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概论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762452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文化概论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礼仪文化概论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礼仪文化概论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礼仪文化概论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礼仪文化概论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礼仪文化概论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文化概论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 : 填空 ; 选择 ; 判断 ; 名词解释 ; 简答 ; 论述什么是礼仪 ? 狭义的礼仪是指表示尊重和敬意而容重举行的礼宾仪式 . 广义的礼仪是指在某种特定的场合 , 为表示礼貌、礼节、而采取的合乎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规范。礼是指礼节和礼貌,仪是指仪表、仪态、仪式和仪容。礼仪则是指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的内在的气质、风度、修养、精神。礼是仪的本质 , 而仪则是礼的外在表现 . 文化的层次性 :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儒家经典三礼 : 周礼 - 政治制度 仪礼 - 行为规范 礼记 - 对礼的行为作出解释五经 : 诗 书 礼 易 春秋礼仪文化的特征 : 1. 礼仪具有传承性 : 礼

2、仪是一种文化 , 具有明显的传承性2. 礼仪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3. 礼仪文化具有融合性 4. 礼仪文化具有相对的排他性礼仪起源于祭祀1. 原始社会的礼仪起源于祭祀活动 .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比较低下 , 人们幻想有超自然体神灵的存在 . 人们为了祈求神灵保佑 , 或是祈求神灵为其驱灾避祸 , 就需要一系列的仪式活动 , 这就是祭祀 . 2. 在春秋战国时代 , 祭祀是头等大事 , 甚至摆在了国防的前面 .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 从出生到死亡都有仪式存在 . 3. 祭祀对于民众来说 , 如此重要 , 所以人们将对神的尊敬扩大到对人的尊敬 , 久而久之形成一系列的行为规范 , 这就是礼仪 . 为

3、什么说礼仪是一种文化 ?( 中国礼仪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 纵观中国礼仪的发展演变 , 我们可以看出 , 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根上的礼仪 , 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 如从原始时代祭祀的礼仪中 ,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各民族文化中对图腾崇拜的由来 ; 有关尊卑长幼、 孝顺父母、 男女有别等观念, 则集中地沉淀中中华民族传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中国礼仪是这个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生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上。1. 小农经济与尊卑长幼: 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状态, 使人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土地、 男耕女织上, 难以冲破血缘关系的网络。特殊的血缘关系、 风俗习惯长期保存积累下来, 成为一种极为牢固的文化结构和心理

4、力量。2. 私学兴起与尊敬师长: 孔子兴办私学, 广招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子弟。 在教学过程中, 孔子不断强调礼和礼仪的重要。3. 言而有信与朋友相处:朋友相处是以坦诚、信实、侠义为基础,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特定的价值取向、 特定的地域中, 演绎着朋友这一词的的丰富内涵。 今天我们的交友途径远比古人宽广,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结交朋友, 基本的礼仪还是要遵循的。平等、 真诚是交友的基本前提,忠诚、责任则是更进一步的要求。居高临下,缺乏互相尊敬,必导致交友失败。4. 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5. 中庸之道与含蓄之美:礼仪的社会作用 : 1.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2. 礼仪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3. 礼仪可

5、以增强群体意识、塑造形象4. 礼仪可以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加强团结5. 礼仪可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平衡,满足人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礼仪产生的社会基础礼仪产生于原始社会 , 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 其发展受到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的制约。 中国传统文化是礼仪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政治基础 : 在社会发展中逐渐演化出的一套完整的礼仪习俗,百姓乐用,而统治者也为了在繁荣稳定的生活中炫耀自己的势力 , 不断强化这些礼仪风俗的一些形式 . 统治阶级靠一整套完整的仪式显出威严、仁慈和尊贵。经济基础: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 越是国泰民安的时候,越是讲究礼节的时候。

6、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便无法完成各类仪式。文化基础: 从礼仪文化产生之时起,中国统治者出于对治理国家、维护统治的需要, 对礼制不断进行强化,以孔子为代表的文人学士对礼仪积极倡导,平民百姓也各自遵循礼仪规则,两千多年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是对人的好评;彬彬有礼,学而优,优而雅是对人的美誉。可见礼仪的产生要有文化做基础,因为知书才能达礼, “腹有诗书气自华” 。从整个国家来看,要有一种文化氛围,才能形成对礼仪的认同。心理基础 : 每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满足生理需求外,还有很多心理需求。被认同感 :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可能独立于群体之外,人类以群居方式生存的特点,决

