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论述题[8]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764925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论述题[8]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论述题[8]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论述题[8]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论述题[8]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论述题[8]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论述题[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论述题[8](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 ( 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 2)研究范围的扩展。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 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 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 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 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4)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3、试述生

2、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 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 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

3、)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6) 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5、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 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 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是

4、促进维生素 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 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6、论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 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 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一般

5、说来, 生物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变缓。 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 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 甚至造成死亡。 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 温度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和深刻影响。温度对生物的生态意义还在于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 如引起湿度、 降水、 风、 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和其他生物活动和行为的改变等,这是温度对生物的间接影响。7、试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1) 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是生物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

6、水也就没有生命活动。此外,水有较大的比热,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动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2)水对生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水量对植物的生长也有最高、最适和最低3 个基点。低于最低点,植物萎蔫,生长停止;高于最高点,根系缺氧、窒息、烂根; 只有处于最适范围内, 才能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 以保证植物有最优的生长条件。在水分不足时,可以引起动物的滞育或休眠。( 3) 水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 水分状况作为一种主要的环境因素通常是以降水、空气湿度和生物体内外水环境三种方式对生物施加影响, 这三种方式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空间分布。 降水是决定地球上水分状况的一种重要因素, 因此,

7、 降水量的多少与温度状况成为生物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 我国从东南至西北, 可以分为 3 个等雨量区, 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 3 个区, 即湿润森林区、半干旱草原区及干旱荒漠区。8、试述陆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陆生植物又可分为湿生植物、旱生植物和中生植物 3种类型。( 1)湿生植物还可分为阴性湿生植物和阳性湿生植物两个亚类。阴性湿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叶片极薄, 海绵组织发达, 栅栏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发达, 防止蒸腾、调节水分平衡的能力差。 阳性湿生植物一方面叶片有角质层等防止蒸腾的各种适应, 另一方面为适应潮湿土壤而根系不发达, 没有根毛, 根部有通气组织和茎叶的通气组织相连

8、,以保证根部取得氧气。( 2)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如发达的根系;另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如植物叶面积很小,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等。有的旱生植物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还有一类植物是从生理上去适应。( 3)中生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介于旱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之间,具有一套完整的保持水分平衡的结构和功能。9、试述土壤微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或还原者, 它们分解有机物质, 释放出养分, 促透壤肥力的形成。 微生物直接参与使土壤有机体中营养元素释放的有机质矿质化过程和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在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方面, 微生物也起着直接的和间接的作用。 土壤中某些

9、菌类还能与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体, 如菌根、 根瘤,它们有的能增加土壤中氮素的来源,有的能形成维生素、生长素等物质,利于植物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 还有一些特殊的微生物, 能使土壤环境得到改善而促使植物生长。10、试述风的生态作用。( 1)风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风带来的空气流动,产生大气中热量、水分等物质与能量的输送, 影响和制约着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 风还对区域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的净化产生重要影响。( 2)风对生物的影响。风力大小不同,其生态意义也不同。风对植物的直接影响有风媒(藉助风力传送花粉) 、传播种子、风折和风倒等,并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量、 形态与结构。 风的有害影响主要表现在,

10、 当风达到一定程度会降低植物的生长量,使植物矮化、变形,严重的引起风倒、风折等危害。风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命过程及其行为、数量和分布。11、试述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地形因子对生物只是起间接的作用,但它可以通过控制光、水、气候、土壤及生物因素发挥其影响。 陆地表面复杂的地形, 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 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高度。( 1) 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 并引起温度、 水分和土壤条件的变化。南坡植物多为喜光的阳性植物, 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旱生特征; 北坡植物多为喜湿、耐阴的种类。( 2)坡度的陡缓,控制着水分的运动,控制着物质的淋溶

11、、侵蚀的强弱以及土壤的厚度、 颗粒大小、 养分的多少, 并影响着动植物的种类、 数量、 分布和形态。( 3)坡位不同,其阳光、水分和土壤状况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讲,从山脊到坡角,整个生境朝着阴暗、湿润的方向发展。( 4)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的光照强度、气候、土壤按一定规律发生变化,并对生物的类型和分布产生相应的影响。 山体越高, 相对高差越大, 垂直地带谱越复杂、越完整,其中包括的动植物类型也越多。12、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逻辑斯谛增长是具密度效应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 比无密度效应的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 ( 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 ( 2)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

12、是按比例的。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将不再是“ J”字型,而是“ S”型。“ S”型曲线有两个特点:( 1)曲线渐近于 K 值,即平衡密度;( 2)曲线上升是平滑的。逻辑斯谛曲线常划分为 5 个时期:( 1)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 K 2 时) ,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 K 2 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 K 值而饱和。14、论述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1)他感作用使一些农作物不宜连作;( 2)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

13、成,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3)他感作用是影响植物群落演替重要的因素之一。15、论述物种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方式。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1)地理隔离; ( 2)独立进化; (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物种形成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类:( 1)异域性物种形成; ( 2)领域性物种形成; ( 3)同域性物种形成16、试述捕食对种群数量和质量的调节作用。捕食者于猎物的关系,往往在调节猎物种群的数量和质量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捕食者对猎物的种群数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捕食者对猎物的种群质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在自然环

14、境中,捕食者于猎物的关系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往往是多种捕食者和多种猎物交叉发生联系。18、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陆地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又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更替, 如亚洲大陆东岸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 2)经度地带性是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减少导致群落类型沿经度方向依次更替,如亚洲温带大陆东岸,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 3)垂直地带性是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和降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

15、更替, 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巴卢山, 从下向上依次是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高山灌丛。19、举例说明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1)山地随海拔高度升高,群落类型依次更替。( 2)山地带谱的基带就是当地的水平地带性群落。( 3)湿润地区山地带谱类似于当地向高纬的纬度地带性群落系列,如(略) 。( 4)干旱地区山地带谱由基带干旱类型向上逐渐过渡为湿润类型,但超过一定高度后,又向寒冷类型变化,如(略) 。20、论述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1)水平结构:水平结构是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主要表现在镶嵌性、复合体和群落交错区。 镶嵌性是指群落内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现象。 复合体是指不同

16、群落的小地段相互间隔的现象。 群落交错区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群落的过渡地带,其生境复杂多样,物种多样性高,某些种群密度大。( 2)垂直结构:分层现象: A地上成层现象; B地下成层现象; C动物种群的分层现象; D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层片,也是群落的结构部分,它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环境。( 3)年龄结构。21、论述生物群落的外貌。生物群落的外貌特征包括生活型,叶性质和季相三项内容:( 1)生活型:植物的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受一定环境综合影响所表现的适应特征。( 2)叶性质:包括叶级,叶质,叶型等,群落不同,叶性质不一样。( 3)季相:是外貌的动态变化随季节更替而变,季节越明显地区,群落季相救明显。22、论述生态位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1)空间生态位; ( 2)营养生态位; ( 3) n 维超体积; ( 4)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 5)生态位的重叠; ( 6)生态位分离; ( 7)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23、论述中国植物群落分布的原则、系统和单位。(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