考察了 8 千平方米月面

10、地域,拍摄了 200 幅月球全景照片和 20000 多张月面照片,直到 1971 年 10 月 4 日核能耗尽才停止工作。 1973 年 1 月 8 日发射月球 21 号,把月球车 2号送上月面考察取得更多成果。最后一个月球 24 号探测器于 1976 年 8 月 9 日发射,8 月18 日在月面危海软着陆,钻采并带回 170 克月岩样品。至此,前苏联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宣告完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完整了。徘徊者,勘测者探测器- 3 后发射了 9 个徘徊者号和 7 个勘测者号月球探测器。徘徊者探测器样子像个大蜻蜓,长 3 米,两翼太阳能电池板展开 。探测仪器装在前部,电视摄像机放在尾部。勘

11、测者探测器有 3 只脚,总重达 1 吨,装有当时最先进的探测设备。最初5 个徘徊者探测器均无建树,直到 1964 年 1 月 30 日发射的徘徊者 6 号才在月面静海地区着陆。但由于电视摄像机出现故障,没有能够拍回照片。同年 7 月 28 日徘徊者 7 号发射成功,在月面云海着陆,拍摄到 4308 张月面特写照片。随后 1965 年 2 月 17 日发射的徘徊者 8 号和 3 月 24 日发射的徘徊者 9 号,都在月球上着陆成功,并分别拍回 7137 张和5814 张月面近景照片。1966 年 5 月 30 日发射勘测者 1 号新型探测器,经过 64 小时的飞行,在月面风暴洋软着陆,向地面发回

12、 11150 张月面照片。到 1968 年 1 月 1 日发射的 7个勘测者探测器中,有 2 个失败,5 个成功。后来,美国又发射了 5 个月球轨道环行器,为阿波罗载人登月选择着陆地点提供探测数据。经过这一系列的无人探测之后,月球的庐山真面目显露出来了。 自 1969 年 7 月 16 日美国 “阿波罗 11 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登月以来。根据对月球的多次实地勘探和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土壤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人类对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较多的了解。科学家认为,月球上的岩石比地球上的还要古老,月球和地球几乎是由同样的化学元素构成的,只是组成的成分有所不同。例如,月岩所含的钙和铝比地球上的岩石,其含量要

13、高,月球没有磁场,其外壳比较稳定,近 30 亿年以来几乎没什么变化。尽管天文学家早就认为,月球体态娇小,引力柔弱(为地球的 16) ,根本不具备缚住大气的能力,在向阳面的高温下,任何气体分子都会轻而易举地达到脱离速度而逃之夭夭。但对月球的实测表明,月球表面并不是没有任何大气的不速之国,只是大气层太稀薄,表面大气压仅为 2,而且大气成份比较复杂,随时空多变,通常在黑夜时的大气成份主要由 40%的氩、40% 的氖和 20%的氦组成,到日出时还会加入极少量的甲烷和氨等,有些地区的大气中还会发现极微量的氢、氡、钠、钋和钾原子等。美国科学家日前宣称,月球上有冰存在,这就可能为探索月球奥秘的人们提供饮用水

14、,也可将冰分解为氢和氧,从而为火箭提供燃料。 从实地勘探中发现,月球上总共有 30 多万座环形山,星罗棋布,彼此环抱,最大的环形山,直径近 300 千米、海拨高达 6000 米以上,十分壮观。遗憾的是,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源,这些山都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十分荒凉。显然,要想使如此荒漠的月球世界成为适合于生物生存的天堂,最终变成一个生机勃勃、万物竞存、鸟语花香的天上人间,当务之急是必须解决月球上的供水问题。多年来,科学家们已提出过多种设想。有一个解决办法是:采掘月球上储存量极为丰富的氧化铁,用太阳能熔化炉进行熔炼,使其放出大量的氧,与运输飞船从太空中收集制取的液态氢相结合,来生成供月球开发需要的水

15、。这种在月球和太空就地取材,合成制水的方案,从原理上是可行的,但要实施这一巨大的工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涉及到能源、采掘、运输、生活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配套解决。 对人类最富吸引力的,是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气体状的“氦这是一种比目前地球上核电站所用的氘原料的放射性要低得多的核材料。“氦本大量存在于太阳喷射出来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 中,在几乎没有大气的月球上,“太阳风”直接降落下来,久而久之,在月面的沙粒、岩石中,大约集聚有上 100 万吨这种材料,若能进行大量开采,不但可供月球开发所需能源,还可为 21 世纪地球核聚变提供用之不竭的核能原材料。 月球的白天和夜间持续时间都长达半月之久,白天气温最

16、高达 127,夜间温度又低达零下 183 度,如此酷热严寒而又温差剧变的气候,是月球上没有人烟和生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科学家已对如何利用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然后利用这- 4 其适合于人类居住的生活基地作过长期研究。有一个方案是,他们通过对月球的一些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月球很可能是一个空心球体。基于这一认识,有朝一日,就可在月球表面打一条通道,进入月球地壳深处的“地下月宫”,在那里建造一座适于人类居住的“地下城”。这样,乘坐飞船奔月的旅游者,可在这座“地下城”找到过夜的旅馆。科技工作者就可以这座地下城为基地从事月球资源勘探、太空产品生产、天文观测等活动。在“地下月宫”这个永久基地未建成之前,科学家建议可以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