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2014届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82189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2014届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2014届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2014届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2014届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2014届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2014届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2014届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累与运用(共 l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A异想天开(y) 募集( m) B争妍(yn)斗艳 吞噬(sh) C一视同仁(rn) 歉(qi n)疚 D围追堵截(ji ) 跻(j)升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 分)有些书可供一,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消化的。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一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去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地读。A读 咀嚼 用心 B尝 咀嚼 用心C尝 品味 悉心 D读 品味 悉心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2、)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A东西:到处 B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C食:同“饲” ,喂养。 D齿: 牙 齿4.根据文段的情境,选出最适合填入甲、乙横线处的选项。 (3 分)清光四射,天空皎洁, 甲 ,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 乙 ,此时尤为幽绝 。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A竹枝戏蝶,小扇扑萤/树下芳草鲜美 B苍然暮色,自远而至/地上浮光掠金C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地上阴影斑斓 D风云开阖,山岳潜形/树下

3、灯焰幢幢二、阅读与赏析 (共 49 分)(一) (12 分)天辅 中, 辽东平,张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御前文字。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平阳多盗,临汾男子夜掠人妇,浩捕得,杖杀之,盗遂衰息。近郊有淫祠,郡人颇事之。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 海陵欲伐宋,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营建南京宫室。浩从容奏曰:“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 ”不听。浩朝辞 ,海陵问用兵利害。浩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 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 ”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

4、属。 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 ”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 “吾见太师议之。 ”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 ”曰:“谁欤? ”浩曰:“ 秦始皇。 ”上顾左右曰:“ 岂可我为始皇乎! ”事遂寝。6下列句中“之”与“何以知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分)A何陋之有 B属于作文以记之 C公将驰之 D公将鼓之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来源:Zxxk.Com(1)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 (分)译:_(2)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 (分)译:_(二)(4 分)天 涯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

5、,为湿最高花。10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 分)(1)第一二句中“天涯”一词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格,有何表达效果?(2 分)答: (2)结合第三四句诗,具体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2 分)答: (三) (4 分)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 信息中介者和 议题主导者。受众作 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 兴起彻底打破了 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 是一个“ 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 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 播的主体,甚至成 为“公民记 者”。微博

6、带来的改 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 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在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 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 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 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 报道, 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

7、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作为现实 社会与网 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 “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 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 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 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 兴趣的名人等。11综观选文, “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 分)答: 12第自然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答: (四) (4 分)英国当代 诗 人西格夫里 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 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可以说这行诗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

8、质,更表 现出这 两种本质的调和。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苍鹰,如 飞瀑,如怒马;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所谓雄伟和秀美,所 谓外向和内向,所谓戏剧型的和图画型的,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所谓“静如处女, 动如脱兔”,所 谓“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一句 话, 姚姬传所谓的阳刚和阴柔,都无非是这两种气质的注脚。两者粗看若相反,实则乃相成。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但平 时为什么我 们提起一个人,就觉得他是阳刚,而提起另一个人,又觉得他是阴柔呢?这是因为各人心里的猛虎和蔷薇所成的形势不同。有人的心原是虎穴,穴口的几朵蔷薇免

9、不了猛虎的践踏;有人的心原是花园,园中的猛虎不免给 那一片香潮醉倒。所以前者气质近于阳刚,而后者气质近于阴柔。然而踏碎了的蔷薇犹能盛开,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所以霸王有 时悲歌,弱女有时杀贼。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 蔷薇。 ”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韩黎 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 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 的深思。 ”人生兼有了这两种至高的境界,才算得真正完整的人生。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分)答 : 14第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

10、什么论证方法?阐明什么哲学道理?(2 分)答 : (五) (15 分)江 南 岸陈志宏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以绵绵诗意,把岸 这一稚拙的江南风物,深深地烙 进人们的心里。江南文人王安石对“绿”字的斟酌,历来为人颂扬。无心插柳的 闲来之笔,不经意间,把江南岸的美名四下里传播了开来。 来源: 学&科&网江南水沛。有水便有岸,诗曰:“ 淇则有岸。 ”有岸之水,清泠映天,人来人往,心生留恋意;无岸约束,水就成了灾患,驱人逃离,害人不浅。江南水美,岸功不可没。或宽或窄的一段,或绿或黄的一圈,或曲或直的一条,江南岸从水边延展开来,将碧绿的柔波,暖暖且软软地拥揽于怀。水的柔情意,衬出江南岸的大胸襟。造字