7、定了人们必须与他人有交流沟通, 有联系, 其目的就是获得群体的认同。 要融入群体,就必须接收群体文化,遵循通行于群体文化中的礼仪规范。礼仪的发展 :1. 滥觞期:公元前 21 世纪夏王朝建立以前的原始社会2. 定型期:夏商周两汉时期3. 发展期:魏晋南北朝历经隋唐五代到两宋为止(民族融合、礼仪走向民间,民俗性)4. 衰变期:元朝 “九儒十丐”5. 新生期:辛亥革命以后的时期以吉礼 ( 祭祀之礼 ) 敬鬼神 : 向鬼神祈求 , 望神鬼保佑人们吉祥安康 , 诸事如意 . 吉礼祭祀范围 :1. 天地是人的生存环境 ( 封禅仪式 ) 封泰山而禅梁父 ; 2. 先祖是人的生理纽带 ( 太庙祭祖 );3.

8、 君师是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 ( 祭孔仪式 ) 东道主 : “东道主” 一词源于 左传 的 烛之武退秦师 , 文中写到: “诺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为此, “东道主”一词就成为“主人”的代称,而且广泛的使用起来。如在世界上某一国举行国际性的体育活动、 比赛等, 某国就被称为“东道主” 。鸣礼炮 :鸣礼炮起源于英国, 是一种向对方致敬的表示。鸣放炮数的多少, 代表友好诚意和对对方的尊敬程度。 礼炮响数的多少依据受礼人的身份高低而定。 礼炮次数均取单数, 这是因为,过去的海军迷信双数为不吉利,该习惯一直沿用至今。以军礼摄不协 ,古文献中军礼分为 5 种: 大师礼、大均

9、礼、大田礼、大役礼、大封礼 。秦汉以后, 军礼范围开始缩减, 主要表现为帝王率军亲征前的出师礼、 帝王任命大将出征的礼仪、大军凯旋而归时的献俘礼、 大阅礼、田猎礼 等等。古代嘉礼的分类: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庆贺之礼亲异姓之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如何看待家庭的?1. 儒家历来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和万事兴;2. 儒家历来用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模式来处理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孝子忠臣)3.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历代帝王都有“家天下”的观念。 (皇帝老子 - 父母官 - 子民)夫妻之礼: 把结婚仪

10、式称为婚礼,而把婚后夫妻相处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称为夫妻之礼。传统夫妻之礼的总纲夫为妻纲在家庭地位中,丈夫尊贵,妻子卑贱;丈夫为主,妻子为从;享受要先让给丈夫,劳作则妻子必须多做。 儒家所提倡的这样一种夫妻之礼的格局产生于父权社会, 充分表现出父权和私有制社会的固有特征,只是把妇女看成家庭中的一种私有财产而已。传统夫妻之礼的特点夫义妻顺定义:所谓夫义,是对丈夫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历来在这方面不太强调;妻顺,有着种种约束和规范,在封建社会里,甚至愈演愈烈,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顺,即柔顺。历来强调女人以柔为美,以柔为德,认为妇女柔顺是家庭和谐关系的关键。三从四德 :1. 三从 : 未嫁从父 , 既嫁

11、从夫 , 夫死从子明确规定女子在不同时期里应该分别服从于谁。2.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对女子的品德、辞令、仪态和手艺方面作出规范。对待夫妻离异的问题: “七出三不去”1 “七出” : 大戴礼记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2. “三不去” : 大戴礼记 “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 ”什么是闺媛之礼?是传统礼仪队女子的特殊要求。 随着父权制代替母权制, 家庭开始由丈夫统治, 妇女处于被压迫、 被管制的地位,所谓闺媛之礼,也就是从男性的利益出发, 对家庭中的女性所做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闺媛

