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高三年级下期第一次考试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892701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高三年级下期第一次考试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学年高三年级下期第一次考试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学年高三年级下期第一次考试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学年高三年级下期第一次考试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学年高三年级下期第一次考试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学年高三年级下期第一次考试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高三年级下期第一次考试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 学年高三年级下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986 年莫言小说红高梁的发表可谓轰动了整个文坛,莫言因此而成为评论界的热门话题,小说红高粱也毫无争议地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然而,以往的研究对该部小说文学价值的认识往往聚焦于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坛形成的冲击波,认为莫言在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上接受了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和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福克纳的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轨迹,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以往的批评界之所以如此评价该小说的文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与 1985 年以后大量西方文学涌入

2、中国文坛,形成整个文坛文学审美观念的变化这一文学大背景密切相关。其实,如果我们重返小说生产的历史现场,沉潜到历史深处,重新触摸那段真实的历史,就会情不自禁地佩服莫言敢于挑战权威的胆识与魄力。就文本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经典性因素以及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读者的阅读期待来看,以往的批评更多关注的是小说对生命意识的极度张扬,对民族精神内核的渲染以及小说在艺术上对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吸纳和扬弃,对于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红极一时的文学经典的社会学、历史学因素却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忽视。通过重读经典作品红高粱 ,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之所以能够在文坛掀起一股具有震荡效应的红高粱旋风,除了小说自身所具备的独创性,也与

3、文革结束后读者的阅读期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家莫言的可贵之处即在于他对十七年走红的红色经典的彻底颠覆。他在创作时,依据发生在家乡的一个真实的战争故事进行大胆地想象,一改文革前的军事文学多是再现战争过程的传统写法,而注重表现战争中人们的情感和心灵世界的脉动。同时,小说打破了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只注重塑造正面英雄形象的传统书写模式,不仅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敢爱敢恨,充满着情欲和野性、非贤妻良母式的中国农村妇女戴凤莲形象,而且精心塑造了具有叛逆性格和土匪习气,同时又具有除暴安良、抗御外侮的坚韧性格的抗战英雄余占鳌这一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这对于文革前已经被模式化的军事题材小说,无疑是一种新

4、的突破;对于长期经受文革思想禁锢的国人来说,他们能够在新时期初期读到这种具备另类因素的新型军事题材小说,无疑会获得一种心灵释放的阅读快感。因此,小说能够引起轰动,成为红极一时的文学经典,与当时广大读者的心态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丝丝缕缕的联系。正如莫言本人坦言:为什么这样一部写历史、写战争的小说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我认为这部作品恰好表达了当时中国人一种共同的心态,在长时期的个人自由受到压抑之后, 红高粱张扬了个性解放的精神一一敢说、敢想、敢做。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创作的社会意义,也没有想到老百姓会需要这样一种东西,如果现在写一篇红高粱 ,哪怕你写得再野几倍,也不会有什么反响。现在的读者,还有什

5、么没有读过?所以,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一样,每部作品也都有自己的命运。当然,这或许是莫言的自谦之辞。不过,这也从侧面折射出一种信息:小说红高粱充其量只是 1980 年代那一特定时代语境下产生的一个时代经典,至于其能否成为永恒的经典,2还需要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检验。(摘编自张书群为什么重读被经典化了的作家作品 )1下列关于红高粱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它经发表,其文学价值迅速得到整个文学界的普遍认可,它被视为新时期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B其文学价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局限在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上,被认为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轨迹。C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其文学价值的认知,与当时整

6、个文坛文学审美观念受西方文学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有关。D它问世就产生轰动效应,但最终充其量也只是 1980 年代那特定时代语境下产生的个时代的特殊经典。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莫言挑战权威的胆识和魄力,表现在他对十七年走红的红色经典的彻底颠覆,尽管这颠覆可能并不是自觉的。B 红高粱问世后,也一度遭到批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小说极度张扬生命意识,渲染民族精神内核。C上世纪八十年代对红高粱 文学价值的认知有片面性,其中对作品体现出来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因素有所忽视。D 红高粱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无论是戴凤莲还是余占鳌都不同于红色经典中的正面英雄。3根据原

7、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A要想深刻认知莫言敢于挑战权威的胆识与魄力,重返小说产生的历史现场,重新触摸那段真实的历史,是条行之有效的路径。B 红高粱具有独创性,又生逢其时,满足了文革结束后读者的阅读期待,所以能在文坛掀起一股有震荡效应的红高粱旋风。C 红高粱不是简单再现战争过程,而是致力于表现战争中人们的情感和心灵世界的脉动,所以它不同于十七年的红色经典。D 红高粱突破了当代军事题材小说的创作藩篱,而且显得很另类,所以它能给读者带来种心灵释放的阅读快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

