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生化课件 第三章 核酸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211362 上传时间:2016-12-0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暨大生化课件 第三章 核酸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暨大生化课件 第三章 核酸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暨大生化课件 第三章 核酸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暨大生化课件 第三章 核酸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暨大生化课件 第三章 核酸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暨大生化课件 第三章 核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暨大生化课件 第三章 核酸(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核酸 1868年 , F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基本组成单元为核苷酸。 核苷酸由碱基、戊糖、磷酸组成。 核酸按其所含的戊糖种类的不同分为两大类: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 一、概况 核苷酸由碱基、戊糖和磷酸连接而成。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单元 核苷酸 核酸中的碱基有两类:嘌呤碱和嘧啶碱 嘧啶是平面分子,嘌呤也很接近平面,但稍有翘折。 两种主要的嘌呤碱:腺嘌呤( A)和鸟嘌呤 (G) 。 三种主要的嘧啶碱:胞嘧啶( C)、尿嘧啶 (U)和胸腺嘧啶 (T)。 酮式与烯醇式 核苷酸的碱基有酮式和烯醇式两种形式 ,核苷酸聚合成 酮式存在 组成核苷酸的戊糖 核糖与脱氧核糖 糖

2、环上的 嘧啶碱的 9相连接。糖与碱基之间的连键是 N 为 手性碳, 和 两种构型。 核酸分子中的糖苷键均为 核苷中的碱基与糖环平面互相垂直。 核苷由戊糖和碱基缩合而成,并以糖苷键连接 核苷中的戊糖羟基被磷酸酯化,就形成核苷酸 核苷酸的命名及缩写符号: (c/d) 核苷酸作为核酸的组成单元 在细胞代谢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在生物体中作为辅酶或辅基参与代谢作用。 核苷酸的重要生物学功能 脱氧核糖核酸 (一级结构是它的共价结构,包括核苷酸之间的共价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 核苷酸通过 3,5。 核酸链是有极性的, 53 测定 示其有着周期性的重复结构。 1953年, 模型在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

3、义。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 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磷酸与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 3,5成 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的平面则与纵轴平行。两条链均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结构上有大小两条螺形凹沟。 螺旋直径为 2一圈的高度为 中心轴每旋转一周有 10个核苷酸。 两条核苷酸链依靠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相连而结合在一起。 配对,形成两个氢键; 配对,形成三个氢键。 碱基配对 碱基堆积力 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范德华引力( s 维持 四:核糖核酸 (的结构 主要 核糖体 信使 转移 其他的 内小 染色体 。 天然 字母

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 1. 原核生物的 核生物的 2. 极大多数真核细胞 00个核苷酸的 3. 真核细胞 P,称为 5 5 尾 6、核酸的理化性质 核酸的紫外吸收( 260 旋光 核酸的两性解离 核酸的变性、复性与杂交 核酸的变性 核酸的变性指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无规则线团,使核酸的某些光学性质和流体力学性质发生改变,有时部分或全部生物活性丧失,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变性因素:加热、极端的 机溶剂、酰胺、尿素等。 增色效应( 核酸的熔点或熔解温度 ):紫外吸收值到达总增加值一半时的温度。 热变性 = ( 介质中的离子强度 变性 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复性( 分子杂交 异源核酸之间在某些区域有相同的序列,则退火条件下能形成异源双链,这种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生物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