12、之礼对男女关系的规定 : “男女授受不亲”1. 即使是亲兄弟姐妹,到了 7 岁以后,不可同席共食; 10 岁以后,女孩就要关在家里,由女师来教她们有关闺媛的一系列礼仪2. 同是一家人, 只要不是夫妻关系, 男女就不能坐在一边,不可共用梳洗用品,不可共用衣架,不可亲手传递东西;叔嫂之间不可说话3. 大户人家, 一般都有外庭和内室, 分得很清楚, 男的住外庭, 女的住内室, 中间有个中门,有专门的仆人看管,不许随便进出,内外不共浴室,不共厕所。男子不可擅自进内室,有事非进不可,其他女子要回避。为什么对女性有专门的行为规范 ? 答 : 闺媛之礼的核心是“男女有别” ,这个原则本身并没有错,必要的“男

13、女有别”是保持家庭稳固的前提。 事实上, 为了保证本民族的正常繁殖和健康发展,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曾经有过在两性之间相互关系上的种种禁忌或规矩。 所以儒家提出以 “男女有别” 为核心的闺媛之礼来规范两性交往,应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问题是,传统礼仪产生于父权制社会,一开始就有着男尊女卑的强烈倾向, 所以在具体措施上总是一味的放任男子而过分地束缚女子,表现出严重的不平等,也就暴露出它的不合理性。女子无才便是德?宋朝以后, 理学兴起,女子无才是德的观念开始产生,并逐渐普遍化, 甚至把德与才完全对立起来。 温氏家训明确地说: “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这就是在深层次上束

14、缚了妇女的自主,使妇女与男子的差距更大。“男主外,女主内” ,女子不必有才,她们只需待在家里,做一些不太复杂的家务事就足够了。 只有这样, 女子才不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活动能力来和男子分庭抗礼, 女子才会柔顺,顺从男子的指挥。五伦: 中庸提出“天下之达道,有五” ,这就是“五伦” ,指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属于家庭伦理的是父子、夫妇和昆弟。属于社会伦理的是君臣和朋友之交。行为礼仪三原则 : 真诚、尊重、适度拜访与应酬 : 1. 贽 : 初次拜见 , 必须携带礼物 , 称为贽 . 根据客人身份不同 , 带不同的贽 . 贽主要用来表示对主人的尊敬 , 所以成为一种礼仪规范 , 必须按照

15、等级区分来带不同的贽礼 . 2. 迎接客人 : “拥彗之礼” :彗就是扫帚,躬身在门口迎接,表示家中已经打扫干净了。对于尊敬的客人,还要去郊外远迎。3. 客来敬茶 ( 唐代以后开始流行 ): 客人来了以后 , 端上一杯清茶 , 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不敬茶则认为是失礼 . 第一杯茶只斟至三分之二处 , 民间有 “浅茶满酒” 的说法。 敬茶要双手奉上,客人也应该微微欠身双手接茶。名片礼仪的历史渊源、规格要求和递送顺序:1. 名片的使用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秦汉时期士大夫阶层登门拜访时先要投递名片 ,早期的名片用竹木制成 , 称为谒 , 所以拜访又称拜谒 . 2. 名片一般为长方形,文

16、字本面是中文,背面是英文,一张名片最多印两种文字 , 数字用阿拉伯数字 . 3. 一般来说 , 职务较低、男性、拜访者、未婚者先投递名片。握手礼仪的起源、顺序和忌讳:1. 起源于西方,人们主动放下手中武器,双方伸开手掌互摸对方手心,证明彼此的友善。2. 握手顺序四原则:上级在先,长辈在先,主人在先,女士在先3. 握手忌讳:忌用左手,忌戴手套,忌握手后擦手,忌坐着握手。拱手礼:合掌礼: 在东南亚和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十分流行。 做法: 面对受礼者, 两手掌在胸前对合,五指并拢向上,手掌向外侧稍许倾斜,然后欠身低头说祝福语。通常双手举得越高, ,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程度越高。宴饮与馈赠1. 座次安排是宴饮礼仪的重要内容 , 主要是为了区分尊卑上下 , 遵循三个原则 : 面门为主 , 右高左低 , 各桌同向 . 2. 主人以酒敬宾客 , 称为”献” ; 宾客回敬 , 称为”酢 ; 主人劝饮 , 称为”酬” . 所以通常把宴饮之礼称为 “酬酢之礼”乡饮酒礼 : 属于古代的一种敬老习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