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意识的内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769222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意识的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意识的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意识的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意识的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意识的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意识的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意识的内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 史 意 识 的 内 涵 、 价 值 与 形 成 途 径自从划分学科以来 , 学术研究就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训练模式、 思维方法和可预想的结果。 历史学的训练和研究 , 有助于人们拓宽认知半径获得历史经验并引起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 历史意识是指人们在历史认知基础上凝聚、升华而成的经验性心理、思维、观念和精神状态。历史意识决定着历史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认识层次和学术境界。 历史学科真正的学术效力和社会影响力在于推进历史意识的产生、 传播 , 最终使其成为人们普遍的精神和观念。正是这种普遍的精神和观念 , 决定着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状态 , 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品质。一、历史意识的内涵人们学习、研究和探索

2、历史 ,最后将得到一种精神积淀 ,即在思想和心灵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首先隶属于意识。 从当前的研究来看 ,尽管意识已经成为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 ,意识问题涉及的学科有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哲学等 ,但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仍存有诸多疑问与不解。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约化的处理 ,暂且接受这样一种对意识的一般定义: “ 意识就是像感觉、心境、情绪、反思、记忆、思维和自我意识这样的各种形式的主观经验。 ”1 至于特殊意识 ,人们熟知并经常使用的则有民族意识、宗教意识、历史意识、文化意识、审美意识、政治意识、阶级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等。研究者对历史意识内涵的探讨由来

3、已久 ,不少认识已经探测到了历史意识的基本内涵 ,梳理这些不同的观点 ,有助于形成更为全面、准确的结论。(一)历史意识近似于历史感对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的直观性、 形象性感受构成了历史感。历史感是指人们在观察和分析历史现象时 , 能够自觉地考虑到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历史氛围、历史特点等要素 , 撷取那些代表事物发展变化规律、 反映社会本质的内容 , 形成对于过去事物的整体感悟 , 对于人类、 社会、 自然的价值判断 , 对于未来事物的宏观把握以及产生的希冀、 忧虑等。 历史意识以历史感为前提 , 是人们在思想和观念中确立起来的一种自觉意识。这种意识往往成为主体认识、观察和处理外部世界各种问题的

4、方法与手段。哲学家对历史意识已有诸多阐述。在狄尔泰那里 , 认识者的历史意识致力于发展一种历史感 , 以便能够超越由自身时代造成的偏见。这显然是狄尔泰追求历史存在之客观性的结果。 2 历史意识就是对历史的自觉理解和反思 , 它取材于宗教神话或民间传说 , 表现在自觉的历史作品中 , 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历史意识、历史感虽然来自于历史 , 回顾着历史的脚步 , 但却不是再现历史的那些表面的事件 , 不是战争、入侵、改朝换代 , 不是专制、独裁与共和的争斗。尽管历史感和历史意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 但两者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 见下表 3: 历史感与历史意识的区别历史感 历史意识适用对象 人

5、及其作品 人属性 强弱与对错 只存在有无 、强弱之分 ,没有对错之别既存在有无、强弱之分,也存在科学(正确)与非科学(错误)之别主要内容 对作品而言 ,是一种悠久的历史味 ,有历史特色 ;对人而言 ,是历史时空感、 历史认同感、 历史使命感、 历史敬畏感和历史眷恋感从历史角度思考问题的自觉意识、学科意识、专业意识、证据意识 ;现阶段的发展意识、全球意识、多元意识本质 感受、体验、情怀、意境 思维 ,意识 ,观念 ,精神目的性和工具性 主要点是人的目的 ,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 ;当帮助你感悟历史时又是工具主要点是工具 ,是思考问题的方法 ,是理解历史的能力 ,是培养的目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没有时代性

6、和阶级性 有时代性和阶级性获得途径 培养、体验和感悟 培养和训练意义 提高个人素质 形成价值观 ,改善方法和能力(二)历史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意识是人的一种思维过程或思维活动 ,历史意识则是立足于历史的思维方式 ,是对历史进行反思和总结 ,从历史中寻求客观规律并运用于实际生活。历史意识既包括对现实生活世界的批判性反思 ,体现着主体对生活世界本质的深刻反思和把握 4P2, 也反映着人们对历史事实、观点、理论的再现能力。历史意识是一种跨越时空审视历史的思维方式 ,它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 ,在对复杂的历史材料进行分析、综合、 抽象后 ,把一切事物看成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 ,根据历史启示和历史发

7、展的规律来理解历史、 观察现实、展望未来 ,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对自身、民族、国家、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理解和反思带入历史研究和撰述中 ,从而必然传达出一种选择取舍后的史学观念。认识、理解、反思以及取舍的角度、范围等 ,都是史学研究者历史意识的体现 ,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旨归 ,反映着历史与现实间的必然联系。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历史情境与现实社会构成了一种相互阐释的张力结构和互动关系。 任何对历史的发掘和解读 ,对历史的追问和思考 ,总是将找寻古今共通、 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精神特质放在突出位置。尼采曾把人的历史意识分为两种 :批判性历史意识

8、和纪念碑式历史意识。批判性历史意识 “ 以现在和将来的名义全盘批判过去 ,以便从过去的控制下完全解放出来。这种控制是一种负担因而必须全盘否定 ” 。与此相反 ,纪念碑式历史意识则是要从过去时代 “ 寻找英雄行为的榜样来给现实注入活力 ,教导人们在现实中怎样再一次具有英雄性 ” 。 5P65 对历史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在思想中长久累积 ,就会逐渐凝结、升华为人观照历史与现实、探索人生和世界时的一种眼光、一种襟怀气度、一种精神观念和思维方法。换言之 ,历史意识就是能够跨越特定时空探察人生、 社会和世界 ,审视过去、 现在和将来的一种思维观念与方法。 这一观念与方法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1对既往历史