8、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 ”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即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

9、,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3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 ”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

10、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乃以栗代为相。(节选自宋史唐恪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吏执其邻人 执:捉拿 B令以为信 信:真实C更俾亡辜死乎 俾:使 D恪乘城救理 乘:凭借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B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C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D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恪关爱百姓,为官尽责。他任郴县县尉时,有百姓被害,找不到尸体。当地官

11、吏把邻居当作罪犯制造冤案,唐恪为之争辩,并不顾县令劝阻,亲自查访,很快找到尸体,捕获真凶。 B唐恪治水有功,受到嘉奖。在沧州做官时,遇河水决堤,抗洪救灾时,他拒绝了孟昌龄的不合理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皇上下诏嘉奖了他。 C唐恪缺少远谋,没有主见。金兵来侵,提出割地要求,作为丞相的唐恪竟然听从十九位大臣的意见,同意割城,并命令勤王部队退去。 D唐恪智谋不足,被罢相位。他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西迁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弹劾免去相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5 分) (2)都水孟昌龄移

12、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戏赠郑溧阳 李白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 ,一见平生亲。【注】天宝十三年(754 年) ,李白漫游江东,写本诗赠郑晏(时任溧阳县令) 。羲皇人:即羲皇上人,意指伏羲以前的人,后人认为当时的人生活清闲自适。栗里:即溧阳。8诗中的“陶令”是指谁?请结合诗句谈谈其形象特点及在本诗中的意义。 (5 分)9末尾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请简要阐述。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3、。 (6 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虽能“不加劝” “不加沮” ,也只是做到了“_,_”的程度罢了。4(2)杜牧阿房宫赋用“_,_”写出阿房宫中的楼台栏杆比全国的城池都多,极尽铺陈之能事。(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唱出知己能超越时空、拉近彼此距离的亲切心情。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年 关 李立泰离年切近,还有十几天。我们

14、这里俗称年关。过年要买二斤肉吧,吃顿肉饺子。要买斤油炸丸子,供香老天爷爷、列祖列宗、老奶奶老爷爷,请他们保佑全家平安,保佑来年好收成,祈求我们有好的未来。我找遍屋内放钱的地方,席底下、抽屉里、柜头里,实在可怜,连一分钱都没有。年咋过?家里能变钱的有几十斤麦子,还有点玉米,还有两只寒羊。我摸小羊的脸,它瞪眼看我,抻舌头舔我。我喜欢它,它铰一身毛卖两块多钱,买十几斤盐。明年它就能怀孕生小小羊了。不忍心卖它,它是棵小摇钱树。看别的,麦子所剩无几,孩子小,总要吃点白面。只能卖玉米。我扛着 40 斤玉米赶集。粮食市在七队牛棚外,已来不少卖粮的社员。把口袋口一圈圈翻下来,便于买家看成色。粮食市多是卖麦子,

15、其他杂粮豆子、绿豆、小豆,都是小口袋儿,几斤十几斤的,不多。卖粮的社员脸色都不大好看,黄渣渣,不红润。在粮食市转悠的全是男社员,都穿黑棉袄黑棉裤黑棉鞋,领口被油渍染得黄不拉几,戴的单帽儿,也一圈油渍麻花,包的毛巾,要放到今天就是垃圾,脖子头发脏乎乎的。这其实是我的写照,我大概四个月没理发了,理一次发一毛钱,我节约了四毛钱。就是这次过年去理发,受到理发师的奚落:你快半年没理发了吧。我说没钱理发。反正冬天也暖和。他眼里放射出鄙夷的光芒,我觉得受到极大的侮辱。人,没什么也别没钱。半晌,老天爷爷起了北风,可以说黄风。天地间被尘土包围起来,人都缩着脖子。我多么盼着有买主啊!偶尔来位伸手抓把棒子,我满脸堆笑,乞求地看着人家,说:我这棒子好,是自留地套种,比春棒子不差。可是他问问就走了。风刮得不敢睁眼,看别人就知道自己,浑身上下头脸眉毛鼻子全是黄土,光剩一双眼里没土。天转晌,我看实在卖不出,就扛回来。父亲说:年底卖棒子不行,卖点麦子吧。其实这事我知道,麦子少不想卖。又等五天,逢集,那时全国逢集都是农历的“一、六”两天,是为打击投机倒把活动。我装了不足二十斤麦子,扛着赶集。我已出胡同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