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高一物理知识点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113259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高一物理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7年整理】高一物理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7年整理】高一物理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7年整理】高一物理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7年整理】高一物理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高一物理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高一物理知识点(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时间和位移3.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46V 的交流电源 打点周期:T=0.02s,f=50 赫兹电火花计时器 工作电压:220V 的交流电源 打点周期:T=0.02s,f=50 赫兹 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 220V 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

2、运动的方法0、1 、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 1、s 2、s 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若s=s 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三、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四、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

3、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 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 v-t 图线 ,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五、注意事项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 50cm 的范围内清楚地取 78 个计数

4、点为宜。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 4 个轨迹点选 1 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 6 个。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 0 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常见考法纸带处理时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实验,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误区提醒要注意的就是会判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长度单位的换算、时间间隔的求解、有效数字的说明。例题 1. 在研究小车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

5、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秒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择 ABCDE5 个记数点,对记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单位是厘米,试求:ABCDE 各点的瞬时速度(m/s),小车加速度?(m/s 2),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的频略是 51Hz,但做实验的同学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大,偏小,不变 第一点为 A,第 3 点为B,第 5 点为 C,第 7 点为 D,第 9 点为 E AB 为 1.5,3.32 ,AD5.46 ,AE7.92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误区提醒例题 1.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

6、速度也增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不等于零时,速度大小一定变化解析:A 选项速度增大仅与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有关,与加速度大小无关 A 错。BC 选项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B 对 C 错。D 选项加速度的定义式是矢量式,即使速度方向不变但大小变化依然有加速度。答案:B点评:要理解速度增加的原因速度变化较大时,所用时间不确定则加速度也不能确定加速度的定义式为矢量式。例题 2. 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请问有没有符合该说法的实例。解析:举例如下:虽然速度很大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话,即速度不变,所以加速度为 0,所

7、以此说法正确。:速度为零,等到下个时刻速度不一定为零,所以这样子的话物体还是有加速度的,所以此说法错误。5.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7.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弹力8.摩擦力1.静摩擦力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产生条件:a:相互接触且发射弹性形变 b:有相对运动趋势 c:接触面粗糙大小: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2.滑动摩擦力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作用。产生条件:a:相互接触且发射弹性形变;b:有相对运动;c

8、:接触面粗糙.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N 指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误区提醒9.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考点 1.受力分析1.概念:把研究对象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的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一般顺序: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然后分析弹力,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弹力作用;最后分析摩擦力,对凡有弹力作用的地方逐一进行分析3.受力分析的重要依据:寻找对它的施力物体;寻找产生的原因;寻找是否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是否产生加速度)或改变物体的形状考点 2.力的

9、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 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这个力就叫做这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已知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考点 3.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1.求解方法: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 F1,F2 的合力,可以用表示 F1,F2 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的长度就为合力的大小,对角线的方向就为合力的方向。常见考法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它贯穿于力学、电磁学等各部分. 正确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若受力分析出错,则“满盘皆输”

10、. 受力分析单独考查的也有,但更多的是结合其他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 平衡类问题不仅仅涉及力学内容,在电磁学中常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复合场中的平衡,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平衡, 但分析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1.分析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1)明确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2)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3)受力分析(规范画出受力示意图);(4)建立平衡方程(灵活运用力的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及数学解析法);(5)求解或讨论(解的结果及物理意义).2.求解平衡问题的常用规律(1)相似三角形法:通过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求未知力.对解斜三角形的情况更显性.(2)拉密原理:三个共

11、点力平衡时,每个力与另外两个力夹角的正弦之比均相等, 这个结论叫拉密原理. 表达式为:F 1/sin =F2/sin =F3/sin (其中 为 F2 与 F3 的夹角 , 为 F1 与 F3 的夹角, 为 F1 与 F2 的夹角).(3)三力汇交原理:物体在同一个平面内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若这三个力不平行,则这三个力必共点, 这就是三力汇交原理.(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即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由此求得未知力.误区提醒1.受力分析时,有些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能准确确定下来,必须根据物体受到的能够确定

12、的几个力的情况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出未确定的力的情况,要确保受力分析时不漏力、不添力、不错力.2.对于分析出的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应找出其施力物体,不能无中生有,例如,物体做离心运动时,有可能会错把“离心力”当作物体受的力.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考虑,“性质力”与“效果力” 不能重复考虑.例题 1. 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三个力作用,其大小分别是 4N、5N、8N ,则其合力大小可以是A 0N B10NC15N D20N答案:ABC解析:这种题目的处理方法:先找任意两个力的合力的范围,再与第三个力合成。4N 和 5N 的合力范围在 1N 到 9N 之间,再和 8N 合成,最大的力便是 9+8=17N

13、,最小的力看能不能取到零,当然 1N 到 9N 之间可以取到 8N,若此 8N 且与第三个力 8N 相反方向的话,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就为 0N。所以三个力的合力的范围在 0N 到 17N 之间。所以此题选 ABC。例题 2. 木板 B 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 B 上放一重 1200N 的 A 物体,物体 A 与木板 B 间,木板与地间的摩擦因数均为 0.2,木板 B重力不计,当水平拉力 F 将木板 B 匀速拉出,绳与水平方向成 30时,问绳的拉力 T 多大?水平拉力多少?解析:对 A 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如下图:10.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一、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

14、四边形定则。二、实验原理 如果使 F1、F 2 的共同作用效果与另一个力 F/的作用效果相同(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 F1、F 2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 F 与这一个力 F/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实验器材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套(两个),弹簧秤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量角器,铅笔。四、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 A 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

15、,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如图所示)。4用铅笔描下结点 O 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弹簧秤的拉力 F1 和 F2 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椐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5. 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 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 O点起做出这个弹簧秤的拉力 F的图示。6比较 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 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五、注意事项 1用弹簧秤测拉力时,应使拉力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橡皮条、弹簧秤和细绳套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 O 必须保持不变。3.使用弹簧测力时,拉力适当大一些。4.画力的图示时应该选择适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的大些,同一次实验中标度应该相同,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常见考法每次实验保证结点位置保持不变,是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是物理学中等效替换的思想方法.由于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但结点位置不同,说明两次效果不同,不满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不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误区提醒由弹簧测力计测量合力时必须使橡皮筋伸直, 所以与 AO 共线的合力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