11、先生把 “伟”字和“岸”并连一起,便有羡人的高度,耀人的宽度,以及神奇且美妙的深度。唯美江南岸,绿意盎然,草树轻摇,轻轻浅浅的一线是画家明丽线条的起点,如水雾中沉睡着的五彩梦,又好似记忆中散发着怡人芬芳的黑白片断。江南岸与水密不可分。水,失魂地飘游,它的名字是汽、雾、霜、雨、冰和雪。游子思归恋家,水漂流在外,大地是它永远的故乡。流水无情,大地有意。大地 宽 厚的胸怀,接 纳回到故里的水。自涓滴始,水在大地上欢蹦乱跳,在江南岸的护 送下,累 积成流,它的身影在塘溪沼潭里妖娆,在江河湖海里娇媚。因水而生,依水而活,江南岸唯以依绿染翠相报。 绿,是江南岸迎风飘展的经幡,由内而外,净明通透。水草是少不

12、了的普通饰品,生在岸上,倒挂在水里,有坚贞的骨血,更具水 样柔性的肌肤。岸边的树,杨柳居多,乌桕、苦楝、白杨、皂角和合 欢也不少见。 树的挺拔,映衬岸的魁伟;树的风姿,增添岸的厚实。秋冬时节,水瘦下去,江南岸在风中展露嶙峋惨白的骨肉,那是水一点一滴侵 蚀的结果。你进三尺,我退一米,江南岸看淡荣辱,自是不会患得患失。岸绿岸黄暗自春。秋冬时节的岸,不畏水的耻笑,春夏之季,不惧水的冲刷,坦然接受水的捧杀与棒杀。江南岸为水而生,以水为美,和水交 缠到白头,不论春秋冬夏,永远不离不弃。多情亦是大丈夫,江南岸超越世俗眼中的魁伟,柔情万种,极尽缠绵意。亲水江南人爱恋江南岸。农 夫荷锄扛耙, 牵一头走得四平八

13、 稳的水牛来岸边饮水;女子步履轻盈,提篮衣物去岸边浣纱;孩子脱得赤溜精光从岸上一 跃而入水,过了好半天才浮出水面,惊飞一群鸭;渔夫和船家驾一叶扁舟在水里穿梭,水上的日子,绵长而味足。生在江南,对于岸,心有千千结。家里有块田在北港(本地的俗称,即向北流去的河)岸 边,年年崩岸,都要毁掉一部分水稻。父亲望着塌陷入水的岸,欲哭无泪,扶锄垒起一条新的田塍。我站在父亲身边,无限伤感地望着坍下去的岸,说:“怎么会这样?”父亲向着河水冲着风说:“去的只管去吧,留下的总要珍惜。 ”就是这条岸,在我青春岁月,引爆对远方的渴望。1993 年正月初三,我从此岸 出发,朝着离家的方向,走向远方。过河上的一座桥,来到彼岸,沿岸向家的方向折回。披着朝阳去,眼看夕阳西下了,却找不到回家的岸。 原来,我踏上了此岸彼岸之外的第三条岸。多年后,我读到巴西作家若昂 吉马朗埃斯罗萨的后现代主 义小说河的第三条岸:主人公选择了自己所要的船上生活,却遭致了生存的困境和众人的嘲讽。我回想当年的轻狂,不禁莞尔。河的第三条岸,到底是什么?是污浊的世界,还 是无忧的天堂?是无法摆脱的不幸,还是不可避免的宿命?这是关于岸的寓意,延伸开来,有无穷的可能。江南岸带给我视觉美感,以及 实实在在的益处后, 经由罗萨 先生开化,引领我进入自由的思想之境,让我在形而上的王国快乐飞奔。念念江南,亲亲我那梦中的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