9、与文化传统的反思、崇仰和敬重 ;2 尊重事实 ,讲求客观 ,揭示历史活动的真实面貌 ;3 回溯过去 ,探察现实 ,筹划未来。 6 (三)历史意识是历史观历史意识是人们对历史的态度、 认识、 解释和评价 , 大致包含几个方面的含义 : 一是贯穿于研究者的思维和判断中的历史感 ; 二是能够发现并把握研究对象的历史规律及其独特的历史形式 ; 三是对研究对象所关涉的史实和历史知识有认识的自觉性 , 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研究对象在历史发展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 是人们关于历史的起源、目的及与此相关的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方向性的确定无疑的认识与信念。从一般意义上讲 , 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

10、史的记忆和描述 , 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 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 7P6 历史意识总是以被诠释的方式出现 , 所以首先涉及的是人们的认知和诠释活动。 人们在诠释历史时 ,总是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历史态度和历史意识 , 即历史观。(四)历史意识是价值观历史意识是人类关于事物及其辩证关系的公理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既是人类在各种生活、 生产和社会管理活动中积淀下来的 , 又是人类在各种学术活动中积淀下来的。 任何历史意识都含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 既涉及文化认同 , 也涉及行为导向 , 从而能动地反映历史存在 , 即人们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洞察、对历史经验

11、的正确总结以及对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五)历史意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历史意识是指思维主体了解自身所认知的过去是什么 , 所要传达的观念是什么。历史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自我存在意识 , 即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 将自身从动物界提升出来 ;2 时空意识 , 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 , 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中的思维是不同的 , 历史意识则表现在能够看见其中的联系 ;3 关联意识 , 即能够从现在的想到过去相关的 , 从这一方面联想到另一方面 ,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4 解释意识 , 即能够吸取过去的经验来解释现在的问题 , 反省自身 ;5 批判意识 , 即借古讽今、达到一种明

12、智的教育。8 历史意识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过程 , 它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程度。 我们认为 , 历史意识是由人类、社会乃至自然界演化的背景、差异、过程等历史知识凝聚、升华而成的经验性心理、思维、观念和精神状态。人类社会乃至自然界演化的背景、差异、过程等历史知识 , 经过凝聚、提炼并升华 , 最终成为学习和探索者的经验、智力、道德、信仰等思维、观念因素及心理、精神状态。历史意识就是这种因素和状态的总括。历史经验拓展知识世界 , 历史背景增强认识广度 , 过去和现在、 本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差异 , 催发主体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和对文化生态的认识 , 历史过程则反映着人类、社会、自然界的发展

13、、变化。在历史意识中 , 智慧、信仰、道德、艺术等因素的形成及相应心理、精神状况的产生 , 既取决于历史学自身的发展状况 , 也取决于人们对待历史学知识的态度和所形成的相应素养。二、历史意识的特性与价值克罗齐曾经将历史事件的完整性、 叙述与文献的统一性、 发展的内在性作为历史意识谨守勿失的三大特性。 9P230 这是专门针对历史撰述者而言的。如果就一般情况加以概括 , 历史意识的特性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一)主体性人类认识到了历史的起源、目的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发展差异性、背景性、连续性 , 为主体性的确立建立了经验性与方向性的心理、思维、观念、认识和精神状态 , 即获得了历史意识的核心。简

14、言之 , 历史意识的核心就是主体性的确立。所谓主体性 , 是指人及其自由、自觉的能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性质 , 是人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体并使其发生变化以满足人的需要的、质的规定性 , 是人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与自主性。(二)时间性人们将经验的时间注入期望中的时间 , 以及将期望中的时间注入经验的时间 , 这种心灵活动可以帮助人类行为在变迁中建立起方向感。 把现在生活里的现象与过去某些现象联结在一起的心智状态 , 充分说明了历史意识的时间特性。 历史意识的时间特性反映在文学领域 , 就是不同时代的文学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历史意识。例如 : 战国时期屈原的千古绝

15、唱离骚 , 创作于诗人被排挤、受打击的特定历史时期 , 作者在诗中既强烈地表示了对腐败政治的愤慨 , 也表达了对于美好理想的憧憬和对于崇高信念的坚守。 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也正是诗人一度深陷污浊的官场后 , 对黑暗政治的否定与超脱 , 以及对田园自然生活情趣的赞美和追求。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 , 通过窦娥的悲剧控诉了当时黑暗的官僚制度 , 传达出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时代呼声。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中国文学界出现了以红高粱、妻妾成群、白鹿原 等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 , 这些小说打破了过去以阶级斗争、 民族斗争的单一视角观察和诠释历史的模式 , 更多地选择文

16、化、伦理、人性等视角表现历史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 展现了主流历史之外的民间心灵史、人格史、家族史、村社史 , 有别于“十七年文学”中现代历史题材作家所具有的历史意识。(三)对话性在人文背景下 , 世界上发生、 发展、 衰亡着的种种事物与人们对其的认识 , 构成了此时与彼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话。 对话既是积极的、 主动的 , 又受着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历史意识的内容是人们意识活动的产物 , 是一种主观活动 , 必须经过主体的思考 , 这种思考是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中进行的 , 是在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结中完成的。 因此 , 学习历史 , 接受历史教育 , 应置身于人类历史长河中去体验、 考察演进的社会 ,并不断与现实对话 , 不断从现实中寻求历史规律的延伸轨迹 , 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现实社会的变革。(四)观念性历史意识是整个社会及构成该社会的各个群体所固有的关于自己及整个人类历史的观念的总和。 历史知识是这些观念的必要前提 , 这就决定了历史认识的社会意义。 对历史意识的理解一定要将现实与过去结合起来 , 在历史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